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江阴市区繁华的人民中路北侧,绿树掩映中有一座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显得格外静谧,这就是始建于北宋景佑三年,后经元、明、清及民初五十多次扩修的江阴文庙。千百年来的历史风雨,使文庙显得破败零落。1993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首的文庙修缮委员会,把修缮文庙列为江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如今通过全面整修,江阴文庙的建筑群和暨阳书院的明伦堂又重焕青春。1995年4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江阴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景佑重建文宣王庙记》碑载,宋初在江阴观风门外就建有文庙,供学子肄业其中。景佑三年(1036年),知军范宗古因文庙离监狱太近,特将文庙迁到城内军治东南,就是现今的庙址。南宗绍粉年间,建讲堂,设军学,立义廪,修东西序,拓泮宫,建御书阁,先贤祠,文庙已具相当规模。元末文庙遭战乱破坏,后经多次整修,形成了以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崇对祠、戟门、泮池三桥为主体,庑、斋、坊、亭俱全,左庙制右学制,周长1539米的文庙建筑群。

清初江阴人民抗清守城被屠,文庙多数建筑受到损坏。因江阴已是江苏学政驻节之地,经康、雍、乾三朝多次增葺整修,文庙规制至此大备。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江阴城,文庙又遭战火破坏。自同治六年(1867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以12年时间全面复建,耗银46670两,除尊经阁未重建外,余均按原样恢复。因庙学规模宏大,各县前来问礼者不绝。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县学终止。入民国后,文庙建筑归县中学使用,数度受到兵扰。20世纪70年代起,因改建校舍开辟人民路,文庙建筑群有一部分被拆毁。所幸庙内的主要建筑物保存得较为完整,经过精心修缮,已重现昔日的风采。

江阴文庙,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仿照山东曲阜孔庙的风格建造,是江阴文化古城的标记。由于江阴文庙是江阴古城的儒学圣地和江阴科举时代的最高学府,所以江阴居民历来有大年初一到文庙“走三桥”,以求“鸿运高照”的习俗。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孔子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江阴市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文庙会感兴趣:

走遍江阴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