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16]
601、所街乡
  所街乡地处石门县西北山区,距县城88公里,1829省道贯穿而过,渫水河绕乡静淌。全乡总面积2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9公顷,41个行政村,448个村民小组。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6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759元。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风纯朴,社会和谐。近年来,所街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亿多元,位居全县前茅。招商势头良好,推动有力。该乡依托土家族母亲河--渫水,大力做活水资源文章,小
602、维新镇
  维新镇地处石门中西部山区,总面积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533.30亩,其中水田25827.80亩,旱地17705.50亩,农户12998户,总人口48398人,2005年人均收入3000元。是皂市水库的主要淹没区之一,皂市水库建成后,将淹没田地1.8万亩,需移民25000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路子,突出抓专业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着力优化农业结构,
603、新铺镇
  新铺乡---湖南省石门县乡镇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南距石门县城10公里,总面积161.54平方公里,人口3.3万。该乡以其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农林果牧资源享誉石门内外,以其发达的乡镇企业和产业化农业立于石门前矛。便捷的交通现代化通讯条件更使该乡货达四海、商通八方的经济优势如虎添翼。新铺,可谓集天地之精华,占山水之秀美。条件优厚的新铺乡。该乡腹地为三县结合部,距枝柳铁路、石长铁路、洛湛铁路交汇的石门北站1
604、秀坪园艺场
   石门县秀坪园艺场距县城30公里,傍澧水河,枕十九峰,石陬公路(石门—桃源)穿行而过。1975年建场,辖5个村,总人口5000人,总面积21000亩,其中柑橘面积10000亩,是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橘生产与出口基地、湖南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基地、“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无公害精品蜜橘出口基地、国家商检局出境水果果园基地,产品获中国湖南第六届(国际)博览会金奖。被常德市人
605、盘塘镇
  一、 历史沿革盘塘历来为乡镇治所。盘塘原名盘龙桥,因四周有五座小山似卧龙盘踞,其南有古代石拱桥一座,桥头刻有“盘龙”石雕而得名。民国初,当地高、董两大宗族互争龙脉,高姓在桥头西北挖一水塘,自此改称盘塘桥,简称盘塘。解放前属硖州、大田两乡,解放初属第五区。1956年撤区并乡建立盘塘乡,1958年建立盘塘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盘塘乡的建制。1996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销盘塘乡,建立盘塘镇。二、人文地理
606、青林乡
  浯溪河乡、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位于桃源县城东北,距县城14公里。东与陬市镇毗邻,南与车湖垸乡、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隔水相望,西与浯溪河乡接壤,北与漆河镇山水相连。全乡总面积58.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075亩。(水田31645亩、旱地10430亩),山地面积20260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系丘陵区,东南则是平原低洼地,形成八湖平原
607、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
  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位于桃源县城东北,距县城14公里。东与陬市镇毗邻,南与车湖垸乡、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隔水相望,西与浯溪河乡接壤,北与漆河镇山水相连。全乡总面积58.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075亩。(水田31645亩、旱地10430亩),山地面积20260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系丘陵区,东南则是平原低洼地,形成八湖平原。境内有沅水支流白洋河流经田河、栗林坝、桐岭、南岳、袁家巷、
608、龙潭镇
  龙潭镇辖:2个居委会:大屋、龙中;33个村委会:丁家坊、杜家坊、枣儿垭、皮家堉、株木山、水碓堉、仙花山、王家溪、郭家界、左家溪、落家坪、黄伞坡、双堰垭、同观山、徐家坪、楠木湾、花香坪、沉溪坪、桃花溪、湖田界、梨树垭、剪家界、鄢家溪、松山寺、七铃坪、金盆山、仙境垭、小洑溪、罗家湾、仙峰、仙娘、梁皇殿、郭家桥。.
