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庙古建筑群

孟庙古建筑群

孟庙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古建筑群位于市城区南关,南临大沙河,东倚文贤岗,地势较高。《三迁志》载:孟庙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座落在城区东北四基山西麓的孟子墓旁。北宋元丰年间,迁徙于邹县旧城东门外,后因濒受水损,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又迁徙于现址。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内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稀存的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为5进院落建筑,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

孟庙正南门名“棂星门”,门内即为孟庙第一进院落,东、西各1木坊,名分别为“继往圣”、“开来学”。北面正中为“亚圣庙”石坊,穿越石坊即为第二进院落,院落中间有一条青砖铺设的甬道,甬道两侧生长着苍松翠柏。进入“泰山气象”门,即是第三进院落,东西各有l门,分别为“知言门”、“养气门”,“知言门”南侧建有“省牲所”3楹,“养气门”南侧建有“祭器库”3楹。此院北面3门并列,中名“承圣门”门前,左侧建有“康熙御碑亭”。“承圣门”内第四进院落分东、中、西3路,中路建有孟庙的主体建筑“亚圣殿”,殿前有:“东庑”、“西庑”各7楹;院中有“天震井”和“乾隆御碑亭”。殿后有“寝殿”。东路建有“启贤门”、“启圣殿”、“端范宣献夫人殿”,院中甬道两则为“孟庙碑林”。西路建有“致敬门”,门内有一小过道,院东北角有一侧门通往中路“亚圣殿”院。院中甬道两侧及四周墙壁上,竖立或镶嵌着历代文人墨客拜谒孟庙时的题咏碑刻,北壁有“斋戒门”,院中建有“致严堂”3楹。中路“亚圣殿”前的露台两侧又各有一小门,东名“礼门”,可通东路的“启圣殿”院;西名“义路”可通西路的“致严堂”和后院的“祧主祠”。“寝殿”西侧有一小门,通西路的最后院,即孟庙第五进院落“焚帛池”院。孟庙内共有各型殿宇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

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为7楹、高17米,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色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下檐斗拱用七踩单翘重昂,上檐采用七踩三昂。四周竖立明代弘治年间重修时用于擎檐的26根巨型石柱,柱呈八角形体,柱下以石鼓为础,鼓下以宋代石刻覆莲作承托。柱高3.05米,础高0.65米。其中殿前廊下8根柱上,都饰以浅线雕刻。门侧4根柱上南面阴刻云中翱游的双翅翼龙,栩栩如生。其余各面皆刻有宝相牡丹花和缠枝西番莲花,技艺精湛。殿檐下的梁坊斗拱,饰以富丽庄严的宫廷和玺贴金彩绘。正面重檐间高悬1竖匾,上 书-楷体贴金大字“亚圣殿”,匾周盘绕着精工雕刻的5条立体云龙。正中门楣之上悬挂横匾1块,上 书-“道阐尼山”4个金字。殿内承以8根巨型殊漆木主柱,迎门的2根柱上,悬挂1副巨型凸镌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联、匾均为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钦赐。亚圣殿内正中有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孟子塑像,衮冕九旒九章,沿宋代元佑元年(1086年)旧制,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色,冠九旒冕,犀替导青纩充耳,青衣朱裳,九章(即衣服上绘制刺绣的山、龙、华虫、藻、火、宗彝、粉米、黻、黼九种图案),白罗中单,青缥撰裙,革带钩碟,大带蔽膝玉装,仞玉佩,晕锦绶,间施二玉环,朱蠛、朱履,神龛上有团龙彩绘的承尘藻井,藻井之下殿之正中横悬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钦赐“守先待后”金字巨匾1块。孟子神龛东侧神龛内供其弟子、利国侯乐正子塑像。于“文革”期间的1968年,殿内神龛、塑像、匾联祭器均被破坏。1985年,国家拨专款整修复原。

寝殿为五楹歇山式建筑,高10.67米,纵深12.58米,横宽21.23米。始建于元贞元元年(1295年),名“邾国公祠堂”,为供奉孟子父母的殿堂,明弘治十年(1497年),孟子57代裔孙、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元,重修增建孟庙时改称“寝殿”,为供奉孟子夫人的殿堂。殿中神龛内竖有“亚圣夫人田氏之位”的木牌位。

东庑、西庑简称“两庑”,为对称式南北走向建筑。各7楹,高7.8米,长25.28米,进深8.35米。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代重修,是供奉孟子弟子贤先儒之场所。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所厘定,东庑设神龛3座,从祀11人:高子、公都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韩愈、子叔疑、孙爽;西庑设神龛3座,从祀9人:彭更、徐辟、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铺。

