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村

游山村

和大多数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一样,游山村也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游山村距景德镇很近。景德镇市区到东流有从8路支线公交车。有各种个体运输车辆从东流到游山村,约半小时车程。

游山村南、西、北都毗邻景德镇市,村民到景德镇城区区比到婺源县城都方便。从景婺公路东流经江村到游山村有一条较近公路。公路在浮梁县境内原来已铺成沥青路面,因为大游山东麓在开山采石,公路被大吨位的卡车压坏,车颠簸难行。公路到了婺源境内就是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面了。

古村布局奇特,游山小溪呈太极图形S,南北两岸人烟稠密,由九条沟水汇入小溪穿村而过,喻为九龙下海,溪上横卧两岸的小板桥数座,简朴幽雅,可谓小桥流水,尤为石板桥,石拱桥意趣很深。“儒林桥”、“题柱桥”,还有村外的“中间水碓桥”、“庆远桥”、“环溪桥”、“茂林桥”,皆始建于明清,历经数百年,风姿依旧。

游山村隶属婺源县镇头镇,是婺源县最大的自然村。始建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由董知仁从德兴海口迁入,有800多户,3800多人口,被称为“千烟”之村,主姓董氏,历38世。据《凤游养生记》中记载:“婺西,距邑百二十里,有山曰凤游,形势巍峨,列为屏障,高三百一十仞,山之巅,有静隐寺......悬崖下有乳泉,从石罅0,涓涓不息,又名之曰濬源。”因此游山原名濬源村。相传唐天宝年间,尚有彩凤东游此地,由此而得名凤游,后演变为游山村。周围尚有凤亭、凤落等与凤有关的村庄。

古村徽派建筑颇多,梁坊门扇,精雕细琢,飞禽鸟兽,人物脸谱,巧夺天工。现尚存的祠堂有:喜会堂(又名振济公司,又名大祠堂)、光裕堂(又名高众堂)、光烈堂、继思堂、敦灵堂(又名玉公堂)、贞训堂、崇义堂。古民居有“忆旧客栈”、“连枝楼”、“会宾楼”、“寿星居”、“绣楼”、“门罩楼”,还有董茂源、董可法、董志群家老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特别是董盛光古民居第二片隔扇上的“烟红店”,内容表现得十分大胆,是婺源其他建筑雕刻上所绝无仅有的。村中的“永兴号”旧店铺,村头的“函谷亭”、“瞻云亭”飞檐戗角,气势轩昂。还有九龙庙,凤游山静隐寺,董全寿家门口的“节妇坊”(遗址)都属于古建筑。

游山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山地面积很大,适宜林木生长。山中樟树、柏树、桂花树、银杏树、红豆杉甚多。直径在60公分以上的樟树有27株(其中1米以上的樟树有7株),古柏3株,桂花树2株,银杏树1株,红豆杉2株。游山村上游有“锡皮笃碣”、“甑箅笃碣”,下游有“上水碓碣”、“中水碓碣”、“马形碣”、“旺林坦碣”、“燕尾碣”。近千年来为村人的农田灌溉起着很大的作用,为农业丰收调节着水源。

游山村曾一度文风鼎盛,故称儒林。宋代游山有进士七人:董安(庆历壬午1042年),董初(庆元已未1199年),董宁(开禧乙丑1205年),董节(嘉定丁丑1217年),董知仁(荆南节度判官,奉议大夫)、董桂臣(皇议郎,散骑都尉)、董初(朝议郎);明代进士一人董骞(万安知县),民国法政大学一人董礼和(许昌县长)。至今村内还尚存当时显耀学位的旗杆石(礅)约10多个,石(礅)上有石刻图案与年代字迹,清晰可见。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婺源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山会感兴趣:

走遍婺源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