地名:唐模村 | 隶属:潜口镇 |
行政代码:341004102 | 身份证前6位:341004 |
长途区号:0559 | 邮政编码:242700 |
车牌号码:皖J | 行政级别:村 |
唐模村位于黄山南大门。“唐模”这个村落名称沿用了1400多年,是一片自唐朝以来几经完善的村居,一个古徽州独居文化的缩影,带着沧桑和乡土气息。这里紫霞峰西耸,飞布山东横,天马岩南驰,灵金山北倚,环唐模皆山。
村内檀干溪淙淙而过,农家夹岸而居;远山近水,风物怡人;幽情古趣,独特罕见。唐模村不同于一般的以古民居为代表的古村落,古徽州水口园林的典作——檀干园;一千四百岁青春依旧的“活化石”——银杏树;同胞兄弟皆翰林而受到皇帝钦赐建造——冲天古石坊;诗韵悠悠的古徽州秦淮河——水街。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公元623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而且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故汪思立率儿孙迁到狮子山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即隋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另一说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标准建立)。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制。
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叫许以诚的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爿当铺,时称36典。母因子贵,在山村里过了一辈子的许以诚的母亲十分向往“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就向儿子提出了想游览西湖的愿望,但苦于山高路远,车马劳顿,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颐养,园内也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胜景,恰是一处微缩的西子湖。镜亭是小西湖的中心,亭内四壁以大理石砌成,镶嵌有苏轼、朱熹、董其昌、黄庭坚、倪元璐、文征明、米芾、蔡襄、查士标等书法大家碑帖,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仿佛是一座新安碑园。据说曾国藩来徽州镇压太平军时,发现了这些宝贝,欲把它盗走,终因体积太大而罢手。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
现唐模村以狮子山为支撑点,村的西南面有一方圆数十里的丘陵地带象形山;东、北、西面是广阔的小平原;越过狮子山7华里即为丰乐河。如今村中还保存着较完好的青石板路,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中有一座清代建造的高阳桥。过桥即见小溪南面的古银杏林。林前有太子塘,塘右侧有太子庙。紧依太子庙是一座典型的古徽建筑"状元府"。相隔一巷之地的是现-民党要员许村玉的旧宅。过高阳桥沿小溪北面而下,有尼姑庵和许氏大祠堂。再往前便可见到闻名中外的唐模小西湖。越过小西湖,即见全国罕见的"同胞翰林"碑坊。八角亭、蜈蚣桥深深掩藏在郁葱的樟树林中。唐模村堪称为一座园林式古建筑物馆。
2019年12月25日,唐模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2015年12月15日,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确定唐模村为第八批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休闲农业)。
2012年12月17日,唐模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07年5月31日,唐模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5年10月27日,唐模村上榜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许承尧故居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年代为清。2019年,许承尧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唐模村附近有唐模景区、高阳桥、许承尧故居、金紫祠、新福桥、潜口许氏宗祠等旅游景点,有徽墨、徽州漆器、富溪野生茶油、徽派盆景、徽州竹雕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