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春村

普春村

阿扎河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迤萨64公里,土地总面积166.9平方公里,世居哈尼族、彝族、汉族、瑶族等民族。阿扎河乡具有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素有“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美称,这里是被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多声部和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发源地,如:享誉国内外的“歌舞之乡”垤施洛孟的歌舞组曲、各民族神奇的传说故事、神秘的贝玛文化和各具风味的民俗节仪等等,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万人长街歌舞节”是阿扎河乡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一项传统庆祝活动。源于远古年代的阿扎河民族歌舞节,是民间传统风俗的奇葩,也是红河县一道亮丽的民族文化风景线。万人歌舞长街节实为“六月节”,“六月节”里规模最宏大的喜庆场景就是阿扎河乡的“万人长街歌舞节”。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各自然村都有一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到乡政府驻地展演节目,长者六、七十岁,幼者四、五岁,人人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自制的二胡、笛子、三弦等民间乐器,一村一队尽显本村歌舞的风采,他们组织阵容强大,以蓝天为幕,以大地为台,比舞蹈、比器乐、比人才、比人气、比谁村跳得最长最好。哪怕烈日炎炎或是倾盆大雨,没人退却,以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吉祥。2011年阿扎河乡“万人长街歌舞节”定于公历7月10日举行。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包括歌颂劳动、赞美爱情、讴歌山野田园美景等方面的内容。演唱方式分为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两种,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2006年5月,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流传于红河县阿扎河乡东部以普春村为中心的几个哈尼族村落,其流传地区自然环境封闭、交通不便,历史上一直是瓦渣长官的辖域。单一的民族分布格局,以及土司政权长期统治的政治历史背景,使得外来的异质文化始终未能渗透进普春一带,哈尼族多声部音乐等原生态传统文化人才得以系统保存下来。据调查,多声部民歌中的栽秧山歌是哈尼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民歌。千百年来,哈尼族在劳动中自然产生了栽秧山歌。在普春村,16岁以上的姑娘以及中老年妇女都能演唱。世代与梯田打交道的哈尼族人最注重的是栽秧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梯田里山歌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深藏哀牢山系腹地,其传承完全依赖民间歌手,尽管它已引起音乐界、人类学界专家的广泛关注,但长期没有得到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具有多声部音乐综合素质的传承人日益减少,这一宝贵的民间音乐形式正处于失传的边缘。

阿扎河乡种植棕榈历史悠久,被誉为全国有名的“棕榈之乡”,全乡棕榈面积达5万亩、1100万株、人均达203株,年产棕片108万公斤。

信息来源:中国红河旅游网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红河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村会感兴趣:

走遍红河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