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马保三故居)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马保三故居)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马保三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保三故居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处极具北方特点的农家院落,由马保三先生亲自设计督建。

马保三,原名马鉴堂,现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2月病逝,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历任多职。“一贯终于党的事业,勇于坚持原则,在对敌斗争中顽强不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这是中共山东省委对他所作的评价,也是马保三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1888年,马保三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马保三与张玉山相识,在他的启发和引导下,马保三的阶级觉悟逐步提高;又通过张玉山认识了王云生、李铁梅等进步青年,并与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1924年8月,马保三经张玉山、李铁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寿光地方组织建立后发展的第一批党员。1926年马保三在牛头镇村建立了党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 1933年7月由东北回到寿光,不久由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顽强斗争,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1934年春通过党组织营救,被释放出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保三以湖东乡长的合法身份搜集0,举办抗日民众训练班,积极投入到组织抗日武装的准备工作。这幅便是开办“抗日民众训练班”时的情景。

1937年11月,中共寿光县委在马保三家中召开县委扩大会,决定以牛头镇为中心,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起义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被推举为总指挥和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成员,1937年12月29日,各路抗日武装齐集牛头镇,在此爆发了著名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发布了《八支队抗日宣言》,在寿光境内打响抗日第一枪。之后,马保三带领八支队先后打响三里庄战役和三合庄战役,可谓是一战成名,队伍由700多人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马保三带领八支队东征、西进、南下,在胶东创建了蓬黄掖革命根据地,在邹平长山地区巩固扩大清河抗日根据地,按照省委指示,挺进鲁中,并参与创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1940年7月马保三被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1949年青岛解放后,马保三任青岛解放后第一任市长;在任职期间,他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团结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2月15日,马保三积劳成疾,病逝于济南,享年77岁。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最高法院院长谢觉哉发来唁电,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为他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这是当时社会各界人士悼念马保三逝世的文章;这是追悼会现场情景;这边是马保三生前好友悼念马保三逝世的字画和文章。

马保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其功绩永垂不朽。

西厢房——宣传队

西厢房原为马保三家存放杂物的地方。1937年12月29日,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后,八支队文艺宣传队就在此成立,李梦先担任队长,隶属八支队指挥部。文艺宣传队成立后,为配合八支队的工作,经常在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三部曲》等节目,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抗日救亡。宣传队还油印了一份《战斗简报》小报,刊登抗日消息和学习材料,发给部队和群众

北屋西边房间是马老家人日常起居的地方,抗日武装起义后马老全家老小都当起了后勤兵,战士们也将马老的家亲切的誉为八支队的后勤部。

北屋中间北墙上的字画是马保三先生亲手所绘,对联的上联是:业丰时和人宜乐,下联是:花繁柳密鸟声多。画面“荻渚秋风”描绘的是家乡洰淀湖的美好风光。

马家祥,马保三的长孙,12岁参加革命,跟着爷爷打鬼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对敌作战20余次,2次负伤,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7年5月20日, 他奉毛主席命令, 率师援越抗美, 入越作战达180余次, 击落敌机139架, 击伤121架, 活捉美飞行员26名。一时,他的空五师令美军闻风丧胆。归国后曾先后两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接见。

北屋东边是马老生前日常起居和会客的地方,1937年的县委扩大会就在这里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委关于分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如果马保三不选择离开部队,可能会和他们一样成为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但是马保三选择了服从组织的安排。

东厢房——军械库

东厢房原为马保三子嗣结婚的地方,俗称喜屋,牛头镇抗日起义之前用于存放武装起义所用枪械、弹药。现陈列的是后期收集整理的枪械和生产工具。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寿光市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指挥部旧址会感兴趣:

走遍寿光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