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周楼村 | 隶属:轵城镇 |
行政代码:419001102205 | 身份证前6位:419001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600 |
车牌号码:豫U | 行政级别:村 |
周楼村距轵城镇政府驻地8公里,属东南半丘岭区。东、南与孟州市赵和乡相邻,西和新峡村接壤,北连梨林镇西蒋村。村地势呈梯形,人居住高处的低洼地,形如舟船。村东北有锚地,状如船锚。故有周楼不盖楼之说。过去三间土房,若要建楼,需在屋两头,中间则空。百年习俗,至今沿袭。周楼村,原名周家楼,因周姓立户时曾依岭建土楼一座。公社化后,更名周楼大队。
周楼村由周楼和老龙沟两个自然村组成,分5个居民组,有209户,830人,耕地1746亩。明洪武年间,周姓始祖从山西移民济源,落脚承留杜村。后来,一支转徙于梨林的熬社村。明末清初,水灾连年。周姓便搬迁此地,至今留下“三迁周楼”佳话。其余霍、王、赵等姓住老龙沟,隶属周楼村。
老龙沟闻名济源,老龙沟人赵梦庚名传千秋。1905年,赵梦庚由省扶院资送日本留学,入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期间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任初立民国的宣传部长。1912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赵梦庚欲东渡日本,图谋再举反袁义旗,被袁世凯派特务刺杀于上海。赵梦庚牺牲后,国民党元老随柩来济,书挽联致祭。1927年,冯玉祥主豫时,将赵梦庚列入开封革命先烈祠。
1971年,周楼人发扬愚公精神,用两股齿挖土,铁锹装土,平车拉土,大干3年,修成三个长180米、宽80米、深10米左右的大型蓄水池,县委领导形象地比喻为“长藤结瓜”,解决了下游浇地南问题。1980年,周楼人周林淮引导村人玉米制种,使村民摆脱经济困境。后村民改为白菜和菜花制种,经济收入仍居轵城前列。1999年,村购置联合收割机5部,天津产60车4部,上海产50车1部,并配齐车库和农机具。国家出台购机补贴后,周楼村发展了大型联合收割机7部,100马力以上拖拉机3部,50—100马力拖拉机10台,30—50马力拖拉机15台。农业机械化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劳动力,还外出周边乡村耕种收割,增加经济收入。
周楼村规划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修通村内3条水泥路和东路通外的柏油路,改变了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投资50万元,硬化了2个蓄水池,投资30万元修建两层楼的学校和村委办公地。2011年以后,修了通往省道的水泥路,修了通往孟州西庄的道路,修了通往张金村的水泥路。打深水井4眼,并配上水泵,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周楼村乐有游园地,学有文化大院,健身有体育小广场,村民生活幸福安康。
周楼村附近有济源大明寺、佛山寺大殿、赵衰墓、五龙口、济源黄河三峡等旅游景点,有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冬凌草、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