609、大石桥乡
  江华瑶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设大石桥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距县府36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万。乡政府驻大石桥。207国道横贯全境。辖大石桥、薄塘、大祖脚、寨背洞、何家塘、安家、力口、茶园、游渡、井头湾、鹧鸪塘、四张塘、白泉塘、新田、洪水、金竹冲、大竹坪、立下源、沉塘、九工岭、龙眼田、大连塘、沙井、东辽、源口、中洞、岭头寨、牛尾背、蕉
610、大圩镇
  两岔河乡和大圩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大圩镇。大圩镇位于县城沱江南部,距县城80公里。东西横岭山脉与蔚竹口乡接壤,南与广西八步区开山镇毗邻,西与两岔河乡交界,北与小圩镇相连。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2.5公里。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大圩、鲤鱼塘两个乡合并建为大圩镇。全镇3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02个村民小组,7241户,总人口30186人。 全镇共有耕地面积28628亩,其中水田18008亩,旱地
611、大锡乡
  大锡乡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之地,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部,东、北接码市镇,南邻广西桂岭镇,西连蔚竹口乡,总面积109.12平方公里。全乡森林覆盖率为85%,有山林面积16.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4.51万立方米。解放后,大锡乡先后属四、六、十区管辖,1956年撤区并乡为大锡乡,1961年成立大锡人民公社,1984年撤区建乡为大锡乡,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仍为大锡乡。2002年底全乡辖10个
612、沱江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辖镇,县府驻地。明、清为县治所,1947年废保安镇及风云乡置沱江镇。1955年划入江永县,1958年划归江华瑶族自治县。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2万。镇政府驻城内新街。207国道、1861省道纵贯全境。辖沱江一、二、三、四、五、六、七7个居委会和新华、老县、城南、顾远、茫海洲、六子石、双洞、阳华田、白泉、四联、百家尾、班田、茅坪、大鹿冲、白竹塘、山口铺、王家、架井田、鲤鱼井、大山
613、湘江乡
  湘江乡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沱江65公里,与道县、宁远、蓝山交界,县内与水口、贝江、花江接邻,内有沱小公路贯穿全境,是江华的“九江”之一,同时也是江华最大的林区乡之一。总面积189平方公里,5800多人,百分之八十以上为瑶族。  境内资源丰富,有杉、松、竹、药材、茶叶、松脂、山苍籽等林产品,还有锡、锰、钨、铅、锌、硅石等矿藏,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稀的古红豆杉群(树龄100年以上)
614、小圩壮族乡
  小圩镇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东南部,东接贝江、水口,西界白芒营,南邻大圩,北邻清塘。镇政府驻地沱江(县城)61公里,总面积11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75亩,其中:水田11635亩、旱土7022亩,全镇有行政村28个,居委会1个,5599户,总人口22929人,瑶族人口17151人,占总人口74%。小圩于1995年撤区并乡成为建制镇,辖原小圩乡和原桥铺乡,该镇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有林地面积2
615、石山脚街道
  石山脚乡位于区境中部。距区人民政府驻地10公里。东南与富家桥镇接壤,西南与梳子铺乡相接,西北与黄田铺镇相邻,北接冷水滩区,东与朝阳办事处为界。镇政府驻五里堆村,辖九江、马投江、燕塘、马朝、马回、令塘、西塘、南山、灯塘、文屯、石山脚、高林桥、塔仪、乌鸦庙、天河桥、五里堆、竹塘、吾山里、竹元背、杨柳湾、井塘尾、莲花塘、华源、仁田里、黄泥桥、桥坪、老坝、大夫庙、藕塘、光明、玉禾田、两水口、扶塘33个村。
616、白蕉镇
  白蕉镇位于斗门区东部和东北部,面积184平方公里,下辖3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个高新科技工业园和1个工业开发区,总人口12.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88万人,流动人口3.34万人。  白蕉镇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是斗门区通往广州、珠海市区的“门户”,镇内有斗门港以及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和江珠高速公路出口,并且地域广阔,土地资源、水资源充裕,江河岸线长。近年来,全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2
617、井岸镇
  井岸镇地处斗门区城区,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9万。交通发达.信息快捷,基础设施完善,商品经济活耀,社会安定祥和,被国家民政部评为中国乡镇之星。  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际利用外资2亿多美元,外向型工业飞速发展。世界闻名的美国DII跨国电子集团公司、台湾利铭城灯饰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在井岸投资设厂,全镇逐步形成以电子、通讯、灯饰、家私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
618、莲洲镇
  莲洲镇是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于2003年8月25日成立的镇,由原上横镇与原莲溪镇合并而成,属于中心镇。全镇地处珠海市西北部,东面隔河与中山市板芙镇相望,西北面与江门的新会古井镇和睦洲镇接壤。面积88.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3万人,下辖2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设立永利工业区;近年来,莲洲镇的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至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预计数,下同)9.
