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自然保护区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北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007年5月通过国务院审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从所辖林地中划出的天然植被集中分布区,区内森林、草甸和湿地均处于原生状态,并集中了塞罕坝地区珍贵、稀有的野生生物物种。

(一)面积: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0029.8 hm2,其中:核心区7213.31hm2,占36.01%;缓冲区6083.89 hm2,占30.37%;实验区6732.60 hm2,占33.62%。

(二)主要保护对象:

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滦河、辽河水源地,黑鹳、金雕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三)资源状况:

1、保护区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类型25个群系。天然针叶林以华北落叶松和云杉为主、针阔叶混交林以落叶松、白桦、云杉、山杨为主、天然次生林以白桦、山杨为主和天然灌木林,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80%。

2、保护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和草甸植被。最有代表性的草甸植被是由苔草属植物大穗苔草组成的群系。保护区的草原与草甸植被五彩缤纷。“绿草悠悠齐腰深,繁星点点花似锦”。保护区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有200多种;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群系代表了草原植被的特征。而五花草甸和五花草塘是野生花卉的王国。

3、本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59种、312属,是河北省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分别樟子松、刺五加、蒙古黄耆、野大豆和沙芦草,另外,特有植物1种1变种2变型,即光萼山楂、长柱多裂叶荆芥、围场茶藨子和黄花胭脂花。

4、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内有大型真菌24科79种。

5、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在清代就是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核心区域之一,由于保护区地处蒙新、东北、华北三大动物区系的交汇处,野生动物种群庞大,种类繁多。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6科261种、亚种,鱼类5科32种。昆虫114科,660种。本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分别是:豹、马鹿、猞猁、兔狲、黄羊、青羊、水獭;鸟类39种,即金鵰、大鴇、黑鹳、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苍鹰、黑琴鸡、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草原雕、秃鹫、白尾鹞、鹊鹞、矛隼、燕隼、红脚隼、东欧鹤、骨顶鸡、岩鸽、雕鸮、长耳鸮等;鱼类一种为细鳞鱼。

(四) 管理机构建设情况

2002年经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河北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属国家公益性正处级事业单位。2007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省编办批准河北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保护区实行“管理局、管理区、管理站(点)”三级管理。管理局下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科、办公室、宣传办、计财科、科研所、公安分局等职能科室和三道河口、千层板、北曼甸、阴河四个管理区,管理区下设6个管理站、11个管护点、7个检查站、3座瞭望塔。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护林防火办、森防站、产业化办公室、基建科等其他职能科室也同时负责保护区相关业务的管理。现管理局人员编制为57人。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争取国家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了管理局综合楼、6个管理站、11个管护点、3座了望塔、7个检查站,并配备了必要的设备,极大的提升了保护区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围场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自然保护区会感兴趣:

走遍围场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