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塔

福州白塔

福州白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福州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传说在于山西麓坡地上挖基,却掘出一颗五彩宝珠,故将塔命名为“报恩多宝定光塔”。附属的寺庙亦称“定光塔寺”。其实,这是王审知事先策划的。他派人暗埋珠宝,再公开挖掘出来,这样可为塔取个好名,可聚人心,可让闽王是孝子的消息不胫而走。

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鸟瞰榕城景色。

唐天祐元年(西元904年),时任唐威武军节度使的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建造报恩定光多宝塔。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报恩定光多宝塔”,简称“定光塔”。初建时形状类似如今苏州的北寺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八角七层,高240尺(约合今66.7米),构架、斗拱、飞檐翘角装饰精美,塔顶为相轮塔刹,塔壁及门面用金描绘佛像。第二年建白塔寺,即现白塔南定光寺。

明嘉靖十三年(西元1534年),定光塔被雷火焚毁,只剩砖造塔心。嘉靖二十七年(西元1548年)由乡绅张经、龚用卿等集资维修、重建,将原有塔芯削低,改为七层八角砖塔,葫芦状塔刹,高45.35米,仅有原塔之半。塔内在原有砖轴内立柱设梯作木旋梯,塔壁砌佛龛,层檐上周廊施有护栏,有门洞通连木梯上下,盘旋登顶,榕城景色尽收眼底。塔身为遮掩雷火焚烧的黄黑色痕迹,涂以白灰,故称白塔。

清乾隆三十八年(西元1773年),僧遍照重修,至今塔门还嵌一块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孟超然撰写《重修定光塔塔记》碑。

民国时期,因年久失修,塔顶杂草丛生,木梯腐朽。

1957年、1963年政府两度拨款大规模重修,恢复砖塔原有明代建筑风格。在修建塔围掘地时,在离塔身5米处周围发现唐代木塔须弥座束腰石雕刻塔座、白梨石栏杆、嵌青石栏板、板面浮雕人物故事及海妖、兽类、花卉,极其精美生动。

1962年公布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且与乌塔遥遥相对,有“榕城双塔”之称。

于山社区:安泰街道于山社区系原来白塔居委会、部分法海居委会,东街街道部分鳌峰坊居委会、水部街道部分于山居委会整合而成。四至范围:东至五一北路,西至新权路、法海路,南至古田路,北至鳌峰坊,总面积37万平方米,1605户,5095人,新村楼院29座,辖区省属单位1个,市属单位7个,医疗单位1个,学校1所,老人活动中心1个,社区内政治文化气息浓郁,有市人大、福州警备区、协和…… 于山社区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鼓楼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白塔会感兴趣:

走遍鼓楼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