619、乾务镇
南山村镇南楼   乾务镇位于珠海市西部,陆地面积190.6平方公里,是全市地域面积最广的镇,下辖16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为4.5万人,流动人口2.8万人,旅居港澳、海外乡亲3万人,是著名侨乡。民间传统艺术“乾务飘色”独具特色,扬名港澳地区。2005年6月,乾务镇成为珠海市首批广东省“教育强镇”。  乾务镇地处珠江三大出海口崖门、虎跳门、鸡啼门交汇的“金三角”,依山面海,水网密布,全镇拥有大小水库17个,其
620、担杆镇
  珠海市香洲区辖镇。原属中山县,1953属珠海县第一区(唐家),1958年属万山公社,1963年析设担杆公社,1979年属珠海市,1983年改区,1984年属香洲(县级)区,1986年建镇。由担杆列岛、三门列岛等共36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总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0.1万,另有港澳流动渔民0.2万人,华侨和港澳同胞0.05万人。水上交通方便,建有两座可停泊2千吨以下船只的码头。香洲区有定期班船来往万
621、大塘镇
  一、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区位大塘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北部,总面积为164.16平方公里,北接肇庆大旺农场,西南分别与广州花都和清远石角相连,北江流经境内。距三水市区(西南镇)28公里,距佛山市区56公里,距广州市区60公里,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二)地形气候全镇地势平坦,呈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倾斜状态。我镇属于丘陵地带,共有山地面积4.8万多亩,多为海拔200-300米的山岗,全镇植被覆盖
622、龙江镇
  龙江是广东省中心镇之一,位于佛山市顺德西部,全镇面积78.3平方公里,辖内9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总人口18万人。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02亿元,其中工业94.6亿元,农业7.4亿元;税收入库3.63亿元,其中国税2.01亿元,地税1.62亿元;银行储蓄余额62.1亿元,其中居民存款余额49.8亿元。龙江工商企业5300多家,主要由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构成,其中
623、沙田镇
  沙田镇是惠阳区“新型城镇化试点镇”,也是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教育强镇、卫生镇,市级文明镇、健康镇、卫生镇,辖下田头村是全国文明村。下辖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1.5万人,常住人口约3万人。区位:位于惠阳区东南部,是惠阳东出口,是惠阳中心城区组成部分之一,地处环大亚湾新区中心点,毗邻港澳;交通:10分钟可达厦深高铁惠州南站,15分钟可达惠州深水港,30分钟可达惠州机场及惠州城区,平龙公路(
624、陈江街道
   陈江街道是著名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心镇。位于广东省惠州市西南部,毗邻大亚湾、深街道一角圳、东莞。地处珠三角东南部、惠州西南部,位于惠州通往东莞、深圳的要道之上。外部交通网络发达,广梅汕铁路和京九铁路贯穿陈江全境;惠盐高速、惠河高速、广惠高速形成围合之势。除此之外,这一片区内部还有仲恺大道、曙光大道、金湖大道、陈江大道、五一大道等城镇主干道,交通网络完善顺畅。陈江、仲恺、沥林、镇
625、三栋镇
  三栋镇地处惠州市区南郊,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先生的故乡。全镇面积6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三万人。三栋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离市区仅8公里,是市区通往大亚湾经济开发区的南大门。镇内基础设施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电供应充裕,并已纳入市区网络,通讯设施齐全,服务配套机构完备。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三栋镇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栋镇被广东省政府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在“工业
