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湖

鸭湖

陈新剑

逶迤西来的汉江,浩浩荡荡,流到襄樊,就告别了秦岭大巴山的崇山峻岭,进入宽阔的江汉平原,正所谓“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襄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像烟波浩渺的云梦泽,它没有星罗棋布的湖泊,但是作为一种水体——湖泊,襄樊还是有的,襄阳城西门外的鸭湖就是其中一处。

古鸭湖,在襄阳城西门外。原为一片浩淼的水域。鸭湖又名檀溪湖。据《水经注》记载,“檀溪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东为鸭湖,湖之北渠溪水所导。”又“鸭湖皆山水所汇,曝则成陆,潦则成湖。”文中所指的位置即今老龙堤以南,南至岘山北麓的关路口,琵琶山,真武山,羊枯山及郑家山脚下,西至万山,顺安山,东至落桥街一带的地区。

襄阳诗人孟浩然有《登望楚山最高顶》诗:“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当年诗人登上襄阳城西南的望楚山,看到檀溪的水域,心驰神往,便想到了烟波浩茫的云梦泽;远望鸭湖与西南诸山参差相接,山环水绕处,又联想到那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源。诗人在《檀溪寻故人》中还吟道诗:“化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由此可见,当时鸭湖一带完全是一个山水相映,风光绮丽之地。

孟浩然诗中所说“池分跃马溪”讲的就是在《三国演义》中写得绘声绘色的“刘玄德马跃檀溪”的掌故。这个故事与鸭湖有着直接的关系。

东汉末年,刘备屯兵樊城,到襄阳投靠荆州牧刘表。襄阳本地豪强蒯越,蔡瑁料刘备他日必成气候,在刘表宴请刘备之时,预谋刺杀刘备。在宴会上,刘备闻讯慌忙逃出,跑出西门却被檀溪鸭湖所阻,眼见追兵即至,刘备向自己的坐骑大呼:“的卢努力!”马受惊后一跃而飞跃檀溪鸭湖。的卢马落蹄之处留下两个深坑。《襄阳县志》也载:“汉先主(刘备)屯樊城,刘表请先主宴会,蒯越、蔡瑁因会取(谋杀)先主。先主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走渡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先主曰:‘的卢可努力’!乃一跃三丈,遂得过”。湖水当年状况可以想见。

在东汉末年,檀溪鸭湖之滨还居住过三国时代的名人徐庶和崔州平。这一史迹出自《晋书.习凿齿传》在习凿齿的一封信中写道:“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襄墟,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极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这位:“走马荐诸葛”的徐元直,这位“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与名士崔州平选檀溪鸭湖之滨而筑精舍,可见昔日此地环境是如何宜居宜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看,鸭湖的成因,在很久以前可能是为汉江或者是襄水河床的一部分。由于汉江河床的自然改道,江水可能就远离了万山的东侧,真武山的北麓,而整体北移。留下的故道河床就形成了自然地理中所说的水力冲击形成的“河成湖”,也叫“牛轭湖”。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鸭湖是一个“死湖’。它是以西南诸山水系为源头,通过檀溪与汉水相通的。《水经注》其实说得很清楚:“檀溪水向为汉水所经”、“鸭湖又东合檀溪水,乃檀溪之下流。语甚明白,其为汉水所经,自属未筑堤以前事”。说明汉水是穿过鸭湖后又在观音阁处归入汉江主流的。可以推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檀溪的鸭湖虽已成湖泊,但依然有部分汉水分流而过,如今天汉水被鱼梁洲分割成两支一样。至于鸭湖才和汉江完全阻断,可能是由于从万山到夫人城间筑起的老龙堤工程所致。一九七三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所绘的《襄樊地区水文工程地质图》也充分证实古鸭湖地区属襄阳古河床区,它更更加科学的反映了汉江河床变迁及鸭湖的成因。又由于西南诸山长期山洪奔流而下,泥沙流入湖中,沉积湖底,原汉江河床则逐渐淤高,湖面也不断缩小,湖岸也逐渐被开辟为耕地。

世易时移,沧海桑田。

今天,如果不借助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我们已经看不到鸭湖当年的风采了。但是,其西南,青山依旧在;其东北,汉水仍长流。当海内外的旅游者,文化寻根者、对三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游客,来游襄樊,他们都不得不故地觅踪,在鸭湖,檀溪一带流连忘返。檀溪鸭湖所留存的大量的人文遗迹,和名胜古迹所形成的文化积淀,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并吸引着我们去怀古、去探索。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襄城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湖会感兴趣:

走遍襄城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