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是我国及亚州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之一,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加拿大、美国、比利时、苏联等中外科学家多次来二连浩特市进行科考和挖掘,发现了鸭嘴龙、似鸟龙、霸王龙、甲龙、蜥脚龙等门类繁多的恐龙化石,形成“二连恐龙动物群”,由此赢得了“恐龙故乡”的美誉。目前,是我国及亚洲晚白垩纪动物群代表,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2000年8月至10月间,中国与比利时联合恐龙考察团在二连盐池发掘出了200平方米以上的恐龙化石埋藏区,在这个埋藏区内有30厘米厚的化石埋藏层,化石为层层相互叠压,错综复杂,场面壮观,观赏突出,面积之大,化石之多是近百年少有的科学发现。二连浩特市十分重视恐龙化石保护和利用工作,不仅保护市郊的恐龙墓地,而且在市内于1989年建成252平方米的恐龙博物馆后,又于2002年9月28日新建成一处2000平方米的国内第二家、区内独一家恐龙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化石和珍贵照片。
恐龙是许多大大小小种类不同的一大群早已灭绝的古脊椎动物。据考证,最早的恐龙生活在大约2亿2000万年以前,最后一批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以前。他们在地球上大约生息繁衍了1亿5000万年。恐龙是陆生动物优势物种,无论体形还是主宰地球的时间跨度,恐龙都是地球上最成功的陆生动物。他们有直立的四肢、灵敏的头脑,并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200年来科学界认出了至少800多种恐龙,最近的评估说明,还有三倍数量的恐龙尚未发掘出来。
恐龙与现存的蛇、鳄、蜥蜴等同属于一个大类,在动物分类上都属于爬行动物。“恐龙”这一名称最早是由英国的古生物学家欧文于1842年创建的。欧文在创建这一名称时,主要想概括当时已被发现的一些个体巨大,样子有点可怕的像蜥蜴一样的古代爬行动物,他把它们叫做“恐怖的蜥蜴”。我国的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把它译为“恐龙”,是因为我国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为鳞虫之长,把希腊文“蜥蜴”(Sauria)译为“龙”是泛指古代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