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塾

刘氏家塾

刘氏家塾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家塾,坐落在广东粤西阳春市三甲镇,始祖念三郎【巨汉公之三子】从闽入粤于阳春开居,系开七公派下广传公的宗裔,属十二房巨汉公的支脉世系。该宗祠始建于公元1689年至1693年历经五年竣工。位于阳春市三甲镇中心小学内。建于清康熙年间,清光绪九年(1883年)改为刘氏义学,光绪三十四年改为刘氏学堂。1983年改为三甲中心小学。

学堂占地面积6354平方米,建筑面积1826.6平方米。包括讲堂、教务处、礼堂、会客室、师生宿舍等建筑。自民国15年(1926年)以后,增设了图书馆、仪器室等。学堂悬山顶,脊、梁、檐、屏等精雕细刻人物花卉,壁画彩绘栩栩如生。现学堂建筑仍为学校所用,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雕刻、屏风、匾额已遭破坏。

走近庄严雄伟的家塾,抬头可见屋檐上有栩栩如生的灰雕,屋檐下有精美细致的木雕,纹理清晰,而历经时间洗礼的墙壁也留下了斑驳的痕迹———虽然有白色粉刷的掩饰。门前的两根柱子,十分粗壮,需双手合抱。柱子是用岗松做成的,非常坚固、结实,连蛀虫都咬不动,所以时隔300多年还保存完好。

最外面的建筑叫下厅,往里走,依次是中厅、上厅,且各厅之间还有天井,西侧的幼儿园,叫西厢,东侧原本有东厢,后来被拆掉了,1986年新建了教学楼。

跨过高高的门槛,步入下厅,抬头可见上方挂有三副牌匾,分别写着“文魁”、“优贡”、“武魁”。

“文魁“牌匾上面的字样:右侧是“清乾隆丙午科六十四名”,左侧是“宗澻敬拜”。六十四名,是在全国的名次,左侧写的是名字。刘氏家族的子孙考取功名后,就挂这样一个牌子来敬拜祖先。

环顾上、中、下三厅,可见墙壁上挂满了这种牌匾,有文魁、武魁、岁贡、恩贡、副贡等等,一共50多块。而从上面记载的时间来看,这些牌匾,几乎涵盖了清朝的各个朝代。

中厅墙壁上挂着三块“进士”牌匾。三块牌匾右侧写着的年代分别为嘉庆、道光和同治,而左侧的名字是荣玠、荣琪、承辇。刘氏家族在当地非常有名望,三甲镇的老百姓对此口口相传的一句话就是“一门三进士,四代两乡贤”。

据《阳春文物志》记载,刘氏家塾占地面积6345平方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三开加两廊风字山墙式古建筑,设有讲堂、礼堂、学生宿舍等。从清康熙年代到1983年,从“刘氏家塾”到“刘氏昌后义学”再到“阳春县第四区第一高等小学”……直到“三甲中心小学”,曾8次更改名称。

1996年刘氏宗亲集资重修。2002年7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刘氏家塾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甲镇:三甲镇位于阳春市西南38公里处,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总人口47000多人,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三甲镇有三茂铁路客货运站,广湛中线公路从境内通过。建有寻呼机、移动电话通信基站。已建成8座总装机容量3830千瓦、年发电量1565万度的小水电站,尚有10座装机容量6553千瓦、年发电量2265万度的小水电站资源;建有11万伏输变电站。…… 三甲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阳春市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会馆会感兴趣:

走遍阳春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