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大石门村

双溪大石门村

大石门村位于上犹县双溪乡,在“上三线”的公路旁边,寺下河穿境而过,距县城50余公里。据史料记载:因村口两大石壁如门而得名。1928年8月28日,毛泽东回师井冈山路过些地,住在聚英楼并召开了军人大会。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据《曾氏族谱》记载,南宋端平年间上犹县城曾少四迁此,吴、田氏继入。这里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古老的住宅大多依山而建,青砖砌墙,画栋雕檐,尤为壮观,卵石铺路,曲径通幽,甚是典雅。一棵六百余年银杏,古木参天,要五、六人才能围拢合抱,虽说树杆粗糙斑驳,但郁郁葱葱,英姿勃发,成为大石门村的镇村之宝。古老的村落,古老的家族。吴氏家族留下的、建于清代的“正卿第”,风格独特,精雕细琢,在几百年前这样的建筑当然不是一般人家所有,正厅堂上一块“杖朝宿儒”的祝寿匾额,出自清道光二十九年,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其做寿之主当然也不会是一般的耕读之人。

在大石门的村口,有一西晋摩崖石刻,被专家称为江西第一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称“建兴二年虞去虍书。”,据考,“建兴”是西晋愍帝年号,建兴二年即公元314年,距今一千六百八十五年。从碑文看,它颇具魏晋风度。史家指出,魏晋时代是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正式揭幕,是人的第一次觉醒时代,其艺文也成为从奴隶社会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走进大石门,就像走进了一个古代文化的书库,有些书也许让你读懂了,但还有很多书需要细细地琢磨。

双溪乡:双溪乡位于上犹的西北部,海拔24O—1333.3米,国土面积129.7平方公里,全乡有8个行政会,14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337户,122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4人)。全乡可利用草场面积约10万亩,土壤肥沃、杂草茂盛、灌木稀少、高山草场坡度较小,适宜发展肉牛、奶牛、山羊等养殖。.…… 双溪乡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上犹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溪会感兴趣:

走遍上犹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