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刘氏宗祠

永安刘氏宗祠

永安刘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刘氏宗祠位于永安下吉山中心,这里是抗战时期省教育厅所在地、古祠堂,市级文物保护点。刘氏宗祠又名"崇仁堂",坐北向南,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595平方米。每年农历九月初一,上下吉山村刘姓后代在此祭祀开基吉山的第一代始祖刘贵三(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从渔沄迁吉山)。因是刘氏大宗祠,所以常作大修膳,是所有抗战遗址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处。

刘姓是中国当代的第四大姓。吉山刘姓,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是汉高祖刘邦之第刘交的后裔。据《刘氏族谱源流序》载:刘氏入闽始祖刘赐于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从江西广信府铅山县迁徙剑浦(今南平)定居。第三代孙刘天牧,在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移居沙县城头。第五代刘章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62年前)由沙县迁永安大湖岭后魏坊定居,为刘姓入永的开基始祖。至此,有了永安的第一个刘姓。第十六代刘太乙从大湖岭后迁永安埔岭的渔沄。二十六代刘贵三从渔沄迁吉山。现刘姓在永安40个主要姓氏中居第三大姓。

1938年省教育厅设在吉山刘氏宗祠,在此办公达七年半。第一科在后山顶上,新建的两层木楼。第二科、第三科借用民房。厅长办公室位于祠堂右角,它是一座-房。房屋共四间。右侧前间一个大客厅,约二十余平方,后一小间是工友住的。左侧前后间大致一样宽,前间办公,后间休息。室内摆设全是竹器,极为雅致。一棵大树正好覆盖这座房子,既遮荫又防空。客厅正门上方挂一块木匾,题名"笠剑轩"。办公室后面是教育厅的大防空洞,十分牢固,可容纳数百人。

郑贞文的"笠剑轩"命名其办公室是与当时他提倡"笠剑学风"有关的。1938年1月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省主席陈仪下令全省高中及大专二年级以上的男生,一律集中在福州东湖作民训工作训练,一个月后,分配到各县去任民训工作。在受训结业典礼时,陈仪主席给每位受训人员佩剑一把,剑柄上刻有"成功、成仁"四字和斗笠一顶。故此郑贞文致力一"笠剑学风"。"笠"代表勤劳朴素的意思,"剑"则表示勇敢,无畏的象征。

郑贞文自1938年至1943年在战时省会永安任职6年,他能紧密结合抗日战争形势,通过教育工作和各种形式,开展抗日爱国教育,提高在校学生和城乡广大民众爱国思想认识。

刘氏宗祠系歇山顶穿梁式木结构,为三进三开间抬梁式构架,梁上雕刻十分雅致,祠内整个布局建筑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地排列厅堂,中间天井水放午方,两旁是迴廊,现已开辟成芳名榜和崇仁堂简介。

宗祠院门坐戌山辰向兼辛乙,丙戌丙辰分金,坐娄宿三度,向角宿十一度,水放辰方。宗祠大门坐癸山丁向兼丑末,庚子庚午分金,坐女宿一度,向柳宿四度,水放辰方。面对案山一重,朝山未峰(狮子山峰高大圆秀),左前方丙午二峰高大尖秀,右前方申峰高大叠樟,酉峰重峦高大。祠立癸山丁向透地龙丁丑七十二龙乙丑辛未及大利。丑是兑卦少女,未是震卦长房,长男配少女得宜。亥卯未年丁财昌盛,生人寿高。加之丙、午、酉三峰(火生土为生砂)高照,主家得科甲、金榜题名,名利双收,富贵双全,癸丁二峰(土与土比和为旺砂)拱照,主家先富后贵,人丁家运兴旺;申峰(土克水为财砂)主得财利,人丁兴旺。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永安市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刘氏宗祠会感兴趣:

走遍永安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