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齐庄村 | 隶属:轵城镇 |
行政代码:419001102255 | 身份证前6位:419001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600 |
车牌号码:豫U | 行政级别:村 |
齐庄村位处轵城镇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的丘岭地区。东与岭头、背坡隔沟相望,西和洪沟、毛田土地相连,南邻许峰、赵庄,北接南郭庄。村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辖齐庄、宁庄2个自然村,5个居民组,140户,500余人,耕地80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为主。
相传在元朝之前,此地居住着姓齐人家,故名齐庄。后逢战乱,齐姓家族或迁徙,或灭族,村无人烟。清初,赵姓、黄姓移民齐庄,李姓搬迁宁庄,后来张姓、许姓等陆续迁入,人口增多,村落扩大,齐庄村名未变,沿袭至今。
初,齐庄先辈傍崖凿窑居住,就岭开田造地,但井深水贫,十年九旱,历代生活贫苦。1953年,齐庄人艰苦奋斗,兴修水利,在沟下筑水库一座。翌年,在大道小路边打水窑120个左右,夏秋积雨,冬存雪,以备抗旱浇地。1957年,修土桥一座,连接两个自然村。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在岭脊上修长2000米、宽3米、深1.5米大渠,可浇灌800亩土地。1970年,5个生产队,修5个大型蓄水池。又苦干三年时间,平整土地,修“大寨田”300亩,齐庄粮食产量跨黄河,过长江。1974年,村办小型发电站投入运行,家户用上电灯,大队有了磨面机,成立了林业队,荒坡上植经济林200亩,沟下植芦苇60亩,集体收入逐年提高。1982年,举村搬迁离窑,住进楼房,群众生活日益幸福美满。
齐庄村距离九干渠约十几公里,沿途经过6个村庄,天旱时,仍被无水浇地而困扰。1985年开始,自筹资金,修二级排灌站,齐庄村荣获轵城镇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济源电视台曾为此专题报道,赞扬齐庄村集资办水利。如今,齐庄村排灌站星罗棋布,粮食亩产逾千斤,全村土地机耕率达97%以上。土地流转后,村农业结构进行调整,85%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养殖业、种植业兴旺发展。村里有养猪户8家,年出栏平均1500余头;养鱼5户,大小鱼塘6个,水域面积达150亩;蔬菜制种10亩左右,年收入人均7000元左右,齐庄人迈上了小康生活。
齐庄村附近有济源大明寺、佛山寺大殿、赵衰墓、五龙口、济源黄河三峡等旅游景点,有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冬凌草、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