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郡接官亭

泉郡接官亭

泉郡接官亭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泉郡接官亭,俗称观音大士亭,坐落于泉郡临漳门外黄甲街,亭古名盛,有“闽南--”之美誉,历来香火鼎盛。

据郡志载,宋庆元四年(1198年)临漳门外有甘棠、棠阴、龟山三桥,三桥尽处有古接官亭,供奉观音菩萨,亦称观音大士亭。

明万历辛丑夏,洪水泛溢入亭,水退不见菩萨佛像,里人称菩萨己驾波归南海普陀山。同年江水漂来旃檀巨木,滞亭边不去,拾入亭中,异香盈亭,夜灿毫光。里人异之,遂聘名师巧匠,依唐阎立本所绘之观音大士像雕就菩萨“三身”,一立二坐,庄严妙相,形神兼备。盖“三身”乃法身、报身、应身,系菩萨应众生之机缘而变化之佛身。

观音亭建筑群造型奇特,由前后左右中五亭组成,占地面积5880平方米,建筑面积746平方米。中亭曰过街亭,左右为拜亭,前亭供奉十八罗汉,后亭中祀观音大士及善才龙女,左祀梵天圣母妈祖,右祀地藏王菩萨。五亭成“十”字形结构,抬梁式硬山顶,斗拱翘脊,古色古香。

观音亭近几年蒙众善信支持,耗资数百万陆续修葺、增建:原观音亭升高米余、依旧制重建,庄严典雅,风貌依然。复建之大殿、中殿则巍峨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中殿供奉送子观音,大殿供奉释迦牟尼、药师如来、阿弥陀佛三世尊佛。附建围墙、大山门、铺建石埕,还增建生活区等配套设施。今日之观音亭,琳宫绀宇,气势恢宏,俨然一大兰若。寺内花木扶疏,巨榕蓊蔚,周遭芳草萋萋,景色优美。

观音亭内文物颇多:有镶嵌于西侧墙上之碑石“观音大士像记”,系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解元李光缙集王羲之书法为记,字迹清晰,历历可辨,现存系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原碑重立;正面壁上嵌有道光年间雕于青石上之竹画四幅;有明万历年间之横楣木雕,上刻双凤朝牡丹;有镌刻楹联之宋代石柱四根;后亭石柱上刻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的行书对联;另有镌刻阴阳文之古碑石数块,皆十分珍贵之文物。新建殿宇、山门之楹联、匾额乃陈泗东、王爱琛、吴捷秋等泉州名士所撰书,令观音亭平添雅趣而展示儒佛交辉之风采。

堪舆家称观音亭为清源、紫帽两山脉交汇之处,居“神女坐机”穴。大殿、中殿,织机也;甘棠桥、棠阴桥、龟山桥与大道连成一线,穿亭而过,织线也;亭外古井,浣纱井也;观音亭处机座之位,操机而织;车人往来,织梭之来回也;江水哗哗,织机之声响也。

观音亭环山面海,襟鲤城而带笋江;清源山三台耸峙,屏障于后;泉州湾海潮澎湃,朝揖于前;龟山峥嵘,拱卫于左;紫帽巍峨,环护于右。群峰叠翠,风光旖旎,“笋江月色”为古时泉州八景之一。古迹“石笋”和“山川坛”,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一为古代泉州祭祀山川、风云雷雨之神坛。

清紫拱秀,江海钟灵,龟鲤呈瑞,佳穴聚气,接官亭神胜佳地,得天独厚,既是礼佛宝地,又是游览胜地。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鲤城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亭会感兴趣:

走遍鲤城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