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上中顺特色文化情境体验街区,紧靠乐山港,与乐山大佛景区隔江相望,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米,直线距离距高铁乐山站约10km。
上中顺特色文化街区,分别是上河街、中河街和顺城街组成。三条街都与城墙、河流毗邻相伴,市场因城而开,房屋临河而建。
从寻味城市文化到塑造城市灵魂,沉浸式体验+声光电科技互动。上中顺特色街区的实施和亮相,将实现游山、游江、游城有机结合、无缝衔接,带动中心城区周边区域旅游发展,全面助推乐山文旅融合、景城一体。
“鲜、甜、苦、辣”乐山四味馆:
浓缩乐山味道;采用沉浸式体验加声光电科技互动的方式打造《遇见乐山》;规划创意民宿,让游客有吃有玩还有住。此外,上中顺特色文化情境体验街区规划设有“非遗传习馆”、“绘芳照相馆”、“茶香书局”、极速水上巴士等。
九龙巷:
因巷尾九龙祠(又名龙神祠)而得名。民国《乐山县志》记载:“九龙祠,城内九龙巷之上,以城东九龙山得名,祀赵太守昱,以九龙滩斩蛟御灾捍患祀之,九龙书院在其祠中。”
提起九龙巷,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这个坐落在乐山主城区老城区核心地带,连接着学道街与油榨街的小巷,历史悠久,韵味悠长。经过改造,如今这条小巷已经蜕变,晋升成为中心城区又一网红打卡点。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九龙巷,随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巷子里8个老旧小区也有了新的名字。嘉定小院、青衣小院、三江小院、肉肉小院……
嘉州古城墙,古城门:
嘉州古城墙始建于北周时期。城墙多用周边丹岩红砂石筑成,体现了“城堤合一”,从古城制高点高标山上东西蜿蜒而下,形如凤凰展翅分别延伸至岷江和大渡河岸,因而又别称“红石城”、“江城”和“凤城”。它记录着乐山兴衰革废的变迁、治水的功绩和抵御外敌保护民众的历史。嘉州古城墙是乐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符号,撑起了这座城市的脊梁,联合国城市管理机构(UMP)专家将它誉为“乐山的长城”。外城墙现存城墙约500米,高5米。墙垣宽3米,保存下来的4座城门是人和门、平江门、承宣桥门、兴发街门,均是临江而建的水门。内城墙约存3500米,高5.3~25米,顶宽3.5米,现存城门有丽正门、会江门、拱宸门、育贤门等四座。
顺城老街:
与上河街平行并立的顺城街,因顺着明代城墙修建而得名,抗战时被日军飞机炸毁,当地百姓损失惨重,许多人无家可归。抗战胜利后,街道逐渐恢复重建,新中国成立前曾为环城路,后改为解放西路,1981年地名普查时复名顺城街。以“人间烟火、顺城味道”为主题的乐山市主城区2020年顺城老街区暨“顺城跳蚤”文创集市热闹开街。顺城街是一条饱含乐山城市记忆和市井文化的老街,不仅有着千年古迹龙神祠、明朝文物拱辰门,还诞生了乐山第一家电影院、摄影相馆。前期街区文化打造中,在最大程度保护历史古迹的基础上,还原了旧时生活情景,丰富了街区文化内涵。
龙神祠:
在乐山主城区繁华路段,深藏着一座鲜为人知,沧桑残破的古祠堂——龙神祠。传说乐山古时即已兴盛的龙舟竞渡与李冰和赵昱有着极深的渊源。李冰因修灌县都江堰和凿乐山乌尤离堆等水利工程,造福川人,故被尊为“川主神”。而隋朝嘉州太守赵昱因疏通岷江、治理洪水、救助黎民而为乐山人所崇敬,民间将他的事迹神化为“赵昱斩蛟”,后被唐太宗李世民追封为“神勇大将军”,赐建龙神祠以供奉,就是如今我们所见到的这座祠堂。龙神祠位于九龙巷尽头的九龙山上,穿过狭长陡峭的石梯,就可以看见建筑造型古朴,但显得沧桑残破的龙神祠,她在这里已经屹立了一千四百余年。由于巷深人少,许多当地人并不知道她的存在。
2020年国庆长假8天时间,吸引客流量22万人次。
2020年11月18日,当选“成渝潮流新地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