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会盟台

秦赵会盟台

秦赵会盟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秦赵会盟台

会盟台在渑池城西约1公里的渑水和羊河之间的三角台地上,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相传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友好”会见的故地,故称它为“古秦赵会盟台”,其地理座标是北纬34。45,。东经111。45,。

秦、赵渑池之会的过程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79年,秦在屡败赵的情况下提议双方在渑池相会,以期在谈判桌上达成战争中未获得的利益。宴会上,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赵国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当时,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十五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捞到丝毫便宜,最后双方为表示和谈成功,将兵器埋于地上,令士兵捧土掩埋,故成土堆,被后人称为“会盟台”流传至今。

在漫长的岁月里,会盟史实,被赞为“以弱强胜”的范例,传诸于世。此台历代不断予以修葺,重建。据民国十七年版《渑池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4年)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台上,崇桢未年毁于兵;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知县甘扬声重建碑亭装饰一新,后又遭损毁。1941年,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章士钊等倡议修建,由陆军军医监郭昌锦主持,动用建立陆军休养院经费,历经四年落成。经过这次重修,在原洛潼公路左侧标立了“古秦赵会盟处”的石坊。由石坊至台麓约200米,台呈梯形立体。高约7.4米,斜面约70度,周围筑有短墙,其间槐柏交错。台的四面各砌有37级直达顶部的石阶,台顶面积约20平方米,立有四棱锥形碑塔一通,高2米,每面宽38公分,东西镌刻的是薄城寇遐隶书“古秦赵会盟台”6个大字,其余三面分别为章士钊所书本人的《唐多·令景蔺》词一阕,卫立煌、郭昌锦撰写的《重修秦赵会盟台记》和《重建秦赵会盟台记》。

古秦赵会盟台以它丰富的历史内容,赢得了自唐代以来不少诗人、文士的吟诵,并以“盟台夕照”自然景观列为渑池八景之首。“文革”中,因“四旧”的罪名遭到破坏。护台基石和四面台阶全被拆除,顶部的石碑虽仍残存,但亦伤痕累累,不少字迹难以辩认,1985年,渑池县人民政府为颂先贤,励后人,保护古迹,集资重建亭台,1986年5月1日落成剪彩,恢复原貌巍然壮观,供游人瞻仰凭吊。

1978年列为县级保护单位。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渑池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台会感兴趣:

走遍渑池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