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城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1、塔山社区
因其境内有塔山,清光绪《庐江县志》载:“距治北三里,原名鸿宝山,邑之主山也“,山昔有塔,故得名塔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2、磙塘社区
清顺治四年(1647),天降陨石似石磙,后于此凿塘,名磙子塘,简称“磙塘”。清末民初建村,村以塘名。因此地为社居驻地,故得名磙塘社区居民委员会。
3、鲍井社区
元末明初,有鲍姓后裔由山东迁徙至庐江南乡,继而分支迁居庐城。民国年间,人丁兴旺,建民居于庐城西北一隅,人称“鲍家巷”。鲍家巷内,由鲍姓族人掘一水井,名为“鲍家井”,简称“鲍井”。故得名鲍井社区居民委员会。
4、方店社区
明、清年间,此地为古县城通往三河之要道,其路口有一方姓人家在此开设茶铺,继而兼营南北杂货店,从而得名“方小店”,后简称“方店”。因其为社区居委会驻地,故得名方店社区居民委员会。
5、观音桥社区
清光绪年间,罗埠河上一座老木桥年久失修,渐成危桥,由本地商贾捐资重建一座石桥,得名新石桥,简称“新桥”。故得名新桥村民委员会。
6、新桥村
清光绪年间,罗埠河上一座老木桥年久失修,渐成危桥,由本地商贾捐资重建一座石桥,得名新石桥,简称“新桥”。故得名新桥村民委员会。
7、罗埠村
境内有河名清水涧,横穿东西,北入白石天河下巢湖。此地原为古渡口,明初,罗姓在此开埠,遂名罗家埠,简称“罗埠”。故得名罗埠村民委员会。
8、迎松村
明清时期,此地曾有古庵,庵前有棵大松树,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前来进香的客人,故此庵名“迎松庵”。渐成地名,简称“迎松”。故得名迎松村民委员会。
9、申山村
此地系丘陵低山,明清时期曾有申姓族人迁居落户于此,得名“申家山头”,俗称“申山头”,简称“申山”。因其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申山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