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行宫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南麓,210国道、西包铁路沿线,无定河东岸,北接榆林、神木、包头,南连绥德、延安、西安,东达佳县、山西,西达靖边、定边、银川。是陕北文物旅游的主要景区之一。
行宫占地面积11385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揽胜楼(后改玉皇阁)、启祥殿(正殿)、兆庆宫(寝殿)七大部分组成。整个群体建筑依山造势分台而筑,层层迭迭,栉比鳞次。行宫布局严谨和谐、排列变化有序,玲珑的山,陡立的石阶,巍峨的殿堂,远处眺望,犹如巨龙腾飞,雄伟壮观。从乐楼顺坡而上,过梅花亭、捧圣楼、石牌坊、二天门台阶高耸,庄重威严,登上台地,玉皇阁巧夺天工,凌空峙立,登阶穿洞,至行宫院内,对面牌楼相迎,瑰丽无比,富丽堂皇的启祥殿气势雄伟,兆庆宫蔚为壮观,钟鼓二楼等建筑错落有致,回廊配殿将其主体建筑巧妙的连为一体。李自成行宫始建于1643年,是西北地区现存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盘龙山原名马鞍山,行宫前身为明嘉靖年间的一座小庙。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令其侄李过回家乡米脂修建行宫。李过登上马鞍山,见山环水绕,虎距龙蟠,气势非凡,便申报李自成在此拆小庙、建行宫,以备闯王返乡时使用,行宫院原留有一通李过修建行宫的碑记,毁于战争年代。据《明史》记载李自成曾两次返故里,在此居住。第一次是在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底,李自成乘胜破延长、绥德等县城。米脂人民得知李自成回家乡的喜讯,便奔走相告,沿途百姓扶老携幼,欢声雷动,以迎闯王。自成率军至米脂时,驻军城外,并“呼知县边大绶曰:“此吾乡也,无虐父老”、“遗之金,令修文庙,赈济百姓”。文庙在县城东街小学院内保存完好。李自成第二次返故里是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上旬,李自成率兵入延安、进米脂,命部屯驻城外,以马鞍山行宫为大营所在地,命人以书礼致米脂县总理城防事务的名士冯起龙等人商谈筹备祭祖事宜,并把农民军大营所驻之马鞍山改名盘龙山,将李自成居住在城外的驻地改为行宫,并把他在行宫的住所起名为启祥殿、兆庆宫,以为纪念。十一月九日,李自成从米脂出发,前往三峰子山祖坟祭奠,“戒马万匹,旌旗数十里”。祭祖后,“访其宗人,赐金……。”十一日返回米脂,住在行宫,改延安为天保府,米脂县为天保县。十二日于米脂决定发兵榆林,十一月底李自成率大军攻克榆林后,返回西安,途径米脂,因病暂憩于行宫数日,并派员米脂防官冯起龙请“城内毕惠两君子”来行宫诊治,经毕惠两医官的精心医治,李自成病情日益好转。在米脂稍息几日后即动身向西安进发。自成在离开米脂之前,受冯起龙的请求,吸收其次子冯锋加入大顺军,并随队走西安(《米脂万末冯氏宗谱》卷七)。闯王兵败后,清政府对与大顺政权有关的一切遗迹进行彻底铲除,米脂民众便将行宫改为“真武祖始庙”之名进行保护。清乾隆五十六年,光绪二十一年两次维修,并增添了许多神像,当时香火不断,甚为热闹。直到1927年进步青年拆庙打神像,在行宫办起了一所初级中学。三百多年,这座行宫古建筑历尽风雨,十年浩劫,它也未能幸免,曾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期,这一古迹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拨款修缮,现行宫古建保存完好。
行宫内设立了李自成纪念馆,馆名匾额由姚雪垠先生亲书。馆内以文字、图片、实物等详细介绍了李自成将军高擎闯旗,叱咤风云,推翻明王朝的光辉业绩。同时还设有“李自成评述馆”“东汉画像石精品展”,“米脂婆姨史迹展”等。李自成行宫在国内外影响广泛,国人谈米脂必谈“李自成与行宫”,游客来陕北必拜“行宫”。
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榆林市内可乘坐火车或汽车到米脂县,下车后步行或打车可到行宫。
门票
2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行宫路13号
信息来源:米脂县人民政府网
闯王李自成(1606年-1645年),别名李鸿基、李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于1629年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随后南征北战,并于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进紫禁城,大肆搜刮钱财,却在1645年被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1645年,李自成被地方民兵杀死,尸首不知何处。…… 李自成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