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11]
401、东厦镇
  东厦镇位于福建省云霄县东部,距县城5千米。辖15个行政村。漳诏高速、211省道、云峛公路过境。漳江流经注入东山湾,建0头,海岸线长34.1千米。名胜古迹有屹立于漳江出海口的石矾塔、龙湫岩、横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魏妈墓,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溪观音亭。有竹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1944年置滨江乡,1958年更名红旗公社,1964年更名东厦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11
402、和平乡
  和平乡(农场)位于云霄西北部,东凭将军山与该县莆美镇接壤,西隔乌山山脉与诏安县红星乡公田比邻,南连常山经济开发区,北接该县下河乡,省道云太线斜贯全境,沟通云霄与诏安两县。全乡(场)地域面积111平方公里,辖13个村和12个作业区,共有77个自然村,总人口2.8万人,党员795名,是该县的老区贫困乡。  和平乡(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1935年,卢叨率领闽粤支队在乌山成立闽南地委,指挥漳浦、云
403、列屿镇
  峛屿镇[Lǐ Yǔ]位于福建省云霄县南部,距县城20千米。辖12个行政村。镇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海岸线长15千米。有县文物保护单位墓林山尖峰贝丘文化遗址及剑石岩、梅川等名胜古迹。 峛屿镇是漳州市二十九个沿海重点乡镇之一,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与东山岛一衣带水。全镇三山六海一分田。辖有十二个行政村。总户数6751户总人口23009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也是侨乡,有侨属143户。  [代码]350
404、马铺乡
  马铺乡位于福建省云霄县西北部,与平和县安厚、国强、南胜毗邻交界,地域面积16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9.8万亩,耕地面积1.85万亩,林业面积17.6万亩。全乡共有28个行政村,237个自然村,总人口4.2万人。这里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境内交通便捷,县道坂云线、马火线贯穿全乡,规划中的国防交通战备公路、高速公路穿越境内;辖区内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太平庙”、“碧湖岩”、“炉峰
405、黄埠乡
  建宁县辖乡。1956年属里心区,1961年属客坊公社,1984年建黄埠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2公里。面积122平方公里,人口11.1万。濉(城)客(坊)过境。辖黄埠、友兰、封头、竹薮、罗源、山下、桂阳、陈余、大余、贤河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莲藕、家畜。.
406、均口镇
  建宁县辖乡。1956年设均口区,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306平方公里,人口1.7万。宁三公路过境。辖均口、黄岭、修竹、龙源、官常、岭腰、隆下、龙头、焦坑、洋坑、台田、半寮、芰坑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莲藕、家禽。.
407、黄坊乡
  建宁县辖乡。1956年设溪源区,1958年建公社,1959年置黄坊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1万。通公路。辖黄坊、毛坊、仍田、陈岭、武调、安寅、将上、芦岭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莲藕。.
408、里心镇
  建宁县辖镇。1956年设里心区,1958年建里心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253平方公里,人口2万。闽赣公路过境。辖里心、宁源、芦田、大南、上黎、岩上、靖安、花排、代家、汪家、新圩、滩角、双溪13个村委会和里心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莲藕、家畜、竹木。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窖池遗址。.
409、溪源乡
  溪源乡位于闽西北的建宁县东北部,属武夷山脉,是南方重点林区,全乡有林地面积19.6万亩,其中毛竹林6.8万亩,是“三明市十佳毛竹乡”之一。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群山连绵,山涧如织,森林密布,植被保存完好,自然景观丰富,山上古木参天,山势险峻,原始森林气息浓郁且物种丰富,有银杏、红豆杉、黄山松、迎客松、五叶枫、猴群、猿、老虎、穿山甲、猓子狸等珍稀动植物种群和枸杞、灵芝、红菇等几十种中药材及珍稀菌种
410、伊家乡
  建宁县辖乡。1950年属均口区。1958年属均口公社,1972年建伊家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7.5公里。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3万。通公路。辖伊家、澜溪、沙州、陈家、双坑、东风、笔架、隘上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莲藕、豆类。.
411、枫溪乡
  枫溪乡位于明溪县西北部,东与本县夏坊毗邻、南与宁化泉上相连、西与宁化水茜交界、北与建宁均口乡接壤。枫溪乡山高路远,乡政府所在地海拔高度645米,距县城72公里,是明溪县海拔最高、距县城最远的乡镇,有人称枫溪为明溪的西伯利亚。枫溪乡土地总面积123.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5.9万亩、耕地面积1.1万亩;下辖7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分散于90个自然村;总人口1547户、5903人,其中农业人口
412、盖洋镇
  盖洋镇位于明溪县西北部,镇机关所在地距县城25公里,交战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与清流林畲、宁化泉上、将乐白莲、泰宁龙安接壤,同时也是明溪通往夏坊、枫溪的必经之路。全境南北长44.6公里,东西宽36公里,总面积355平方公里。盖洋镇现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139个自然村1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256人。盖洋镇是革命老区,全镇18个村都被确定为老区基点村。.
