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温店村 | 隶属:魏城镇 |
行政代码:130434100238 | 身份证前6位:130434 |
长途区号:0310 | 邮政编码:056800 |
车牌号码:冀D | 行政级别:村 |
魏城镇南温店村,位于魏县县城西4.8公里处,东邻东南温村,南临魏于村,西与西南温相接,北与广平刘庄村相望;南距魏峰线约2公里,北距邯大线约1.9公里,西距大牙线1.5公里,入村两条主道均与省道相连接,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民有渠从村北向东流过,村南为古漳河故道,南温店属古黄河和漳河冲积平原,村庄位于故道腹地,地势开阔平缓,表土以轻壤质为主,土质肥沃,适宜果木及农作物生长,加之民有渠润泽,水利条件优越。此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中纬度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温差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干旱同期,为农业生产,林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魏县鸭梨的发源地,中国鸭梨之乡,鸭梨主产区,也是魏县生态观光美丽乡村之一。
村中现有梨王、梨后等明清时期的老梨树数十棵。还有老品种梨树如:红梨、砘子梨、白面梨、银白梨等已濒临灭绝的珍贵树种,近几年又新引进种植、嫁接果树新品种。如:皇冠梨、黄金梨、早酥梨、绿宝石等。全村现有316户,人1
口1560人,党员45名,耕地1100多亩,全村以种植果树和货车运输为主导产业,以养殖业和手工业为辅助产业,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全村共有杨、司、周、王、陈、张、李等姓氏,其中以杨姓最多,约占全村总人口的30%以上。建国前期村中曾有烧制泥盆、瓮子等生活器具的传统。南温店烧制的盆、瓮等物品,质量好、耐用、销路十分广。村中古迹关爷庙属明清建筑风格,庙前苍柏翠拔,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南温店、西南温、东南温原本为一村。据《屯田史话》考证魏晋时期“南温”一带为屯田之地,村民沿漳水而居,发展农耕,种植果树,国库充实,民财富足,此处即成村庄,南岸称之为“南温屯”北岸称之为“北温屯”。 后又历经朝代更迭,战火烽烟,漳河水患,沿留下来南温和北温之村名。据《杨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公元1389年)杨氏先主由山西省祁县南迁民至此。据《魏县志》记载,南温村中有一条东西官道,西连磁州,东至济南府,物资运输频繁,客商来往不绝于途,官府在该村东“周庄”附近设立驿站,供来往官员客商途中住宿、补给、换马,因而被称为“南温店”。 由于南温店地处要塞管道,气候温和,毓秀钟灵,物产丰富,逐渐成为商贾云集,富裕繁荣之地。明末清初,因漳河泛滥,洪水将该村一分为三村,西部独立成村为“西2
南温”,宋姓一族从村中搬出村东,后称“东南温”。 南温店村,饱经沧桑,历经风雨变迁。1946年解放时归广平县,1958年合并时入大名,1962年魏县、大名分设时归魏县,1984年属西南温乡管辖,1989年由西南温乡并入魏城镇至今。
南温店村附近有魏县故城墙遗址、城隍庙遗址、吉祥寺遗址、魏县廉政文化公园、魏县神龟驮城文化公园等旅游景点,有魏县鸭梨、魏县土织布、郭家堂村大葱、康疃白萝卜、大白桃和水白杏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