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埇古村落

阮埇古村落

阮埇村,阮埇区氏开族始祖区朝揖(1143~1220年),雄州珠玑里人,登南宋乾道壬辰(1172年)进士。宋嘉泰二年(1202年),自珠玑巷分派,迁阮埇端州属地,遂荒阮埇而居焉,为氵畺川区氏始祖。

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区氏族人从南雄珠玑巷迁此定居,随后又有阮姓迁入,而今,村中已无阮姓村民,均为区氏后人。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阮埇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阮埇位于荷城街道荷富路旁。与很多村镇“想到哪,建到哪”不同,阮埇四面环山——古耶山、凌云山、南蓬山、梅瓣山依次环绕,将阮埇呵护其间;一个小海、一条河涌,分内外两层,以“口字形”,将阮埇护佑中央;小海之北,又与西江交汇。按照古代风水的理论,四面环山、碧水环绕,便属于山水紧密契合、藏风纳水的形胜之地;而玉带层层回环,更令其成为集纳灵气的圣地。

阮埇古村落属于典型的明清岭南民居,保存规模较大,多数是明、清时流行的镬耳屋,座北向南。有灰雕、砖雕、壁画等建筑装饰。为防盗防贼,古屋的墙壁都比普通房子多砌一块砖,异常坚实。村落环水而居,有宽10米左右的护村河,具有交通、供水、防御等多种功能;梳式巷道格局,多为花岗岩铺就,祠堂、民居均依巷而建。保存得较好的分别是阮北坊“八大家”古民居群和阮西坊古民居群,大夫区公祠,古金库、古围墙、古巷道、古书院、古私塾、古桥等,均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在阮涌村“大夫弟公祠”广场东侧,还存放有仁居石匾、旗杆夹,夹上刻有“宣统元年已酉科拔贡”等文字。

(一)阮北古民居群(八大家)

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由当时富有之士奉直大夫区士元为其八个儿子兴建的,故称大夫弟,又称八大家。该古民居群布局平面呈梳式,座北向南,原有16座,现存13座。

(二)阮西村古民居

群现存41间,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三)灵龟塔

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当地阮埇村进士区大伦倡议建起此塔,塔为七层,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高32.3米,塔第一层直径7.2米,内径2.4米,各层原用木板作楼阵,塔外置平座(后来重修时,木板楼级改为砖结构,木栏杆改铁水管),各层檐口饰以琉璃瓦。塔第一层本供二座石佛像,后散失。灵龟塔三百多年以来历经雷击和风雨破坏,日寇侵华期间又炮轰枪击,使得塔身弹痕累累,塔各层人行道毁坏,濒于倒塌。后于1984年,由县政府组织进行重修,使古塔重现风貌。游客登临灵龟顶,可以一览荷城新姿,远眺秀美的西樵山,俯视浩瀚西江,令人心旷神怡。

(四)大夫区公祠

阮涌村大夫区公祠。位于阮北,始建于清代,是清代族人奉直大夫区士元为纪念其父区文裔而独资兴建的。该祠三间两进,坐北向南,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整体布局完整。属于典型的岭南清代建筑风格,是研究当地宗族文化、祠堂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

阮埇村:阮埇村…… 阮埇村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高明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古村会感兴趣:

走遍高明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