413、胡坊镇
  胡坊镇位于明溪县南部,距县城25公里,境内地形属山地丘陵地带,海拔200-700米。胡坊镇地处二县一区交接处,东与三明市三元区毗邻,南与永安市接壤,西与清流县交界。全镇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28.06万亩,耕地2.16万亩。镇辖10个行政村,85个自然村,总人口10680人,其中农业人口9903人。   胡坊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偶有降雪。年
414、沙溪乡
  沙溪乡位于明溪县东部,是明溪的东大门,距三明市区47公里,距明溪城区22公里。全境土地总面积141平方公里,总人口6184人,全乡出国劳务经商1800多人,占总人口的30%,是新兴的“内陆侨乡”。  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5.7-18.6℃,年均日照1798.6小时,年均降雨量1750-1900毫米,无霜期255-310天,海拔190-550米。全乡有耕地1.06万亩,林地
415、夏坊乡
  夏坊乡隶属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位于明溪的西北部,地处东径16056’,北纬26024’,明溪、泰宁、建宁、宁化四县的结合部,东与本县盖洋镇及泰宁县龙安乡相连、南连宁化县泉上镇,西靠本县枫溪乡,北接建宁县均口镇,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山区乡镇,同时也是省定革命老区基点乡之一,1932年6月建立苏维埃政府。全乡总面积2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万亩(含旱地5600亩),辖9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83个
416、夏阳乡
  夏阳乡位于明溪县东北部,东与沙县的富口、夏茂两镇毗邻,南与梅列区的陈大、岩前两镇交界,西与本县沙溪乡、瀚仙镇接壤,北与将乐县白莲、漠源、南口三乡相邻。总面积343.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人口1.6万人。耕地总面积3.1万亩,有林地38.1万亩(其中毛竹面积6万亩,小径竹3万亩),境内有省级均峰山自然保护区和罗布岩楠木林保护区,生态原始,生物种群繁多,旅游资源丰富。  地理条件优
417、大洛镇
  沙县辖乡。1958年建上游公社,后称洋溪公社,1960年改大洛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1万。205国道过境。辖官昌、昌荣、高坑洋、后溪、中洋、华口、前村、陈山、文坑、山漈、宝山11个村委会。205国道过境。农业主产水稻、水果、食用菌、蔬菜。是县毛竹基地。乡镇工业有水泥、造纸、竹制品加工。官昌水库在境内。.
418、富口镇
  沙县辖镇。1952年成立富口区,1958年建东风公社,1963年改富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233.1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富口、岩地、白溪口、延溪、姜后、池村、洋花坑、白溪、柳坑、荷山、郭墩、堆积坑、盖竹、山氽、罗溪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水果、食用菌。乡镇工业有冶金、造纸。境内有七仙洞和萝卜岩楠木种源自然保护区。.
419、高砂镇
  沙县辖镇。1958年建高砂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5公里,距三明机场19.5公里。面积164.9平方公里,人口1.8万。鹰厦铁路、205国道和沙溪河并贯全境。辖高砂、椒畔、岭兜、端溪、上坪、阳溪、樟墩、龙慈、龙江、渔珠、冲厚、小洋、柳源、员砿溪14个村委会。有煤、石英石、石灰石、铌钽等矿藏。农业主产水稻、淡水鱼。工业企业有化工、建材、手工艺等。.
420、南霞乡
  沙县辖乡。1958年建南坑仔公社,1984年改南霞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西坑仔、龙泉、洋岭、下洋、东周、龙松、松树坑、霞村、蒋坡、茶坪、溪源11个村委会。其中洋岭村被省政府评为“明星村”。农业主产水稻。乡镇工业有纸袋、竹制品、建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
421、夏茂镇
  沙县辖镇。1958年建夏茂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9公里。面积210.6平方公里,人口3.2万。205国道过境。辖东街、中街、西街、俞邦、松林、倪居山、乐厝、李窠、洋元、大布、水头、儒元、上碓、岩坑、罗坑、车溪、岩观、后垅、洋邦、长阜、溪口、新建、瓦溪23个村委会和夏茂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晒烟、蔬菜、茶叶、水果。境内有文昌宫、罗帮塔、俞肇墓等古迹。夏茂镇地处沙县西北部,与将
422、洪田镇
  永安市辖镇。1955年设洪田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6公里。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1.7万。205国道横贯全境。辖洪田、东坑、生卿、留山、湍石、上石、黄龙、忠洛、马洪、磉溪、长川、水西、水东、大科、小磉、贵湖、井垄、大坑、黄坑、林山20个村委会洪田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竹木、家畜,特产笋干、香菇、土纸、茶叶。.