626、水口街道
  地址: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事处德政路1号邮编:516005电话: 0752-2312399 2318222 【基本概况】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事处位于惠州市区东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道路交通,它东接横沥镇,南临马安镇,西靠桥东街道办事处,北依汝湖镇,与市区规划融为一体,惠州市三环路、广汕公路和广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02年被定为首批省级中心镇,2006年由镇改为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12
627、平山街道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镇属惠东县城核心区和全省的中心镇之一,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平山街道办事处辖17个社区居委会和24个村委会,总面积329.22平方公里;平山镇位于东经 114 ○ 42 ˊ,北纬 22 ○ 59 ˊ,惠州东面的西枝江畔,毗鄰深圳、香港,紧靠大亚湾,是粤东地区交通枢纽。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21.7 ○ C 左右,生态环境良好,水电充足,物埠民丰。平山
628、龙城街道
  2005年设立街道办事处,管辖原龙城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原王坪镇王坪居委会和青溪、戴屋、樟潭、黄溪、鸬鹚、横田、城西、王坪、花围、陈村、黄竹沥、江厦、三洞等13个村委会的范围。共辖8个居委会和19个村委会,总面积11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0858人,龙城街道办事处驻原龙城镇政府驻地。龙城街道位于广东惠州市龙门县。下辖:441324001001 121 东郊场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32400100
629、新和镇
  新和镇位于崇左市江州区西北面,东北面与大新县接壤,西南与龙州县交界,距市区28公里。全镇总面积265平方公里,总人口1.98万人。全镇辖8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3个居民小组,65个自然屯,19个镇直单位,共有23个党总支部,638名党员。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4369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04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
630、金凤镇
  金凤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部缙云山麓,距重庆主城区仅10多公里,东与含谷、白市驿镇相邻,南与走马镇接壤,西与璧山县青杠街道连界,北与沙区曾家镇毗邻。是一个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开发为主要发展方向的都市近郊新型的小城镇。金凤镇所辖7个行政村(2002年1月前为15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共有117个合作社,全镇幅员面积38.5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金凤镇的前生叫龙凤乡,于1978年改名为金凤乡;
631、白头镇
  位于市西。东与西江乡、济协乡为邻,南与隆兴镇相接,西与王场镇相连,北面与东关乡、道明镇接壤,面积15.3平方公里。总人口14500人。辖安定、和乐、双庙、积余、高笕、天竺、三洞、甘泉、五星、白头等10个村及天竺居委会。耕地面积13820亩。镇人民政府驻地白头铺,距崇州市区4公里。白头镇(原名白头铺)因民间传说换头铺得名。清末属义兴乡。1935年属王家联保。1940年属王家乡。1952年从王家乡划8
632、崇阳街道
  崇阳街道是崇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面积37.28平方公里。辖正东街、大北街、小东街、江源路、中南街、南米市、西街、金带街、辰居路、三元街、上南街、文化街、杨祠街、小北街、永康路、唐安西路、蜀州中路等17个街道居委会,辖北楸、白碾、三和、北郊、瓦窑、兴昙、棋盘、南河、西河、西郊、梅花、高墩、小罗、新民、白石、石羊、永安、黑铺、黄泥、石埂、白云、太和、毛桥、王殿、唐安等25个村。耕地面积23
