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添浆村 | 隶属:轵城镇 |
行政代码:419001102204 | 身份证前6位:419001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600 |
车牌号码:豫U | 行政级别:村 |
今东、西添浆村北各有一个大水坑,金线河流经此地时,注入坑中,只见水来,不见去处。传说,女娲造人时,因邵原小沟背水源不足,便从天空架一道彩虹取水。每当雨过天晴,彩虹便引泥浆从东南坑注入东北坑,好像天上的美酒琼浆往坑中添加,时人便取村名为添浆。后人又根据坑之方位,划分为东、西添浆村,沿袭至今。
东添浆位居轵城镇政府驻地东部5公里之半丘岭地区。东接南冢、新峡村,西隔207国道与绮里、西添浆为邻,南连张金、庚章村,北隔湨河与梨林镇瑞村、闫庄相望。15个居民组,共701户,2963人,耕地面积3000余亩。姓氏以石、贾、杨、张为主,其次为李、吉、连、赵、霍、翟、栗、董、卫、许、吴、牛、郑、范等,20个家族和睦相处,共兴家立村。
东添浆村曾是轵城镇政治中心。1945年8月,济源解放后,全县划分为7个区,二区驻添浆,辖行政村24个。1947年7月,二区驻轵城,添浆沦为行政村;1954年1月,县政府调整乡镇建制,二区驻轵城,添浆为乡;1958年8月,实行乡、社合一,添浆乡撤消,改为大队,隶属轵城公社。后设添浆管理区,辖行政村10余个。
历史上,东添浆村曾是济东一带集贸中心。清末民初所兴起的单日为集,与西轵城的双日为集,形成东、西两个贸易重镇。清朝咸丰年间由名医石兆粼医病而起的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九和十月十日的三日大会,百年来市场红火,吸引着温、孟、沁、济等县市大批商贾云集,至今景象繁荣。
东添浆村代代兴教办学,读书化人,旨在开启一方民智。西汉时轵人张恢曾隐居于此,教授申商刑名之学。学生有颍川人晁错及洛阳人送孟、刘礼等,其中晁村后来成为西汉时期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的著名政治家。1947年,济源全境解放,私塾停办,济源县政府在东添浆建立完小。1950年,完小迁至轵城大明寺后,村建小学。1968年,建初中,成立高中班。2005年,建制中心小学,招收周边6个村庄学生。东添浆文脉深厚,人才辈出。中国当代冶金教授、专家石心圃,20世纪30年代,发明用木炭作燃料的煤气机解决国家燃料匮乏问题;20世纪50年代,发明氧气顶吹炼铜法,配合大办钢铁。贾如意、郑石磊、张玉玺、石心清、张国防、杨爱琴、石海军、石静霞、石占宁等政界、医学、文化名人,成为村人的骄傲和自豪。
东添浆村南高北低,南部为黄土丘岭,干旱缺水,世代靠天吃饭。1973年,变冬闲为冬忙,奋战三年,1976年,修成蓄水10万立方的大泼池2个。1977年,农业学大寨,车拉肩挑,将几百块大小不一的梯田,平整成220余亩的能机耕、可灌溉的“大寨田”。1998年,为彻底解决南岭机耕难问题,村民齐心协力,坡改梯田2000余亩,耕、播、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2015年止,村有机井43眼,有提灌站3座,渠道9600多米。水浇地达到百分之百。2000年,推行退耕还林。南岭上开辟果园400余亩(桃子20亩、杏子20亩、黄干李子360亩),种植蔬菜、药材和培育菜籽300余亩,养殖猪、羊等50余户。东添浆村多种经营渐成井喷式发展,从事于建筑,运输,餐饮等行业专业户逐年递加,村民经济收入激剧增长。2014年,荣获济源市人均纯收入增速最快奖。
东添浆古村焕发新姿。2006年,户户通自来水,701户居民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2011年,架设路灯90多盏,村内主街道实现亮化工程;2012年,铺巨型水泥管道450米,疏通全村排污水道;2013年,建文化娱乐场所,垃圾处理站,规范村级卫生设施;2015年,硬化了总长度11200米的65条大街小巷,先后获得“轵城镇3+1(农村水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进村”、“济源市文明村”。
东添浆村附近有济源大明寺、佛山寺大殿、赵衰墓、五龙口、济源黄河三峡等旅游景点,有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冬凌草、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