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同堂坊

五世同堂坊

五世同堂坊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涪城区龙门镇小桥村,有一座五世同堂坊——张仲奇五世同堂坊。这也是我市五世同堂坊中,保存最为完好,雕刻工艺最为精湛的清代雕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今,这座牌坊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区一个独特的文化标志。

独特的文化符号

从绵阳城区经绵江公路进入涪城龙门镇小桥村,往红桔林村委会方向前行,穿过道路两边的各种大棚蔬菜,前行500米左右,张仲奇五世同堂坊便出现在记者面前。

张仲奇五世同堂坊掩映在几株大树中,牌坊四周昔日的农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带,木栅栏将牌坊围了起来,站在牌坊下远观,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

眼前的张仲奇五世同堂坊,虽然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风雨侵蚀,但牌坊的结构完好,威仪不减,上面的浮雕、镂空雕刻线条依然清晰,仅有局部因风雨侵蚀被风化、破损或长满绿苔。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牌坊所在的位置,在古绵州通往古龙安(平武)的龙安古道之上,以前这周围全是住户,牌坊被包围在民房中。后来,小桥村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级旅游景区,周边房屋被拆迁,小桥村农业旅游示范点也以牌坊作为独特的历史文化标志,打造其历史文化品位,使得这座藏匿于居民房中的文物最终能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古牌坊见证了古绵州往北沿线发展的繁华烟云。昔日的龙安古道已经被历史淹没,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绵江快速通道。处于小桥村现代农业旅游的大氛围中,张仲奇五世同堂坊又见证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和谐。而张仲奇五世同堂坊也成为小桥村景区里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为了保护这座具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古牌坊,当地还在其周边修建了一个小型文化广场,在牌坊的一侧,矗立着一方嘉庆年间的“牛王祀田碑记”。

和谐之风的有力见证

张仲奇五世同堂坊修建的地址为古绵州通往古龙安(平武)的龙安古道,当时意在供过往路人观瞻,弘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乡风。张仲奇五世同堂坊,是当时的帝王为旌表张仲奇家族五世同堂而修建的,以此弘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之风。

根据牌坊上的文字记载,张仲奇五世同堂坊修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即清道光年间,龙门乡人张仲奇寿高103岁,其子孙繁衍115人,宗族和睦,相敬如宾,周围乡邻视为桑梓之先,遂联名奏表上报朝廷。经当朝皇帝恩准,赐以白银,在现址修建了这座五世同堂坊,供过往路人观瞻,以此弘扬和谐之风。

由此可见,当时朝廷对敬老之风以及和睦乡风的重视。同时,在牌坊侧额分别雕刻有张仲奇传略及后代115人的姓名,以此说明其家族的人丁兴旺。

雕刻艺术的上乘之作

据了解,目前绵阳境内的石牌坊中,张仲奇五世同堂坊是保存最完好的,雕刻图案精美,是清代雕刻中的上乘之作。

张仲奇五世同堂坊坐南向北,坊高9米,宽8米。为四柱三门三层牌楼式建筑。整座牌坊由坊刹、坊柱、坊基组成,采用青石建造。

虽然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风雨侵蚀,但张仲奇五世同堂坊的结构完好,上面的浮雕、镂空雕刻线条依然清晰,仅有局部因风雨侵蚀而风化、破损。其雕刻工艺精湛,在牌坊的额坊北面有“圣旨”匾额,南面则为“皇恩”匾额,南北两面第一层牌楼均有“五世同堂”扁额,在牌坊的第二层两面分别雕刻有八仙过海、群臣寿宴等图案。每根坊柱前后的撑鼓上立有朝官、侍者,下面则雕刻有雄狮等图案,均为圆雕。撑鼓两面分别雕刻有嫦娥奔月、二龙戏珠及乐者、舞者等图案,上 书“天官赐福”字样。特别是坊上的八仙过海图的雕刻最为别致,人物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据了解,目前我市仅有盐亭、江油、涪城区龙门镇有五世同堂坊存在,但张仲奇五世同堂坊保存最为完好,雕刻工艺最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9年,张仲奇五世同堂坊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寿是人们的向往,和谐是社会的根本,虽然五世同堂坊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但它所体现出的家庭和睦,对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仍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郑金容文/图)

小桥村:小桥村…… 小桥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涪城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堂会感兴趣:

走遍涪城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