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

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

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康王庙位于衡阳市衡山县开云镇沿江大道9号。

1926年9月,中共湖南区委员会,为贯彻中共中央扩大党的组织的指示精神,经李维汉和郭亮的推荐,决定派遣向钧前来衡山负责衡山县党组织的领导工作。

向钧,字俊奇,别号素我,湖南平江人。1906年出生。1921年在岳云中学读书时,通过表姐杨开慧的介绍,认识了毛泽东,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于192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长沙市-常委,省-执行委员,湖南省反对基督教大同盟和反帝大同盟宣传负责人等职。

向钧来衡山后,深入全县城乡,走访各共产党支部,了解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思想情况,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他的努力工作下,1926年9月,也就是向钧来衡山的当月,中共衡山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武官巷子召开,到会代表40余人。会上,成立了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直属中共湖南区委员会领导。选举了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领导成员,由向钧、刘爱农、周树屏、贺尔康、曾宪华等5人任执行委员,刘泽南、熊敦信为候补委员,向钧任地委书记。会议决定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机关设康王庙。为了保密,地委代名“冯迪”,取“衡地”的谐音。地委组织部代名“周智”,取“组织”的谐音。

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成立以后,地委委员们利用省、县农运、-特派员的公开身份,积极在全县城乡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到1926年11月,全县党员已发展到400多人,党支部增至20余个。1927年春,全县党支部达52个,遍布全县17个字号。党员最多的字号是“既”字和“于”字,既字(今石湾、油麻田、大桥湾一带)260人,于字(今岭坡坳、福田铺、沙泉铺一带)220人,一般字号50人左右。全县党员人数由400多人急增至1200多人,占全国5.8万党员人数的2.1%,党员人数之多,为全国县级之最。

康王庙为庙宇建筑,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内有门厅、前后正厅、左右次房、天井,共计9间房屋。中共衡山县地方委员会执委们在这里办公、开会、交流情况。1927年1月,毛泽东来衡山考察农运时,曾在这里居住和召开座谈会,中共衡山地方执委就在这里向他汇报全县党组织、农运等工作情况。一段时间内,康王庙成为全县党组织的领导中心,农运工作的指挥中心,为衡山的革命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9年,衡山县革委会对康王庙进行大修,开辟了陈列室,并对地委会议室,毛泽东考察农运时住过的房间进行了复原陈列。

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于1972年9月被湖南省革委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4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再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月被湖南省妇联定为全省妇女儿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云镇:开云镇、沙泉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开云镇开云镇是衡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湘江河畔,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紫巾峰下。全镇共辖区1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面积46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开云镇历史悠久。相传唐代文学家韩愈来衡,欲登南岳,却碰上连绵阴雨、云雾遮山,韩愈便虔诚地吟诗祈祷,果然云开日出。后人在韩愈吟诗的地方建造开云楼作为纪念,开云镇…… 开云镇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衡山县旅游景区

走遍衡山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