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37]
541、宝山村
  宝山村原名高山,1979年设行政村名为宝山,全村人口2089人,为梁房闽系凤翼派,全村姓萧,下辖三大自然角落:玉斗美(包括分流隔、过溪)、石草池(包括莲花池、丰田、大墘、埔尾岭)、高山洋(包括玉坂、田玖垅、上培洋),村址、宝山小学设在村中部福柏山。宝山村萧氏与泉港萧厝、晋江萧下、安海、泉州市区萧氏是同族;都是在宋元至明初徙居各地的兄弟分派。明末至清道光年间,据族谱载记有两百多名萧氏村民先后迁徙台湾
542、小道村
  小道古代称“小到”,1961年后改称为小道。南宋时期由张氏先祖开基鳳岛,元朝为金田乡还集里鳳岛坊小到,明清为金田乡还一里鳳岛坊小到,民国为福珊乡华地堡小到,1961年成立祥华公社小道大队,1984年4月改为祥华乡小道村。小道村距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县城80公里。村东靠东坑村,西连珍山村,南连石狮村、后洋村,北连祥华村。辖有7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角落。人口951人,面积 5.1平方公里。
543、祥地村
  祥地村:原来称为上第,后来亦称为祥东。距安溪县城大约有75公里。1958年属长坑公社祥东大队,1965年改为祥华人民公社祥东大队,1984年改为祥华乡祥地村延用至今。祥地村辖区有19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角落。村总面积为2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987亩,茶园面积3500亩,生态公益林2600亩,村居人口3195人,785户。
544、石鼓镇
  永春石鼓镇位于永春县城西郊,全镇设13个行政村,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多人。省道三郊线、305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地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是永春主要的侨乡之一。  近年来,石鼓镇党委、政府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科教兴农、以工富镇,搞活流通,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今石鼓镇已成为永春的经济重镇、省级科技示范乡
545、桃城镇
  永春古称桃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请升为州,辖德化、大田二县。背依巍峨大鹏山,面临悠悠桃溪水的县城因此博得桃城的美称,又叫州内。宋至清,先后分属集庆乡迎福里十三都、和风里二十五都、善政乡昭善里十四都、清白里十九都,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民国时期先后划为桃安乡、合作乡、桃城镇、桃源镇、福阳乡。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先后为第四区、第七区、县直辖乡、城关区、城关镇,部分村曾属东平乡、化龙乡。19
546、云台村
  云台村地处永春县玉斗镇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距玉斗镇区7公里。云台村是闽东南革0据地之一,是省定革命老区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落,9个村民小组,人口1326人,劳动力723人,外出打工413人。全村现有耕地724亩,毛竹1500亩,柑园400亩,茶园500亩。近年来,云台人发扬老区人固有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种植业,使茶叶、芦柑成为全村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
547、上沙村
  一、地理位置: 上沙村地处永春县城关东北部,距离县城六公里,东与东平镇东山村交界,西长安社区交界,南与洛阳交界,北与姜莲村交界,南北高差较大,全村总面积3.3平方公里。二、人口数量及分布:居住分散,全村分为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2户,总人口1065人,分布自然角落:八斗、龙跤沙、草垅仔、亭岭。三、山林耕地面积及主要产业:全村有山地森林3690亩,耕地面积765亩,种植芦柑及其它经济林1250
548、新琼村
  永春县达埔镇新琼村地处永春县中部,四季如春,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境内有泉三高速出口,305省道贯穿全村,全村现有4300人口,现有县规划工业园区1700亩,欢迎有识之士来兴业发展。
549、汉口村
  汉口村位于永春县中部腹地,方圆1.3平方公里,仅有耕地600亩,山地300亩,全村812户,3170人,人多地少,基础薄弱,又缺少资源。1978年人均收入只有60元,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1994年组建党总支,下设1个农业支部,2个企业支部,村两委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敢闯敢拼艰苦创业,走上了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多年来,汉口村先后获得 “全国模范村民委会”、“
550、溪塔村
  溪塔村位于下洋镇西北部,四面环山,距泉三高速下洋出口15公里,境内有307省道贯通,能直通安溪永春等地,交通便捷。溪塔村区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50多户,人口600人,外来人口20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50亩几年来,通过旧村改造,村间道路全面硬化,道路两旁路灯排列整齐。溪塔村海拔高度为450米,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煤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0摄氏
551、埔头村
  埔头村在永春县五里街镇中北部、天马山南麓,东邻永春名山大鹏山下;西与石鼓镇吾江村;南与西安村接境;北与高垅村为邻,位于东经118.16°,北纬25.21°,海拔145米,桃溪支流霞陵溪,五德公路贯穿线村中部,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素有“金埔头银达埔”之美誉。全村分为13个村民小组,880多户,3251人,耕地面积900多亩,山地3000多亩,农民人均收入6500元。2007年被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
552、外碧村
  外碧村座落在永春县东关镇东南部,全村现有总人口2067人,分为十四个村民小组,主要分为溪西、溪东、大山,形成了三大自然角落。现有耕地面积622亩,山地面积10500亩,其是村集体山地面积4500亩,现有种植桉树丰产速生林面积达到1000多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其中芦柑年产量可达4万担,酸梅产量可达1万担,是全县唯一的酸梅基地。2008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年可达8
553、福东村
  福东村地处永春县东北部,介福乡东部,距乡中心集镇1.5公里,距永春县城24公里,距德化县城12公里,与永春湖洋镇、五里街镇、桃城镇及国营永春介福林场毗邻,海拨560米,四面环山,土地平拓,山青水秀,素有山顶平原平原。全村总人口2675人,697户,划分为8个自然角落,17个村民小组,小学1所;全村共有土地总面积21613亩,耕地4193亩,林业用地17420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5517亩,其中生
554、紫美村
  介福乡紫美村位于介福乡中部。本村与德化三班毗邻,距永春县城23公里,海拨560米,四面环山素称山谷平原。相传隋朝郑氏家庭从河南荣阳入闽定居莆田,历位六十四世,郑海公自莆田迁入永春县桃源桃星,即自荔入永为第一世祖,紫美郑氏系第五世祖(洪武年间),郑紫云公自桃星迁往介福豢养家禽家畜谋生,逐渐发展,繁衍子孙。为怀念先祖紫云公,又尊称赞赏此地山川秀美,后人称“紫美”,这个地名一直沿袭下来,解放后称紫美现村
555、清白村
  清白村位于湖洋镇镇西偏南方向,与溪东村、锦凤村相接,是湖洋镇的文化中心,村内为全镇人民提供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培养祖国四有新人不断努力着。同时,还对全村生活小区进行改造,旧貌换新颜,整个小区建设不断向小康标准发展。村内经济主要收入来源于茶果的种植,男方经商,女方到工厂生产或进行副业的加工等,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全村进行不断发展,已全面达到小康村标准。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在全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