423、青水畲族乡
  永安市辖乡。1955年设青水区,1958年建青水公社,1987年改青水畲族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61公里。面积260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其中畲族0.47万。通公路。辖青水、黄景山、百芑丘、漈头、汀海、沧海、三房、槐甫、罗溪、过坑、龙吴、东井、大丘、早安、丰田、炉坵、新村、柯山、谷坪、龙头、三溪21个村委会。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有竹木、烟叶、茶叶、香菇、笋干。.
424、小陶镇
   小陶镇,位于永安市西南部,距市区45公里,毗邻龙岩市新罗区、连城县及漳平市,205国道穿境而过,是三明市通往闽西、赣南、粤东北的门户。全镇总面积413.8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万人。全镇拥有耕地面积3.7万亩,森林面积52万亩,竹林面积7万亩,主要矿藏有锰、石英石、泥碳、高岭土、辉绿岩、铁、大理石、烯土、铜、铅锌、钾长石等,其中石灰石达1.5亿吨,石英石5000万吨,泥
425、西洋镇
  永安市辖镇。1957年建西洋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338.7平方公里,人口1.9万。鹰厦铁路贯穿西部,省道后茅公路过境。辖岭头、吉岭、新街、旧街、下街、西洋坑、下洋、福庄、葛洲、蚌口、三畲、桂溪、内炉、上螺、下螺、银坑、林田、虎山18个村委会和西洋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柑橘、用材林、食用菌。特产有笋干、香菇、红菇。工业有铸锅、雕刻、竹木加工、电站
426、八字桥乡
  尤溪县辖乡。1959年属管前公社,1979年析置八字桥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54公里。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1.2万。省道102线过境。辖村头、龙湖、洪牌、洪田、后曲、黄垄、罗岩、坑头、下畲、鲁坑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水果,盛产木材、毛竹、金橘。乡镇企业有竹木加工。.
427、坂面镇
  尤溪县辖乡。1959年建坂面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429平方公里。人口4万。有乡道连接102省道。辖坂面、蒋坑、下川、京口、梧园、大墘、芹洋、漈头、古迹、仁厚、山面、正山、大坪、青坑、华园、肖坂、永坑、后坑、山岩、厚禄坪、街面2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芦柑、食用菌、茶叶、水果,盛产木材、毛竹、松脂。乡镇工业有纺织、建材、造纸。.
428、管前镇
  尤溪县辖镇。1949年后设县第八区,1959年建管前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9公里。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2.5万。102省道从境内穿过。辖管前、皇山、村尾、林源、东坑、真地、南华、柳塘、洪坑、东上、绿柳、九曲、双山、浯溪、洪村、西溪口、马坪、鸭墓、建设、后垄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工业有食品罐头、结晶硅等产品。特产金橘,为全国金橘生产四大基地之一。.
429、联合镇
  尤溪县辖乡。1959年建联合公社,1962年并入梅仙公社,1972年再置联合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2.1万。尤南公路过境。辖联东、联合、联南、联西、东边、云山、连云、下云、吉木、湖洋、惠州、岭头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茶叶、水果、食用菌。乡镇工业有造纸、建材。.
430、汤川乡
  尤溪县辖乡。1958年建汤川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57公里。面积267平方公里,人口1.9万。省道102线过境。辖光明、汤三、丘山、、下井、赤墓、山岭、山兜、溪坪、岳溪、香林、胡厝、白漈、阳星、溪滨、珠建、珠峰、黄林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蔬菜、食用菌,盛产毛竹、木材、松脂。乡镇工业有造纸、建材、竹木加工。.
431、尤溪口镇
  尤溪县辖镇。1959年属西洋公社,1972年设尤溪口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闽江南岸,距县城56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0.1万。是水口水电站重点库区之一。316国道过境,北岸有来福铁路。辖尤墩居委会。以社区服务型经济为主。工业产品有工业硅。.
