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材骥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

侯材骥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

侯材骥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侯材骥故居位于县城东南方30公里处,依山傍水而建,属典型的湘南大户人家建筑,雕梁画栋,木格花窗,“叠梁式”构架体系,结构复杂而华美。整栋占地面积18000余平方米。一进三厅,分前厅、中厅、后厅,每厅有屏障天井相隔,左右设侧门相连,两厢房与整栋三厅呈“十”字形布局,厢房前均设有一眼两亩左右的鱼塘,朝向为座北朝南,正厅朝向高山亮。屋前有良田千余亩,攸洋河横贯其中,视野开阔。

侯材骥故居所在村,叫万田村,该村山青水奇,土地肥沃。既有夏天如冰的泉水井,又有恒温42°以上热水塘。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宜居最理想的地方,对此,该村原有众多富丽的古村落古建筑,就是最好的历史佐证。攸洋桥,是安仁境内最古老的桥梁之一,约建于清嘉庆年间。该桥用青石砌成,单拱,长5米,宽3.5米,高4米左右。桥西头设有桥碑,碑长0.8米,宽0.8米,厚0.2米,青石制成,碑文为正楷字书。碑文大部分字已模糊不清,但“攸洋桥碑”、“嘉庆”等字清晰可辨。此桥至今完好。

桂林书院,是本县有名的古书院之一,就在本村的应学组境内。书院为砖木结构,分前后三进,左右各有厢房,中间有天井,正门两侧设有小门。据考证,该书院建于清代中期。清诰封资政大夫福建候补道侯材骥曾在此教过书。1928年湘南暴-动后期,曾在此书院设立过区苏维埃政府。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侯材骥调任福州知府,后继任漳州知府,深得闽浙总督卞宝第、谭忠麟的器重。后因抗法理政有功,民众口碑上佳,清廷委加盐运使衔,以道台补用。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过度劳累,体力透支,积痨成疾,英年早逝,享年57岁。他的去世,闽人多为哀悼,台人更是悲切,三子扶棂回乡,归葬于龙海镇万田村新湾组高山亮北坡。

《湖南拔贡志》载:侯材骥,诰授中议大夫,晋赠资政大夫,钦加盐运使衔,福建候补道。历任台湾、福州、漳州等知府,两科文闱内监试,后人还追认他为:“抗法民族英雄”。

侯材骥墓,有墓围、墓碑和石柱。现存一块墓碑长1.7米,宽0.7米,厚0.2米。两根方形石柱高2米。墓围直径3.5米。碑和石柱上的字均为正楷阴刻。墓碑:“诰授资政大夫福建补同”。东面石柱:“熊耳棲神”;西面石柱:“龙湖流惠”。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历代王朝都实行了有效统治和管辖,与大陆血脉相连,同文同祖,不可分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关系。”为纪念侯材骥抗法入侵及发展台湾教育的丰功伟绩,2001年,安仁县人民政府将其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故居、侯氏宗祠、侯材骥墓列为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王诗语

侯材骥,号仙舫,安仁县龙海镇人,生于清道光年间。其父侯振焕,是一个优廪生,博学善文,授徒训子,享有盛名。子三人,材骥居长;次材骅,监生;材骧,庠生。材骥于咸丰辛酉年(1861年)考取拔贡生;同治元年(1862年),在顺天乡试考取举人。奉派在户部任主事,做了二十年京官。光绪八年(1882年),清廷放他在任台湾知府。适值法军侵犯,攻陷基隆,军情紧迫,而…… 侯材骥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安仁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故居会感兴趣:

走遍安仁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