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古村

大围古村

灵溪大围村,又名翰享村,位于灵溪河上游,约在清代早期由外省迁徙而来,现村内186户共1000人左右,绝大部分村民属黄姓。据村中族谱记载:因旧时-匪贼横行,村民为能安居乐业,造福子孙,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5年)11月起环村修建围墙,历时二年多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围墙大部分用花岗岩石块垒砌,坚固牢实,围墙周长1625米,高7米,厚1米,每隔3米有枪眼和探望口,墙内有人行跑道。大围设有东、南、北四面大门(其中东面二个),均用21块大麻石拱成,形如城门,其中东门口竖有两对栓马石(梅墩石),村内有大小祠堂5间,基本保持清代风格,街道大部分是石板或鹅卵石铺砌。

大围村有300多年历史,明清建筑呈现一派客家风情,气势恢宏。石庄古碉楼楼高三层,楼体呈正方柱形,整座碉楼均为青砖、花岗岩条石砌筑而成。

原名翰亨村,翰亨黄屋、七川八漏(井)、翰享围和大围,广东省古村落,深匿于仁化县东南约30千米周田镇灵溪上洞大围村,东西为黄沙溪、大溪(灵溪河上游)相拥,四周被峰柔坡顺的皱萝角山(北)、象岭里、高幢背(南)、大旱山(西)、摇钱岭(东)所包括的翠绿盆地腹部,呈“岩畔苍藤挂日月,崖边瑶草记春秋;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天局,田园风光纯美,是典型的客家围屋。

据《黄氏族谱》载,笃悟“一民之生重天下”哲理的始祖黄孟贤宋代由闽迁来,现传至28-29代,辈份排字为:孟仲季开,茂德洪才,丕振家兴,益世荣昌。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5年)十一月围墙开基,历时二年多竣工,阅历近4世纪。村中原有黄等10姓,现纯黄姓。清道光年(1821年)因匪盗猖獗,为确保村民安全,在黄建盖等倡导下,杜等姓齐心鼎力,聘刘俊卿、陈斋锡等人,苦建3年峻工,使围的面貌维持至今。

村坐东南向西北,“午山来龙,丁山癸向”,水来“辰方”(东南方)和“未方”(西南方),交汇于“亥方”(西北方),左右“青龙砂”和“白虎砂”,东南方形如双阙拱揖的山脉为龙脉正源,龙头往西北直入,安稳地停靠在围核心位置,“明堂”开阔,环山雄秀,连绵如箍,有“龙虎抱卫,主客相迎”之势;西水(金水河)东穿入围,符合“山清人贵,山明人达,山顺人孝,山厚人肥,山止人聚。山破人悲,山缩人低,山暗人迷,山走人离,山瘦人饥”的定居理念,全围如镶嵌在绿野中的一枚褐宝石,闪烁着祥和的光芒。

墙均取用象岭里打石窝的花岗岩砌,间隔3米置枪眼或瞭望口,上筑走马廊,是围的防卫工程,7米高,周长1625米,高5·1米,厚0·9米,面积2.74平方千米,庞大圆形方孔钱规格,围绕成一个祥和的生活圈(外设排水系统),体现天-地-围-人合一的思想。

围共筑四门:北、南各一门,东二门。居中北门为正,花岗岩砌三层牌坊式门面,外拱内方,厚3米、墙高7米,均用21块(分别代表黄氏祖先峭山公有上官、吴、郑三妻,各生7子,共21子)麻石垒成。坪卵石铺圆形方孔钱图案,两侧曾竖15对梅花夹杆石(因晒牛皮腐蚀9对),幸存6对,表彰取得秀才以上名功的族人,当地著名的“进士村”“乡贤故里”(现存一块“进士”牌匾)。原驻波兰大使官员黄振民即为该村人。镶花岗岩额书“云台”(侧开方窗),“仁义风度”(侧饰二花相映的蝙蝠造型),雄浑壮丽。精凿花岗石砌牌坊式拱形南门(杜屋门),设方形安全拴。饰高照“太阳”刹顶,额书“阆凤台”,“悠远博厚”,侧配“瑶池”“翠木”,形态尊重,气势浩荡,两侧花岗石砌墙体,冲天笔挺,令人振憾。东2门(东边门):南侧门花岗石砌牌坊式拱门面,额书“瑞应蛟龙”,侧配“德”“礼”,秀雅固硬;北侧门花岗石砌牌坊式拱门面,额书“万古雄观”,侧配变体“寿”字,稳重妥当。四门如围个空气流通口,相互沟通,共传灵秀。外绕卵石铺1米宽小道,内有人行道,构思巧妙。