432、崇仁乡
  崇仁乡位于县境北中部,处北溪下游。乡治所在地崇仁街,距县城8公里,总面积139平方公里,宋代设有东寨府,明代置军寨府,崇祯十一年(1638)建有城,设千户(明代驻军低级军官)。该乡境域在里都图建制时,分别属安福里的十七、十九都、招贤里的二十都和二十一都部分村庄(儒堂等);民国时属崇仁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属崇仁区;1951年改属城关区;1952年8月城关区析为城关区(一区)和崇仁区(四区)二
433、华桥乡
  华桥乡位于县境西部,乡治所在地华桥村。距县城20公里,总面积304平方公里。该乡境域在里都图建制时,分别属永福里十二、十三都,招德里的十四、十、二十七都,安福里的十六都;民国时期属止马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牛田、增坊、古林、园岱、铁关、大禾山6个地方(原十二、十三、二十七都)划归江西省资溪县管辖;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又划回光泽管辖,并将这6个行政村,置一新乡,称金华乡。新中国
434、李坊乡
  李坊乡名的由来李坊乡的乡治所在地李坊村,元延祜七年,李五八在此建村安居,取名李家坊,后简称李坊。李坊乡历史沿革李坊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乡治所在地李坊村,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该乡境域,在明、清里都图建制时期分别属延福里五、六、七都;民国时期属于止马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属止马区;1972年2月由止马公社分出7个大队,成立李坊人民公社,1973年又增设贯庄大队;1984年9月,李
435、鸾凤乡
  鸾凤乡名的由来 在鸾凤乡的辖区内,有许多山以凤命名。如高原村的鸾山、丹凤唧书、虎跳村的翔鸾山,高田的飞凤山,枧头的飞凤上岗,大洋、湖步的凤山等等。鸾凤结合在民间有“鸾凤呈祥”之意,乡名“鸾凤”因此而来。鸾凤乡历史沿革鸾凤乡位于县境南部,乡治所在城区镇岭街。总面积277.59平方公里。该乡境域,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分别属于县城周围的一都、归仁里的二都和三都、永宁里的十
436、止马镇
  止马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镇所在地止马村,距县城20公里,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元代设大寺寨巡检司。该镇境域在明、清里都图建制时,分属于归仁里的四都,冲霄里的八、九、十都,永福里的十一都;民国时期建止马区;1933年曾曾划人“闽赣”省东方县;1950年设止马区;1952年划为二区;1955年复称止马区;1958年7月,撤销区的建制,按原区范围成立中心指导小组,同年10月撤销中心指导小组,成立英雄人民公
437、寨里镇
  寨里镇名的由来寨里镇的镇治所在地寨里街,昔村口有寨,寨分里外,故名。原也称茶壶,古时因盛产茶叶而得名,后衍生茶富。寨里镇曾名为茶富公社。寨里镇历史沿革寨里镇地处县境北中部,镇治所在地寨里街,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666平方公里,属全县乡、镇面积之冠。该镇境域,在里都图建制时期,分属招贤里的二十、二十一都;永德里的二十二都;崇仁里的二十八、二十九都。民国时期,属新甸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茶富属
438、司前乡
  司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处北溪上游,乡所在地司前村。距县城57公里。总面积433平方公里。该乡境域在里都图建制时,分属永德里的二十三、二十四都;招贤里的二十五都,崇仁里的二十六都。民国时期属新甸区;1950年属五区;1951年区所在地由新甸迁司前,改称司前区;1952年因纪念刘斌区长被残匪所害牺牲,改称刘斌区;1954年改称六区;1956年复称司前区;1958年成立“高峰”人民公社后改称钢铁人民公社
439、川石乡
  川石乡地处建瓯东部, 距城区60 公里,东与政和县交界,南与水源乡毗邻,西与东游镇相连,北与龙村乡接壤,属省定老区乡,乡内有10个老区行政村,50个老区自然村,5个老区自然村。土地总面积274.07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6571户,24305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4402人。现有耕地面28870亩,其中水田26012亩、旱地2858亩,林地面积319141
440、顺阳乡
  顺阳乡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面,距市区39公里,全乡面积172.18平方公里,人口1.14万。海拔120米,年平均气温19.2摄氏度,境内6个行政村,一个国营采育场;还有风景秀丽海拔1538米的“九仙山”和正在开发的鸳鸯湖旅游区。  顺阳乡物产丰富,资源充足,木材蓄积量达58万立方米,毛竹560 万枝。盛产柑橘、九仙雾茶、锥栗、香菇、木耳、莲子、油茶籽、山苍籽、松脂等20多种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九仙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