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书摩崖

水书摩崖

水书摩崖

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大坝村境内发现一处水书摩崖石刻。都江大坝水书摩崖石刻的发现,是继三都县塘州乡拉下水文墓碑、周覃镇的查水文墓碑、榕江县计划乡的水文墓碑、都江镇怎雷水文墓碑之后的水书文化古迹的又一重大发现。

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大坝村上排(摆)劳村民小组的银子坡上有一处水书摩崖,水书摩崖下临都柳江支流猴子河出口和312国道公路。银子坡三面河水环抱,北面为排长河,东面有猴子河,西面是都柳江。摩崖西距312国道公路的岔河口处约0.5公里,北距都江镇人民政府驻地约5公里,东北距大坝村(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都是水族)委会2公里,南距上排劳寨1公里。摩崖坎下几十米是猴子河出口段。

水书摩崖北5公里上江坡(原叫来牛山),1731—1734年修建的都江厅石城墙,城墙全长2000米,东南西北门尚存原貌,现称都江古城垣。

都江古城垣建于都柳江畔的来牛山冈上,俯瞰呈椭圆形,周长约2000米。这里三面环水,跬步皆山,古树成荫,竹林密布,远眺方圆,群山叠障,峰峦绵延,气势磅礴。城垣依山就势而建,居高临下,城内都江通判署及民居建筑巧妙地组合在青松翠柏之间,呈现着外来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特色。

都江古城垣始建于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初系土筑。次年,贵州布政使常方伯察其地势,以“苗初归附,土城易圯,难资震慑”为由,呈准改建石城。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都江厅通判邓澜主持修建,逾年竣工。

都江水书摩崖石刻位于312国道公路的岔河口至大坝村上排劳寨的斜坡路坎上。摩崖高于地面约7米,崖面长7.5米、宽2.8米,刻字分布面积约3平方米,崖上的水书石刻虽然布满了青苔和石斑,但字迹清晰易辩,总29个字,最小的字为3厘米×3厘米,最大的字为12厘米×11厘米,是明显的字是字(

“卯”字)为10厘米×8厘米。

崖上分为三幅竖排,顺崖斜铺的水书石刻,三幅间距均20厘米。上幅为(高)28厘米×(宽)16厘米,刻有“子、巳、卯、酉”等5个字符。中幅为80厘米×40厘米,刻有“辰、寅”等16个字符。下幅为32厘米×26厘米,刻有“子、丑、申(甲)、辰、寅、癸、申”等8个字符;共29个字符。

摩崖所在的坡段,因2006年和2007年长时间下雨,此坡段整体下滑10多米,崖板错开成几大块,看势摇摇欲坠。崖下约7米,是通往上排(摆)劳寨的村寨马路;往下近10米,是通往大坝村和控抗村的村级公路;再往下20多米就是猴子河。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崖会感兴趣:

走遍三都水族自治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