清泉潺潺北导,原有七河汇合,八井映照,号称七川八漏(井)。掘双巴井、杜屋井、细井子、大菜园井和山泉井,围脚有数条排水沟外通。围内17幢瓦屋(侧泥砖房供仆人住,中间为主人房),东西延伸,南北排列,2米宽石板或鹅卵石砌街道,不积水,光滑如鉴,曲径通幽,不时可见镶于墙角的“泰山石敢当”等化煞装置。居室单元平面布局1厅1房,厅厨共享,厅开1门,与檐街相通。村内现存祠堂5间(塌3座),基本保持清代风格。北门祖祠(角里厅)有外门,配联:“礼门欢迎四方客,义路笑接八方宝。”横额书“出入平安”字,幽径深入。两侧青砖砌凤脊墙,花岗石筑拱门,内侧楣分别标榜“入孝”“出弟”字,为黄氏处事标准。正面青砖砌方形照壁(弧顶,原有宽近1平方米的“寿”“福”“禄”三字),两端开拱门;卵石铺坪,中央铺圆形方孔钱图案。祠坐东南向西北,大门挑手侧雕龙头。两侧墙角竖花岗岩隔板柱,供放栏板用。内二井(花岗石筑沿)三进,梁架结构,红砂岩雕花础撑柱,红砂岩镶坪边。有侧方门通往东西卵石铺巷道。木穹棚,月梁上垫板雕荷花,正厅两侧竖1米高花岗岩柱(额刻狮头,据村中老人称,这对石条有二大功能:一则作拦隔,为了不让家禽入内,有时插上栏栅,保洁;二则起到类似“泰山石敢当”化煞的功能)。内神龛上供观音像,下供土地伯公神位。侧墙挂始祖黄峭公及其上官、吴、郑三夫人像。地下设水沟向祠外排水。

另二间宗祠雕龙头垫梁板,四家厅双凤戏花垫梁板,花草、瑞兽等图案挑手有点独特。曾存2间书院,是传承耕读持家遗风的重要教育机构。村东北角仍存一根3米长的石笔和近1平方米宽的石墨砚,是书香大围的石证。

围最旺200多户,1200多人。现有186户,1000多人。巷道随处可观休闲老人,他们比肩互谈,共叙天伦;对户而语,颐养天年。

灵溪山青水美,与世代悉心呵护山水的灵溪人美德密不可分。据《灵溪大围黄氏族谱》载:“……各房凑集铜钱一千六百文,购还原价赎原山,严加禁约,不得砍伐,至乾隆八年,内杜姓盗葬,立即拿获,自起筋骸,扛猪谢地。购席求恕。又至廿年,内李姓放火烧田,松树具焚,罚他赔赎钱一千文。此后禁行令施,培养风水,子孙绵绵,万福无疆矣。……合围议定,其崩岗之杉松杂木若有人盗砍,被围内谁人所捉,必要至众通报。如不通报,二人俱罚。一议至穷者限罚四五百文,有钱者听众人公罚若干。”

围主要习俗有:春分祭祖,春工舞狮,正月初九喜灯,遇大旱时,村民在围东南方龙尾处设坛舞龙祈雨。

一围峙立,四门洞开,满目清新,一团和气,万物生机,风醇俗殊,个性鲜明,这就是大围村的基本特质。

信息来源:仁化县人民政府

周田镇:周田镇位于韶关市东北部,距市区30公里,地处仁化南大门,距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仅12公里。辖1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67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7万人,总面积2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山地42万亩。该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相当便利,国道106线和323线贯穿全镇并在此交汇。距京珠高速公路1小时车程,将建的韶赣铁路和韶…… 周田镇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仁化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古村会感兴趣:

走遍仁化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