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阿城区 | 隶属:哈尔滨市 |
行政代码:230112 | 身份证前6位:230112 |
长途区号:0451 | 邮政编码:150000 |
车牌号码:黑A | 行政级别:市辖区 |
人口数量:约65万人 | 人口密度:235人/km2 |
辖区面积:2770平方公里 | |
行政驻地:民权大街41号 |
阿城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东北以蜚克图河、舍利河为界与宾县相邻,东南与尚志市接壤,西南与五常市毗连,西与双城市为邻,西北与哈尔滨市区连接,北至松花江南沿,与呼兰区隔江相望。
区人民0驻民权大街,邮编:150300。代码:230112。区号:0451。拼音:Acheng Qu。
行政区划
阿城区辖5个街道、9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和平街道、胜利街道、通城街道、河东街道、阿什河街道、玉泉镇、蜚克图镇、亚沟镇、交界镇、小岭镇、平山镇、松峰山镇、新华镇、双丰镇、杨树乡、舍利乡、料甸满族乡、红星乡、大岭乡。
历史沿革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6]73号):同意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哈尔滨市道外区管辖。同意撤销阿城市,设立哈尔滨市阿城区。以原阿城市(不包括永源镇、巨源镇)的行政区域为阿城区的行政区域。阿城区人民0驻民权大街。
乡镇简介
地图
相关链接:当地0网站
阿城市(2006年撤市设区)
概况阿城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东经126°42′00"-127°39′00",北纬45°12 ′00"。东北以蜚克图河、舍利河为界与宾县相邻,东南与尚志市接壤,西南与五常市毗连,西与双城市为邻,西北与哈尔滨市区连接,北至松花江南沿,与呼兰县(今呼兰区)隔江相望。南北长的最大距离约为84千米;东西宽的最大距离约为75千米。总面积2770平方千米,其中其中市区面积56.54平方千米。总人口65万人(2004年),其中非农业人口24.6万。
市人民0驻民权大街,邮编:150300。代码:230181。区号:0451。拼音:Acheng Shi。
为半山区,地势东高西低。
行政区划阿城市辖5个街道、11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和平街道、胜利街道、通城街道、河东街道、阿什河街道、玉泉镇、永源镇、蜚克图镇、亚沟镇、交界镇、小岭镇、平山镇、松峰山镇、巨源镇、新华镇、双丰镇、杨树乡、舍利乡、料甸满族乡、红星乡、大岭乡。
历史沿革
阿城,为“阿勒楚喀城”的简称,以城东之阿勒楚喀河(今阿什河)得名。阿勒楚喀河,《金史》作“按出虎”,女真语“金子”之意。是金朝的发祥地,金朝早期(1115—1153 年)的都城建于今阿城市区(原阿城镇)南2公里的白城。清初属宁古塔将军辖区。1725年2 月(清雍正二年十二月),宁古塔将军奏准于金上京会宁府故址设置拉林阿勒楚喀协领1729 年(清雍正七年),协领衙门移驻新城(今阿城市市区),仍名阿勒楚喀城。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将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1员移驻阿勒楚喀城。1881年(清光绪七年),于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区东北境苇子沟设置宾州厅。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裁撤阿勒楚喀副都统。同年9月(清宣统元年八月),奏准设置阿城县,驻阿勒楚喀城,隶属滨江关道(后改为西北路道)。设治委员谭鸿佑于1910年1月7日(清宣统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抵阿城县任所,启用关防,到任视事。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6月公布《各省所属道区域表》,阿城县隶属滨江道。1929年2月裁撤道区,阿城县由吉林省直辖。总人口24万,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哈东专区。1947年8月哈东专区撤销后,由松江省直辖。1951年全县总人口26.1万人,为丙等县。1953年6月29日,松江省0批准,将第六区的双恒等9个村和第五区的勤劳等两个村,共11个村划归哈尔滨市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 958年8月,划归哈尔滨市领导。1965年6月,划归松花江专区管辖。1983年9月,划归哈尔滨市领导。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城县,设立阿城市(县级),以原阿城县的行政区域为阿城市的行政区域。省人民0决定,阿城市由哈尔滨市代管。
