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长安街道
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设长安驿,相传东晋长安人氏避乱到此落籍,因称长安。清代时期,属王禾上、下里。民国初,分隶一、二、四区。民国六年(1917年),粤汉铁路通车,设车站于此,遂成集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治由陆城搬迁至此,重建县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为长安镇。1953年,改名城关镇。1960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辖长安、五里牌各一部分。1961年,撤销城关公社,恢复城关镇。1972年,又将五里牌公社的城乡大队划归城关镇。2007年,撤镇设长安街道。2015年12月,白云镇、城南乡、长安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长安街道。2018年3月,长安街道分设为长安街道和云湖街道。
2、桃矿街道
明代时期,属方山都交古里。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属楚冲上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属忠防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忠防乡,人民政府驻地忠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4区。1956年,属桃林乡管辖。1957年,桃林铅锌矿设此,成立县属工矿镇。1958年,划归忠防人民公社管理。1960年,成立桃矿公社。1968年,合并到忠防公社。1972年,改桃矿镇。2004年12月,撤镇建立桃矿街道。
3、五里牌街道
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2015年11月24日印发湖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临湘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五里牌乡、桥东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五里牌街道。
4、云湖街道
2015年12月并入长安街道,2018年初,临湘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从长安街道区域内划出南华、飞跃、王禾、石咀4个社区和三联、大岭、板桥3个村,设云湖街道办事处。
5、忠防镇
明代时期,属方山都交古里。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属楚冲上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属忠防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属四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忠防乡辖11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忠防镇,人民政府驻忠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七区。1956年,撤区后称忠防乡。1958年,建忠防公社。1984年,撤社建忠防乡;同年,乡改设忠防镇。
6、聂市镇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属杨林下里聂市团。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属聂市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聂市镇。民国三十六年,为聂市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二区。1956年,为聂市乡。1958年,成立聂市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聂市镇。2015年12月,乘风乡、源潭镇、聂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聂市镇。
7、江南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临湘县一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福寿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六区。1956年,废区称万普乡。1958年,跟陆城合并为江南公社。1961年,改江南乡。1984年,改江南镇。2015年12月,儒溪镇、江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江南镇。
8、桃林镇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属方山都西井图。清初时期,设桃林巡检司。清道光十年(1840年),属西井上里桃林上图。清光绪元年(1875年),为桃林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桃溪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桃寿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划为第四区。1956年,撤区并乡建桃林乡。1957年,改为县辖镇。1958年,成立超美公社。1961年,划出横铺,缩小为桃林公社。1984年,撤社改桃林乡。1986年,乡改桃林镇。2015年12月,横铺乡、桃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桃林镇。
9、长塘镇
明代时期,属方山都西井图。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属西井上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属柳厂区。民国11年(1922年),属三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五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柳厂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柳林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九区。1956年,为柳厂乡。1958年,属钢铁公社。1961年,析置长塘公社。1984年,撤社建长塘乡。1987年,乡改长塘镇。
10、白羊田镇
明代时期,属方山都交古图。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属交古下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属柳厂区。民国二十二年(1922年),为第3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方白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林山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柳林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4区。1950年,置白羊田乡。1951年,属九区。1952年,改置镇。1956年,为白羊田乡。1958年,与长塘合并成立钢铁公社。1961年,与长塘分开,建立白羊田公社。1984年,撤公社设白羊田镇。
11、詹桥镇
民国时期,设詹桥乡公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第七区。1952年,置詹桥镇。1956年,析詹桥、壁山2个乡。1958年,由贺畈、壁山、詹桥3个乡合并为詹桥公社。1961年,缩小为詹桥公社。1984年4月,社改乡;同年6月,析出6个村建壁山乡。1985年,与壁山分开建为詹桥镇。2008年,将贺畈乡、壁山乡与詹桥镇合并设立新的詹桥镇。新的詹桥镇以原贺畈乡、壁山乡和詹桥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詹桥镇的行政区域。
12、黄盖镇
民国时期,以前为荒洲,后陆续有人迁居垦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岳阳市国营黄盖湖农场,属湖南省十三大国有农场之一。2000年,由国营农场改制黄盖镇。
13、羊楼司镇
民国八年(1919年),设羊楼司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5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羊楼司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羊楼司乡。1949年至1958年,与文白乡、龙源组成羊楼司公社。1981年,集镇从公社分开,建羊楼司为乡;同年,乡镇合一。2007年8月1日,与原文白乡、龙源乡合并成为新的羊楼司镇。
14、坦渡镇
民国时期,属滩头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三区。1951年,属10区。1956年,为坦渡乡。1958年,改坦渡公社。1961年,将定湖、中山湖分出,仍称坦渡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坦渡乡。2015年12月,定湖镇、坦渡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坦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