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大窑遗址

呼和浩特大窑遗址

呼和浩特大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窑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10月,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经1976年到1984年进一步的发掘和科学研究,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裴文中和吕遵谔先生鉴定,肯定为旧石界时代早期的遗迹,是一石器制造场。这一遗址是国外罕见的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的居住。山上盛产燧石(通称做打火石),远古的居民就用它来打制各种石器。他们就地打制石器,使用过的石核和敲砸器等工具至今仍然随地可见,打击剥落下来的石片和石屑,以及未打制成功的半成品更是堆积如山,偶尔还可从地下堆积层中找到已经使用过的石器。估计,远古人类的居地,应在附近的大青山麓,只是由于年代太久,地表变化太大,再也无法查找了。

由于大窑文化的发现,证明了北方阴山之南也已有原始人活动,他们与北京周口店人共存。大窑文化遗址,在世界上目前也是独此一处,它的面积之大,出土文物之多,场面之宏观是少见的。这一发现,对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及祖国北疆古老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研究民族起源都提供了新的史料和充分的证据。一九七九年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大窑文化”。

首先观赏第一景“无字天书”。它位于兔儿山四道沟人工发掘的百米长廊中,高15米。它是一个完整的地层剖面,土质层次分明,虽然无字,但鲜明记载着大窑文化的历史年代,即记载着人类旧石器时代初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万年前到五十万年前的漫长岁月和地球所经历的千万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是一部令人难以读尽的“历史巨著”。它举世无双,一位日本朋友来此参观后也感叹不已。他说:“在日本也有一部无字天书,只不过是记载二十万年前的。”

第二景是“磨光巨石”。此景位于天书东北不远处。两块巨石突兀,似有关联,相互照应,质地坚硬,表面十分光洁,专家教授们分析,该石是燕山运动时期,从山上往下滑时受到强烈摩擦所致。这一景也可叫“飞来石”。它的存在证明我国蒙古族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一系列地壳变化运动的理论是正确的。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制作场发现了很多典型的石片和石核,石器较少,制作石器所遗留的半成品和废品占绝大多数,反映出石器制作场遗物的特点。石器类型简单,种类较少,只有砍斫器、尖状器和刮削器等几种。刮削器数量最多,其中以龟背形刮削器较为特殊,其特点是器身的背部隆起如龟背,特别厚,背面一般经过初步加工,打掉棱角,与背部相对的一面,均为平面。由于器身特别厚,以致刃部的夹角增大。龟背形刮削器是这个石器制作场的典型器物,可用于剥兽皮、刮兽肉和加工皮革等。

大窑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旧石器的制作程序和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88年1月,大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新城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窑址会感兴趣:

走遍新城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