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伏虎寺

峨眉山伏虎寺

峨眉山伏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伏虎寺是全国重点寺院,距报国寺2华里,位于瑜伽河与虎溪汇流处,海拔630米,为峨眉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

看点“密林藏伏虎”:清代可闻大师的徒弟寂玩上人在寺周广种杉树、桢楠、柏树,按《法华经》一字一株,称“布金林”。布金林与大峨寺的旃檀林、白龙洞的古德林并称为峨眉山的三大园林。布金林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伏虎寺整座寺院均掩映在密林之中,因而有“密林藏伏虎”之称。然而,寺院的屋顶上却终年无败叶堆积。于是,清康熙皇帝于康熙41年(1702年)赐伏虎寺“离垢园”三字,为佛教圣地远离尘垢之意。

介绍伏虎寺原为一小庙,旧名药师殿,行僧心庵开建。南宋绍兴年间,行僧心庵再建。伏虎寺得名,一说寺院附近山中有虎伤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改名伏虎寺。一说因伏虎寺的后山形如伏虎而取寺名,伏虎寺名也沿用至今。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率弟子可闻大师重建寺院,历时二十余载始成,名“虎溪禅林”,亦称伏虎寺,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进入寺门便是弥勒殿,殿内供金身泥塑弥勒坐像,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弥勒殿之上,为普贤殿,供奉普贤金身。最上一殿供三尊大佛,金身辉煌,法相庄严。虽为三身,实乃一佛。大雄宝殿左侧,有华严铜塔亭,亭内有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宝塔,塔高5.8米,共14层,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体内外镌刻着《华严经》文。华严宝塔以其时代久远、体形高大和铸造精良而居中国铜塔之最。大雄宝殿左后侧山崖上,为全山最大的罗汉堂。

伏虎寺在晋时为一小庙,唐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南宋绍兴间行僧心庵再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仍名伏虎寺,一说寺后山状如伏虎而得名。又称虎溪禅林。

明时建罗汉堂,塑500阿罗汉,技艺超绝,后毁。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贯之和尚偕徒可闻、寂玩、帷密重修,历经20载告成,名虎溪精舍。太史蒋超题书额“伏虎寺”(今系补书)。计有殿宇13重,为山中大刹。光绪十年(1884年)僧静安继修。1953年整修,1979年全面大修,1982年在寺内建塔亭一座,将原圣积寺“华严铜塔”移此。

寺外有坊二:一名伏虎寺,一名布金林。廊桥三:虎浴、虎溪、虎啸。

寺前曾有太湖庵、三一庵。后有香岩寺(西域香岩尊者居此)。左有龙神堂、无量殿,右有玉皇楼。上行至解脱桥,左径至新开寺(明万历三年大用和尚创建),附近曾有蟠龙寺(唐慧觉禅师开建)、罗汉寺、佛到寺(亦称不到寺)、铁峰庵。西南面至高桥,曾有灵岩寺。古籍载灵岩寺为宝掌禅师结庐旧址,历朝增葺,宋绍兴五年太尉王陵、汉州知州王陟施资重修,易名护国光林寺,元季毁。

明初僧弘义、圆道重建,仍名灵岩。景泰间,僧宝峰增修三世佛殿,殿前为明王楼,东为伽蓝堂,西为祖师堂。成化乙酉(1465年)宪宗敕赐“会福寺”匾额。弘治间僧本印扩建。极盛时,有殿字48重,僧众千余,民间有“骑马烧香”之说。明末,大部毁于兵燹。上行曾有棋盘寺。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峨眉山市旅游景区

峨眉山八大寺庙

你可能对下列寺会感兴趣:

走遍峨眉山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