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穹窿古寨群

威远穹窿古寨群

威远穹窿古寨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盆地中偏南,威远、荣县、仁寿、资中、井研交界之处,有一处面积约900平方公里的穹隆地貌——荣威穹隆。一位地理专家曾形容此处地貌“如鬼斧神工所为:方山突兀,边垂壁绝,顶平地沃,高出沟谷300~500米,似天铸地造所成;构造型的天坑,上大下小,一落千尺,如陨石撞击之迹”。此等地貌,在内陆浅丘地域的内江,实属不易。该穹隆山系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而闻名巴蜀,古时即有“铁山”之称。

丰富的矿产资源,险峻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正是如此,此地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及百姓,为避刀光血影之灾,无不利用其山高壁峭、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以避外患。至唐以来纷纷依山借势,修筑了大小不一的各类山寨,以求平安。穹隆上留下了大量的历史人文痕迹,自唐以来的各种摩崖石刻、造像、石窟寺等文物古迹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成为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一个重点。

通过近半年的驻地调查,在900余平方公里的穹隆山系上,文物普查队员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寨堡近90座。依建造时间划分,唐、宋、明、清皆有修建。依山寨的用途、修建形制划分,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以老君山、高顶寨、向家寨、雷家寨为代表的古山寨。这类山寨大都建于山高100~200米以上的穹隆山顶,依山势凿建,其规模巨大,易守难攻,山寨功能齐全,有耕地、粮仓、水池、寺庙、练兵场等。不仅能进行防守,还可以操演练兵,具有军事城堡的作用。此类山寨小的可容百人,大的则能容10万余人长期驻守。

老君山古寨

威远境内的老君山有大老君山和小老君山之分,海拔都在820米以上,也是荣威穹隆上最著名的两座奇峰,尤以大老君山名气最大。

大老君山位于威远县镇西镇龙王坝村6组。大老君山古时又称荣德山。相传西周时,荣公佐武王得天下,因其盛德而留周,荣威境为其封地,此山也为此得名“荣德山”。至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荣州,荣州也因荣德山而得名。在南宋《舆地纪胜》中曾有记载:“荣德山,其高插天,资州、昌州、富顺皆见之。其山在川谷之中,独拔五百余丈,中有希夷观、老君祠,半山有唐刺史薜高丘立摩崖碑”。

据资料记载,五代著名道教学者、有“希夷先生”之称的陈抟曾在此修真。清代乾隆年间的《威远县志》说:“大老君山,在县西四十里,■耸秀拔,方若削壁,高矗云表,近五百余寻。上有老君祠,修道石崖十四所。有池,古开千叶莲。宋兴隆元年相传陈希夷曾寓此,故又名希夷山”。大老君山奇峰,形似炼丹炉,又称“老君丹灶”,为威远八景之一。

在大老君山石壁上,有四龛唐、宋时期摩崖造像,其中佛道合龛之造像在全省也不多见,其侧还有“烟霞”、“云梯”、“丹岩”三幅石刻题字,足见道家文化在此的渊源。唐宋时期,威远县隶属荣州,于南宋理宗绍定六年又升为绍熙府,端平元年元军攻蜀,对此兵扰犹重,至今在大老君山崖壁上还刻有《绍熙判府曹公老君山保守记》碑,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此段历史,只可惜该碑风蚀严重,现已碑存文蚀。

向家寨、高顶寨、凤凰寨

高顶寨、向家寨、凤凰寨为威远穹隆中最为著名的三大寨,三寨首尾相连,面积约30~50平方公里,地处穹隆顶部,海拔为680余米。其建造历史尤以高顶寨最为久远,可追溯至唐,且有唐宋年间的石窟和清咸丰年间维修碑记为证。而论规模和完整性则当数向家寨了,此寨规模达15平方公里。

这三大寨和其他古寨相比,面积巨大,功能齐全。寨门、寨墙、练兵场、内寨、庙宇、刑场、居民区、水源、耕地、戏台、交易场所等一应俱全,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选点、修寨、选才、守卫、防敌、纳粮、修缮、管理、处罚等。据史料记载,在张献忠剿四川、李永和蓝大顺起义、红灯教起义等战乱中,山寨曾驻乡民10万余人。