1992年,阿城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东缘。西与哈尔滨市和双城市为邻,南与五常县毗连,东与尚志市接壤,东北与宾县以蜚克图河分界,北与呼兰县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27 40平方公里。全市共辖4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11个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6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万人,占32.5%;满、回、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8万余人,约占总人口的14 .5%。阿城市区(原阿城镇)建城始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到 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成区面积为12.2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市0驻地市区民权大街东段路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阿城地名,是“阿勒楚喀城”的简称。在本县沿革0。现的“安车骨”“安出虎”以及“阿勒楚喀”均为满语,即“黄金”的意思。清雍正三年(1725年)于此筑城后,便称之为阿勒楚喀城,后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设县治时,遂取名为阿城,沿用至今。
此地汉代为挹娄的属地;隋代为安车骨部所据(即靺鞨七部之一);唐渤海时代是粟末靺鞨居住的地方,称之为海古勒地;辽末,女真族完颜部居住在海古勒水(阿什河支流海沟水),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金帝国。金代阿什河称安出虎水。金代前期首都——上京会宁府遗址在本县境内,俗称白城遗址。放金代此地属上京会宁府地;元为水达达路;明置阿实卫,以河水为名(即阿勒楚喀,快读音为阿什河);清雍正三年(1725年)筑阿勒楚喀城,四年(1726年)设副都统衙门,统管左右两翼,并各设协领官一名,分别治理地方一切民刑兵马等事。光绪八年(1882年)经驻吉林将军铭安奏准开放荒地,并设宾州厅管理民事,逐之将阿勒楚喀衙门管辖的民籍事务划归宾州厅管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行省制,裁撤副部统衙门,三十四年(1908年)设县治,改为阿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划属吉林省滨江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阿城县直属吉林省,为三等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公布了省公署官制,确立东北为五省,阿城县隶属吉林省为乙类县;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东北划为十四省,阿城划属滨江省所辖,在此以后的历次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中,阿城县均隶属滨江省。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阿城县划属松江省所辖。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本县又划归黑龙江省所辖。
雍正七年,协领衙门移驻新城即今阿城,新城名阿勒楚喀。宣统元年,裁撤副都统衙门,设阿城县,县名由阿勒楚喀城简化阿城。
1987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87]85号),撤销阿城县,设立阿城市(县级)。以原阿城县的行政区域为阿城市的行政区域。
链接:《阿城县志·历史沿革》
1987年11月,阿城撤县建市,将原阿城镇撤消,成立四个街道办事处。
2000年,阿城市辖4个街道、11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63889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和平街道 74231 胜利街道 70051 通城街道 27601 河东街道 28616 玉泉镇 38143 永源镇 35444 蜚克图镇 22150 亚沟镇 19255 交界镇 19939 小岭镇 26120 平山镇 25132 松峰山镇 12456 巨源镇 25399 新华镇 19709 双丰镇 26339 阿什河乡 38026 杨树乡 28769 利新乡 11692 舍利乡 21271 料甸满族乡 24874 红星乡 15160 大岭乡 13866 新乡乡 14651
2002年,撤销阿什河乡改设街道办事处,利新乡并入新华镇、新乡乡并入料甸乡;全市212个行政村撤并为126个。
乡镇简介(资料截止时间不详)
【胜利街道】 位于市区南部,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2.5千米。人口31280户、82000人。辖15个社区:祥泰、南市、东关、文庙、庆云、四中、清真、礼中、源发、台安、长安、卫南、诚信、联合、七〇三。
【通城街道】 位于阿城市区东部,阿什河西岸,北与阿什河乡城郊村接壤,南连胜利街,西临和平街,东与河东街隔河相望。南北长4千米,东西宽2﹒2千米。辖9个社区。
【和平街道】
【河东街道】
【阿什河街道】 11个村:南城村、白城村、新城村、双城村、城郊村、和平村、东环村、城乡村、平安村、城建村、民合村。
【巨源镇】 位于阿城正北60千米处,距哈市30千米。全镇总面积210平方千米,辖七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总人口28400人,其中农业人口27720人。
【永源镇】 位于阿城市北约45千米处,距哈尔滨市区约有20千米。南与蜚克镇交界,北与巨源镇相接,东隔蜚克图河与宾县永和乡西与哈市香坊区向阳乡和太平区民主乡相连。地理座标为东经127゜08′,北纬45゜47′。辖11个行政村,87个自然屯,人口约4.2万人。
