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

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

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由六祖岩、六祖岭和六祖禅院三部分构成,位于怀集县冷坑镇境内。六祖岩是唐代名僧六祖惠能于龙朔年间(662年前后)到怀集避难时曾在此岩洞中栖住10年,故得名。六祖岩洞,是由3块天然花岗岩石组成,上面一块自西向东伸出3米多,仰望坦荡如砥,侧似一巨狮之首,近观如一幅遮檐;两侧各有一块天然花岗岩石作壁。洞高6.7米,宽9.7米,洞口脚下是一片平地,周围用半天然人工垒成的花岗岩护岩壁。

洞口左壁上镌刻着“六祖岩”3个楷体大字。洞口左壁有一幅长1.40米、高0.62米的摩岩石刻,是清朝东莞举人蒋航在光绪三十二年(1006年)出任怀集县令时,于次年登六祖岩探胜写下的即兴诗句。其中一诗云:“踊壁悬崖叩上宫,慈悲救世释儒同,如何十载修身地,一任嚣尘历劫红”。洞内至今还保留有当年的石柱、石凳、石台和石香炉。

岩顶有一涓涓云水,不断地一滴一滴的滴入石香炉之中,水质清澈,冷如冰霜,更奇者,石香炉之水与炉口始终保持1厘米距离,永不满溢。岩前种有桃树,不知是那一个年代种的,年年开花结果,但是结出的桃果都没有核,不能够移种到别的地方,当地人称这些桃树为“仙桃”。

六祖岩,是唐代名僧惠能六祖隐居在上爱岭10多年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葱笼簇拥,风光独好。六祖岩室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岚气生秋,的确是名不虚传菩提佛陀居住的圣地。

据《怀集县志》记载:“六祖岩,唐神龙年间,五祖传衣钵惠能,密嘱能速去,恐人害之。乃潜至上爱岭石室栖迟。《传灯录》谓其‘逢怀则止’。岩其驻锡处也。至今岁旱,乡民祈雨辄应。”六祖岩山势不算高,从山脚爬到岩上约30分钟,山路既不是悬崖峭壁,又不是涉水过坑的山路,而是一步比一步高的羊肠小道。别看其山势不高,但登上去却极吃力,有些游客说,六祖岭的山路确是锻炼人的毅力之路,也是学习惠能不怕苦,不怕难创业成功之路。

六祖岭半山腰林木最茂盛的地方,是空气负离子最好的地方,如果在这里休息片刻,吸一些负离子对身体特别好,人的精神显然不同。靠山西面还有一条山溪,溪水是从山顶流下来,似一条连接天的山溪,当地人把这条山溪叫天堂冲。山溪水质十分爽口,据当地人说,此溪水他们常饮,而且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常有人装水回家,以治皮肤病等。山溪两旁林木参天,景色十分美,特别春夏季节,金刚花、金银花、月季花缠在树上,一条山溪的香花味特别浓,还可欣赏山冲的云烟,得到一个美的感受。爬到山顶便是六祖岩,也就是惠能隐居栖身之处,岩由三块巨型天然的花岗石组成,上面一块自西向东伸突三米多,形成一个大飘檐,远看似一只石龟。石室岩壁上刻有“六祖岩”三个大字,是惠能下山走出后,周围的猎民为了纪念六祖惠能禅师而刻的,至今保存完好。

洞内有石凳、石桌,还有一个香炉保存较完好。岩外还有惠能当年用的椿米坎。岩左壁有一幅长140厘米,高62厘米的摩岩石刻,是清光绪33年出任怀集县令蒋航为参谒六祖惠能而题的诗。游人在岩室平台向远眺,那风光景色更美、更独特,远远的河流似在大地飘忽的玉带,村寨的房屋似棋盘中的棋子,田野各样作物犹如彩色的地毯。尤其是夜晚,万家灯光似天上的星星。夕阳西下时分看六祖岭,整座山似坐着慈祥的大佛,而山背的阳光,似佛光一样神奇。近年来,不少名人、专家、道家、佛家和海内外知名人士到六祖岩、禅院考察,都为六祖岩和六祖禅院题字作诗。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怀集县旅游景区

走遍怀集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