启圣殿始建于明弘治十年(1497年)5楹,歇山式建筑,高9.97米、东西横宽12.4米,南北纵深10.6米。是供奉孟子父亲孟孙激(封祀启圣邾国公)的殿堂。殿正中神龛内供奉身着七旒七章的孟子父亲塑像;像前置“启圣邾国公之位”木牌位;东壁一小神龛内供有仿孟子自刻石像1尊。

孟母殿亦名“宣献夫人殿”与启圣殿同时兴建。3楹、悬山式建筑,高7.8米,东西横宽10.89米,南北纵深9.53米,殿内祀孟母仉氏,神龛内无塑像,供“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木主牌位。殿东壁一小神龛内,有陪祀的孟子立体石刻像一尊,为北宋景佑年间,孔道辅修孟母墓时所得,定为“孟子自刻为母殉葬石像”。此说不一,有待考证。

致严堂始建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3楹,前檐出厦,硬山式建筑,高6.5米,东西宽10.27米,南北深7.45米。是孟子嫡系后裔每次祭祀之前,斋戒沐浴更衣之所。院内四周墙壁上镶嵌50多块重要碑刻。

祧主祠祠为清道光十年(1830年)孟子第69代嫡孙孟继琅重建,始建年代不详。3楹,高7.45米,东西宽lO.06米,南北深8米。孟氏大宗五代以上木主牌位在此祭祀。古时卿大夫五庙,祀太高祖以下五世,再上则祧而迁其主,兹孟氏大宗,以孟子为不祧之主。“远依始祖,昭穆秩然。盖自孟氏二世以下,以六十六世之木主牌位,安放於此以享祭祀。绳绳继继,远溯华胄於两千年前,此亦宗法不替之一大观也”。祠门正中悬挂“孟氏大宗祧主祠”竖匾1块。

御碑亭孟庙内御碑亭有二:一是“康熙碑亭”;二是“乾隆碑亭”。“康熙碑亭”位于承圣门门左侧,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1989年落架大修。绿琉璃瓦覆盖双檐正方歇山式亭顶,亭高11.3米,长、宽均7.41米。亭内竖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钦赐《御制孟子庙碑》,该碑为龟趺蟠首,碑身高3.16米,宽1.42米,其石质细腻,镌刻精细。碑文字体为馆阁体,丰映妍润,结体端庄。乾隆碑亭位于亚圣殿院、承圣门内东侧。据《重纂三迁志》卷四记载,该碑亭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单檐歇山式顶,黄色琉璃瓦覆顶,亭高6.5米,长、宽均为3.87米。亭内竖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钦赐《亚圣孟子赞碑》。

棂星门坊“棂星,天田星也。欲祭天先祭棂星”(《后汉书》语)。古人将“棂星”作天上的文星。孟庙的第一道大门以“棂星”命名,即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亦含有尊孟如尊天之意。门坊4柱3洞,悬山灰瓦,脊饰天王塑像,斗拱均9踩4翘,凌空欲飞,雕梁画栋,色彩绚丽。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修,1978年又大修,坊额上楷书“棂星门”3个贴金大字,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

亚圣庙石坊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石坊通高5.2米。4柱3门、柱为8棱,顶端饰以古瓶、云朵、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楷书“亚圣庙”3字,左右两侧坊额刻以云龙,其右侧坊额则是展翅翱翔之翼龙,其雕刻风格与“亚圣殿”门柱上之翼龙相同。

亚圣木坊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位于孟庙垣墙之西,横跨于南北通衢的大街上。是一座木架结构的门坊式纪念性建筑,4柱3门,丹薨青瓦、飞檐翘角,檐下半拱11踩5翘,正中一间悬山式坊顶高出两则歇山式坊顶,主次分明。4个歇山式坊角向外伸出,高高翘起。木坊正中门楣横书“亚圣”2字。

天震井位于“亚圣殿”前露台下的甬道东侧,始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井畔之竖一石碑,碑首题额“天震井”3字,碑文记载此井形成的始末:“读三氏志,孔氏井在尼山以东,曾子井在徐州北九里山,颜子井在陋巷内。独孟氏无以井传。康熙十一年春,庙前演剧,忽日响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地陷,有甓甓园痕,熟视,乃井也。噫!异矣!系惟吾祖道接尼山,与颜氏、曾氏光照千古,天开斯井与三井并重,以见圣圣相符,后先一辙欲……于十二年为修庙取水之用。谓之曰‘天震井’,砌之以甓,环之以石,并书其迹以志异云。六十四代孙庠生孟尚锦识”。井边石栏是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所建。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虽曾被齐宣王…… 孟子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邹城市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庙会感兴趣:

走遍邹城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