633、大划街道
  大划街道位于崇州市东南,东连江源镇,东南接三江镇,西南界西河与大邑沙渠、龙凤乡相望,西临集贤乡,北邻崇阳镇、羊马镇,面积22.48公里,人口2.24万人,其中藏族6人,高山族5人,傣族5人,白族3人,瓦族3人,羌族1人,土家族1人。非农业人口0.18万人。辖崇镇、石桥、德寿、登田、灰窑、划石、净居、白果等8个村民委员会,134个村民小组和一个大划场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怀(远)华(阳)一级公路由西北向
634、观胜镇
  位于市北,北与都江堰市的柳街、安龙两乡为邻,东与梓潼乡相接,南与锦江乡相连,西临沙沟河与元通镇隔水相望。全镇面积23.67平方公里,总人口21,122人,辖八角、胜观、五奎、青竹、联村、柳叶、白鹤、洪流、解放、双桥、义乡、柳林、池塘等13个村,耕地面积有21,268亩。镇人民政府驻观胜场镇。观胜清代末属廖家乡。1935年为观音联保。1940年建观音乡。建国初沿用此乡名。1953年分为观音、胜利两乡
635、江源街道
  江源街道位于市区东南15公里,地处金马河西岸,与温江、双流两县交界,面积29平方公里,总人口28865人,辖红土、石鱼、大庙、江源、文观、桅杆、崇福、邓公、寨子、唐兴等8个村和2个社区。全镇沟河纵横,土地肥沃,耕地面积25128亩,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兼产郁金、白芷、荆芥等药材,粮油产量名列全市前茅。2000年,江源镇国内生产总值135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1302万元,农业总产值4
636、廖家镇
  位于市东北角,东靠金马河与温江县相望,南同羊马镇、崇平乡接壤,西与锦江乡、观胜镇连界,北靠梓潼乡和都江堰市的沿江乡。全镇面积24.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300亩,辖建华、龙岗、民和、廖场、高庆、新桃、詹湾、龙福八个村及一个天元社区,总人口20787人。镇人民政府驻廖家场镇,距崇州市区9公里。 廖家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由廖姓人兴店设场而得名。明朝时为玉圭乡属地,清初为崇庆州北丰甲。1909年
637、隆兴镇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隆兴镇位于崇州市境内以南,东与集贤乡为邻,南与桤泉镇相接,西与燎原乡相连,北与崇阳镇、白头镇接壤,面积19.2平方公里,1992年调整乡镇建制时,隆兴撤乡建镇,2005年合村后其行政区划6个村,1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13629亩,总户数4755户,其中农业户4255户,总人口1.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余人(安置汶川县农村移民1210人),镇人
638、三江街道
  三江街道位于市东南隅,地处新津、大邑、崇州三县(市)交界处,因黑石河、羊马河、青羊河汇流镇境故名“三江”。全镇面积25.9平方公里,耕地19400亩,总人口30552人。1985年,三江乡并入三江镇后,其行政区辖沿河、永同、蒙渡、双池、舒桥、雷湾、胜利、古泉、方碾、江口、牂牁、富国、西江、何店、绿合、永兴、双水等17个村,红旗、桥东、崇奉、东风等4个居民委员会。到2000年底,三江镇场镇已建规模0
639、元通镇
  [地理.人口] 元通镇位于崇州市中部偏北一隅,全镇呈飞蝠状,幅员面积23.12平方公里,东与观胜镇相近,南与锦江乡、公议乡接壤:西邻怀远镇、北靠上元乡和都江堰市的安龙乡。全镇辖7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总人口为208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6人。元通镇地势东低西高,相差2米左右。中间有一梗界,西北海拔594米,东南最低海拔570米,高差24米,平均坡降3‰。土壤多为冲积泥沙土,沿河
640、高板街道
  一、镇域概况 高板镇位于成都市金堂县城东南,距成都市区52公里,县城赵镇35公里,东邻竹篙、隆盛镇,西连淮口、白果镇,南接平桥乡,北与三溪镇接壤,成南高速、金乐路和达成铁路纵贯全镇。金简路、金乐路、高三路交置相汇。全镇地形呈桑叶状,幅员面积49.4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39110人,其中农业人口37130人,非农业人口1980人。二、自然资源 高板镇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