【新华镇】 位于阿城市西部。南与阿城市杨树乡相接,东与舍利乡相连,北与料甸乡和哈尔滨市香坊区城高子镇毗邻。总面积147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4万人。
【双丰镇】 位于阿城市南端,总面积127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村民6994户,27341人。
【蜚克图镇】
【玉泉镇】 位于哈尔滨市东南50千米的玉泉河畔。总面积153.8平方千米,下辖4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7万人。原名二层甸子,1931年因其境内发现洁如晶、透而明、爽口微甜的泉水而易名玉泉。1956年2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建制镇。
【亚沟镇】 位于阿城市东南9.5千米,东与玉泉镇接壤,南与交界镇相邻,西与双丰镇、阿什河相望,北靠大岭乡,地理座标为东经126度25分,北纬45度31分。镇内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8千米,总面积为76.03平方千米。金代,金上京会宁府曾在亚沟的大岳沟屯设岳希卫,宣统元年(1909年),设阿城县治,本地区隶属吉林省阿城县七甲五区,五区设在大岳沟屯。伪满洲国时期,本地区隶第五区二层甸子(玉泉)警察署,后归保甲事务所,玉泉村公所管辖。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隶属玉泉区。1956年成立亚沟乡人民0。1958年撤乡归玉泉人民公社管辖,1964年3月从玉泉分出成立亚沟人民公社。1985年亚沟被批准为建制镇。现有7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34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全镇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
【交界镇】 位于阿城市东南,距市区31千米。东邻小岭镇,南面和西面分别与五常市隔河相望,北面与东北面与亚沟镇和玉泉镇接壤,镇域呈南北狭长形。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2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总人口20098人,其中农业人口13900人。
【小岭镇】 位于阿城市东南39千米处,与省城哈尔滨市相距69千米。总面积157平方千米,4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48个自然屯,总人口3万人。
【平山镇】 距哈市75千米,位于阿城市东南部,与宾县、五常、尚志接壤,辖6个行政村,28640人,46个自然屯。镇区有居民13980人。
【松峰山镇】 位于阿城市东南59千米处的阿什河上游,东与尚志市的帽儿山镇为邻,西与本市的红星乡相连;南与平山镇接壤;北与宾县松江镇毗邻。幅员面积365平方千米,其中森林面积332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李店村、松峰村、新明村、中和村、山河村)、18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2000年底,全镇总人口11232人,其中农业人口9336人;总户数3500户,农业户2666户。
【红星乡】 位于阿城市东部,东邻宾县英杰乡,南邻阿城市大岭乡,西邻黑龙江省阿城市原种场,北邻阿城市料甸满族乡和蜚克图镇。乡人民0位于阿城市东北12千米处,全乡总辖面积150.48平方千米,总人口16003人。全乡共有5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屯,54个村民小组。
【舍利乡】 位于阿城市西北部近郊,距哈尔滨市24千米。全乡总辖面积102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74人,其中农业人员19991人。
【杨树乡】 乡0大院搬迁
【大岭乡】 位于阿城市东,北纬45°31′东经127°07′处,北靠红星乡,南临玉泉镇和亚沟镇,西接阿城原种场,东连宾县和本市松峰山镇。南北宽10千米,东西长50千米,全乡总面积200平方千米。富兴村新立屯为乡0所在地,距阿城市10千米。总人口3911户、15152人。辖6个行政村,其中鲜丰村为少数民族村;全乡46个自然屯,53个村民组。境域在清朝晚期隶属宾州府宾庆区,民国时期隶属阿城县料甸子保,伪满时期隶属阿城县达子营村。1942年达子营村公所迁至现在的大岭乡于家店屯。1945年土改时改村为区,达子营区0设在岭西村高白毛子旧宅院,1950年达子营区改为阿城县第十区。1956年第十区划分为红星乡、海兴乡、大岭乡、隆兴乡。划乡时大岭乡包括大岭村、富兴村、永兴村和海兴村的大郭家店,大岭乡0设在富兴村新立屯。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岭、隆兴两乡合并成立大岭人民公社。1960年红星、大岭两个公社合并为大岭人民公社。1962年以地理南北道为界线重新设立红星人民公社、大岭人民公社。1983年9月撤销大岭人民公社,建立阿城市大岭乡人民0。
【料甸满族乡】 位于阿城市东北10千米处,与哈尔滨相距34千米,东南和红星乡毗邻,东北与永源镇的三门王家相连,北与蜚克图镇、哈尔滨市郊向阳乡毗邻,面积190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人口46000
2019年3月,水利部公布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阿城区 榜上有名。
2019年1月3日,农业农村部认定阿城区 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