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山万福寺

黄檗山万福寺

黄檗山万福寺为福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元五年(西元789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回闽,师父临别赠语“遇苦即止”。正干路经黄檗山,见山川灵秀,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名“般若堂”。贞元八年(西元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

唐德宗时(西元779-805年),赐额为“万福禅寺”。

寺成数十年,剃度一僧希运。希运后得百丈山怀海禅师衣钵,成就一代名僧。开成年间,希运住持宜丰鹫峰,将鹫峰改名为黄檗山,以纪念福清黄檗山,故此后有“天下两黄檗”之说。苏辙、黄庭坚、王应麟、赵师秀、刘克庄等著名文学家先后来到宜丰黄檗山,并留下了许多诗赞为后世所传诵。后希运弟子义玄创建临济宗。

明中叶,万福寺毁于兵燹。崇祯十年(西元1637年),僧隐元修复,成为三进五殿的大寺,当时著名文人黄道周、张瑞图、范爵等与寺僧来往密切。

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隐元转住他寺,直到隆武二年(西元1646年)重回黄檗。

永历五年(西元1651年),隐元弟子也懒应邀往日本长崎崇福寺为住持,然船出厦门港不久即遇风浪身亡,乃改邀隐元前往。隐元辞,日方再四相请,终于永历八年(西元1654年)率部分弟子东渡。

隐元在日本受到妙心寺住持龙溪禅师(后成为禅师弟子)及后水尾天皇以及德川幕府的尊崇,宽文元年(西元1661)获赐位于宇治大和田的约30万平方米的寺院用地,仿照黄檗万福寺的式样又筑一佛寺,也叫“黄檗山万福寺”,被视为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发祥地。由此,福清黄檗山万福寺蜚声东瀛。

万福寺是明朝代样的禅寺。寺门右侧为放生池,左侧是“万寿院”。寺内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纵列于中轴线上,左右两侧对称地建有东西方丈、齐堂、禅堂、伽蓝殿、视师殿、钟鼓楼等。天王殿正中供弥勒佛坐像,两旁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中供三世佛像、两旁为泥塑雕十八罗汉,造型生动,表情各异。

现有法堂为明代遗存,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全宽21米,深11.7米。柱础系唐代石雕;穿斗式木构架,斗拱、歇山顶,均保留明代建筑风格,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联华村:联华村…… 联华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福清市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寺会感兴趣:

走遍福清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