另一类古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古寨”,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古人类“穴居”的方式倒更为接近。不同的是,古人“穴居”生活,大都以天然洞穴为主,而威远穹隆古寨群中的此类古寨,却大都是人工所为,充分借助穹隆地貌的特殊地理,在山体中凿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储粮藏兵,以避兵祸。并自山下修筑石梯沿阶而上,在险峻之处修建寨门以防守。由于工程艰巨,此类古寨大都规模较小,大者能容数百人,小者只能容数十人。而据资料记载,位于浙江龙游山中的“龙游石窟”,其建筑形制和功能上都与此类古寨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称其为“石窟”,但其实际功用与“山寨”大同小异,只是在形制上发生了变化,称其为“寨”或“石窟型山寨”实不为过。

在威远穹隆古寨群中,此类“石窟型山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铧头寨、寨子岩山寨和烟厂岩山寨了。

铧头寨

铧头寨位于威远县庆卫镇庆安村9组境内的铧头咀山顶,海拔约800米,因山体自上缓倾而下形似犁铧,又因古寨居于铧头之上而得名。

据《威远县文化志》记载:“古遗址铧头寨,在镇西区庆卫乡庆安村西2公里处20米高的半山岩上。寨门呈长方形,高1.8米,宽0.8米,厚0.3米。寨墙长12米,均用条石砌成。正寨保存完好,寨顶围墙均拆除。正寨坐北向南,面阔4间16米,进深4米,通高5米,巷道长10米,宽0.8米,高2米。寨外有水池1个,山顶有炮台2处,因整个山寨形似铧头,故取名铧头寨。”

铧头寨地势险峻,四周悬崖绝壁,进寨通道狭窄,易守难攻。正寨在山腰崖壁向内雕凿而成,有石室五间(门厅、客厅和3间卧室)、石窖一个、室外水池一口。寨顶还有长方形水池一口,池口顺山顶岩体表面倾斜而北高南低,为取石、蓄水结合形成的筑寨遗迹之一。在高于水位线的三面池壁上还留有丰富的石刻,雕刻有飘带纹、如意纹、葫芦纹,有长刀、-、棍、剑、箭矢等兵器图案,有头戴官帽身着官服的人物造型,还有反映信仰的经塔、太极八卦图,反映生活情趣的鹿、羊、鸟、螃蟹、艺术三叠鱼和花瓶及花卉等动植物雕刻,以及“天下太平”四字题刻共计20余类。

寨子岩山寨

寨子岩山寨位于威远县镇西镇永和村13组,据寨内石刻资料记载,此寨建于清嘉庆5年(1800)年,称其为“玉颜硐”,为当地刘氏族人为避兵祸而建。

古寨分寨前平台和主寨两部分,主寨建于高10米的山腹之内,外看犹如天然洞穴,内部由人工开凿或利用山洞改建而成。山寨分为3层,底层为生活用房,包括磨房、居室、牲畜圈等用房,面积约200平方米,第二层面积最小,主要是寨门和过道,过道可以从上往下封闭,封闭后寨外无人能进。第三层为防守和生活空间,全部由人工开凿,面积约800平方米,分成主厅、过道、生活区、储藏区4个部分。每个区域由石门相联(石门已经损坏,只留下门框),各部分均设射击和-望孔,内部功能齐全,包括祭祀牌位、佛龛,日常用的灶台、储水池、粮仓等生活设施。在主厅和居室,还由树木搭成二至三层0,以提高使用效率。

从规模、形制、内部功能区划分等诸多方面来看,寨子岩山寨实乃“石窟型山寨”的典范之作。

除此之外,在方圆900平方公里的荣威穹隆山系,其地域植被茂密,生态自然。山系四周环境优雅,风光秀丽,各种奇山异石遍布其中。但由于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至今仍“深藏闺中”。而其内分布的大大小小几十座穹隆古山寨,虽经我们专栏分两期连载,也只能算是以管窥豹,而对其更深远的文化内涵、更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揭示。

保护范围:山寨所处山脚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70米。

(作者徐超系威远县首批特聘史志研究员)

延伸阅读:

·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威远县旅游景区

走遍威远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