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硚口区 | 隶属:武汉市 |
行政代码:420104 | 身份证前6位:420104 |
长途区号:027 | 邮政编码:430033 |
车牌号码:鄂A | 行政级别:市辖区 |
人口数量:约86.5万人 | 人口密度:20863人/km2 |
辖区面积:41.46平方公里 | |
行政驻地:中山大道315号 |
硚口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西北部长江、汉水交汇处,地理坐标东经114°9′~114°17′,北纬30°34′~30°38′之间。东临武汉中央商务区(CBD)和汉口商业中心区,南临汉水紧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临东方马城,北临台商投资区,是武汉市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心城区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腹地。全区土地面积41.46平方千米,下辖易家、古田、长丰、韩家墩、宗关、汉水桥、宝丰、荣华、汉中、六角亭、汉正等11个行政街道,1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个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86.49万人。
硚口区地处汉水入长江口北岸,属河湖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无山丘,多湖塘。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3~26米,低于长江、汉水汛期洪水位,地面高程由汉水沿岸向北缓缓倾斜降低,斜度角度约为10°,南北高差3~4米。区境北部张公堤一线曾分布有诸多残留湖沼,今已大部分填没。
境内地貌类型属高河漫滩阶地,系由长江、汉水泛滥淤积而成。漫滩阶地前缘因河床冲积形成自然堤,洪水期常遭淹没,全赖人工筑堤为保障,阶地后缘为湖塘洼地,阶面组成物质主要为亚砂土、黏土等。境内地下矿产资源缺乏,而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境内地下水为孔隙承压水,主要分布在区境南部的汉水沿岸地带,其中易家墩一带已探明地下水储量有近亿立方米。境内河道属汉水流域。汉水,又名汉江,古称沔水、夏水、俗称襄河、小河,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大巴山系的嶓冢山,全长1542千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下游河道自西向东流经东西湖区境后,从舵落口至集稼嘴流经硚口区境,流程15.3千米,再东流500米抵江汉区龙王庙,汇入长江。境内河面宽度为180~200米,最大流量为14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180立方米/秒,年均流量为560.9亿立方米。
境内湖泊水域保护面积72.88公顷,岸线长8.341千米。硚口区邻长江及汉水的岸线长度为14.5千米,滨水形成高标准生态形居住、商住及商贸等用地,沿河滩地布置绿地、公园及其他休闲设施。硚口区堤防全长25.25千米,其中张公堤10.25千米,汉口沿河堤15千米(包括土堤3.53千米,防水墙11.47千米)。硚口区现有张毕湖、竹叶海2个湖泊,均位于区境西北部。张毕湖:湖泊蓝线控制面积为48.77公顷,蓝线控制长度为6.74千米。竹叶海:湖泊蓝线控制面积为18.69公顷,蓝线控制长度为2.21千米。
史料中记载,武汉历史上本没有三镇,只有汉阳、武昌隔江相望。明朝成化初期的连年大雨冲刷,使汉江入江段逐渐形成归一的河床,江水由现今的龟山北麓汇入长江,辟为三镇,硚口由此诞生。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7月,中共武汉市第二区委员会成立。1950年11月,武汉市第二区人民政府成立,管理硚口片区。1952年6月,武汉市第二区改称硚口区,辖街道人民政府20个。1954年,街道人民政府改为街道办事处。1955年3月,硚口区人民政府改称硚口区人民委员会。1960年至1961年10月,硚口区人民委员会改为硚口区人民公社。1961年10月,硚口区人民公社撤销,恢复硚口区人民委员会。1968年3月,成立硚口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撤销硚口区革命委员会,恢复硚口区人民政府。
2020年9月10日,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硚口区位列第9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