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烈士陵园

马本斋烈士陵园

马本斋烈士陵园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本斋烈士陵园位于莘县张鲁镇南1000米。

马本斋,回族,河北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人。卢沟桥事变后,平津沦陷,日军长驱南下,大举进犯华北,面对祖国河山被日军铁蹄践踏,马本斋毅然组织本村青壮年70余名,高举抗日大旗,组成了“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初马本斋率队加入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总队长、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在他的率领下,冀中回民支队打遍冀中平原,并转战于冀鲁豫边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屡建战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1944年初,回民支队奉命调往延安。由于长期的战争生活,马本斋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不能随部队一块前往。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马本斋病情日渐加重,2月7日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岁。按照马本斋生前遗嘱,其遗体运至莘县回民聚居地张鲁集村,张鲁清真寺献地10亩专门为他辟为墓地,回民群众以最隆重的“高抬”仪式将其遗体送入墓中,当地人民政府和群众立碑、筑亭、植树、修建了“马本斋烈士陵园”。

马本斋逝世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分别题写挽联,表示沉痛哀悼,对他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总参谋长叶剑英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斗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54年,烈士灵柩移至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1985年,“马本斋烈士陵园”在烈士原葬处重建。陵园占地10亩,座北朝南,四周砖墙闭合。主体由园门、碑亭、烈士墓和纪念亭组成。园门为阿拉伯式穹形大门,内阔4米,外阔15米,门额“马本斋烈士陵园”,有汉回两种文字。汉字为正楷,由烈士之子马国超书,阿拉伯文为配字,由原回民支队教长蔡永清阿訇书。碑亭为六角形,座落在20米见方、高0.75米的水泥台上,单檐结构,琉璃瓦覆顶。亭中有烈士纪念碑,高2.18米、宽0.84米、厚0.3米,上 书-“永垂不朽”4个大字。纪念堂内安放着烈士的半身汉白玉雕像,两侧挂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题写的挽联。园内翠柏掩映,绿草如茵。重建后的陵园融合古代建筑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庄严、典雅、肃穆。每逢清明节,总有许多群众到陵园扫墓。宋任穷、段君毅等也曾到此凭吊。

1999年4月,马本斋烈士陵园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9年开始,聊城大学汽车学院“永远跟党走”社会实践队经常来陵园,追逐先烈遗迹,踏寻和谐之源。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年),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 马本斋详细信息++

韩庄村:韩庄村…… 韩庄村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莘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烈士陵园会感兴趣:

走遍莘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