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8]
281、富山乡
  面积:54.11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区境西部 人口:12006人行政区域:辖19个行政村 乡政府所在地:安山村 【工业】加大企业引进力度,年内新增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56万元,同比增长43.7%。 【农业】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发展思路,成功引进四季豆、尖椒、黄瓜等蔬菜新品种,新推广面积650亩。在黄岩第一菜场设立“富顶”牌蔬菜专柜,有效解决农户卖菜难问题。有2个农
282、上郑乡
  面积:93.3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位于黄岩区西部行政区域:辖24个行政村人口:13222人乡政府所在地:上郑村 【农业】围绕“强基础、创特色”的工作目标,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在下庙、洋头、农林、黄坦等村培育了安农水蜜桃、笋竹两用林、花卉苗木等7个特色农产品基地,累计面积达1800余亩。引导农民种植高山蔬菜、优质水果。加强科技培训,举办种植业、就业技能等培训班12期。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
283、古城街道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古城街道  临海市古城街道办事临海市古城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1年2月9日,地域面积81平方公里,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1个蔬菜公司(蔬菜村改制)。常住人口13.2万(其中居民10.5万),流动人口4.5万。是原临海市城关镇人民0划出部分城郊后而建立的一个市属派出机构。  古城街道辖区有二千多年设郡置镇的文明历史,古迹遍布,人文荟萃,是临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
284、汛桥镇
  临海出南门,汛桥第一镇。汛桥镇位于临海东南,距市中心区7公里,东与沿江毗临,西南与尤溪接壤,北与邵家渡隔江相望,104国道横穿镇区,距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南道口2公里。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1.9万人。 1988年春,省政府批准汛桥乡、蒋山乡合并,成立汛桥镇,1989年成立临海汛桥经济开发区,成为当时全省首个镇级开发区。镇内有道教文化名胜36洞天之一的盖竹洞天,有卧佛之最的
285、海游街道
  2013年,撤销海游镇、沙柳镇建制,设立海游街道、海润街道和沙柳街道;继续保留蛇蟠、亭旁、花桥、横渡4个乡镇。新设立的海游街道办事处设在原海游镇办公综合楼,管辖范围为:城北、丹峰、城西、城中、溪北、城东、城南、黄埠突、新港、寺后、联合、善岙杨、善岙蒋、里田湾、上坑、下坑、下达田、上坎头、谢家、松门、湘山、山陈、山董、统建、西岙、新场、石岩、奚家岙、岱阜里、岱阜外、小坑、悬渚、外俞、方卢、梅村、北山
286、花桥镇
  三门县辖镇。1950年设城关乡,1957年改厦洋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改花桥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东南24公里。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2.5万。县道黄(金坦)泗(淋)自北向南贯中部,亭(旁)流(水岩)公路与黄(金坦)泗(淋)公路于流水岩交会。辖花桥、八岭头、王申坦、长山头、岔坑、银山、寺前、两头门、上宅、下洋毛、予岐、溪头、双洋、上潘、方前、关头、栅
287、健跳镇
  2013年,三门县行政区划调整结果为:撤销健跳镇、六敖镇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健跳镇,调整后,该镇辖3个居民区、72个行政村(不含原六敖镇的正屿村、涛头村),镇政府驻健农村南大街43号,面积18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73万。[概况] 健跳镇位于浙东南黄金海岸线中段,距三门县城20公里,东临三门湾海域。浙江省四大深水良港之一——健跳港横贯全镇。镇政府所在地在健农村南大街。健跳镇作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
288、浦坝港镇
  2013年,撤销浬浦镇、小雄镇、沿赤乡、泗淋乡建制,合并设立浦坝港镇,调整后,该镇辖1个居民区、9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三角塘村盐城路3号,面积26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41万。三门县辖镇。1949年设里浦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里浦公社管理委会员,1983年改乡,1987年改里浦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28公里。省道岭(口)三(角塘)公路横贯中部,县道黄(金坦)泗(淋)、涅(
289、安洲街道
  安洲街道地处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主城区,东毗福应街道,南邻南峰街道,西接官路镇,北连磐安县、天台县。现安洲街道驻地在西门村原“仙居县第三小学”旧址。 光绪仙居县志载有:“安洲山在县东南五里,旧名管山,又名九旬。上有潭,按旧志,唐武德中,僧灌顶讲经于此。时渔者甚众,顶劝止之,忽一夕风雨,旦视之,则为洲矣。故更今名。”  在1949年前,管山的南边是一条永安溪的分支流,和管山北边的永安溪主流一起,围绕管
290、大战乡
  仙居县辖乡。1949年设战车乡,1962年建大战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对山乡并入。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8.8公里。面积61.8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交通方便。辖峡岭坑、后马、下方垟、樟树下、车头、格垟、大战、地村、火坦、白岩、下满、下叶溪、桐山、仙金、前进、下英、上马、马大仁、林加山、山吾头、马加田、桐员、大战索、长马扇、高田、丈婆山、对山、丈岩头、板仓、外村30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
291、淡竹乡
  仙居县辖乡。1949年建淡竹乡,1958年改淡竹管理区,1961年设淡竹公社,1984年改淡竹乡,1992年上井乡并入。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26.2公里。面积211.6平方公里,人口1.2万。有公路与临石公路相接。辖下叶、下齐、石盟垟、下陈朱、尚仁、冯科头、南木坑、西庄、山头吾、下郑、下芦、林坑、叶坑、昔下溪、朱坑里、黄坦、淡竹、沙湾、余坑、金山、齐坑、辽车、油溪、上井、龙潭头、吴山后27个村委会
292、官路镇
  仙居县辖镇。1958年称红旗公社,1961年更名官路公社,1984年改官路乡,1991年建官路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2万。临(海)石(柱)公路穿境而过,仙居至义乌公路起点于此。辖永狮、萍溪、西陈、坑口垟、官路、大方垟、石井、白岭脚、下王、增仁、桂坑、长塘、乌塘、新桥、叶沙田、管山头、后里吴、寺前万、北岙、乌眉潭、林塘岸、长岗脚、东张、大筻、郑固、上坪、王坑、大湾
293、横溪镇
  仙居县辖镇。1958年置横溪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2年郑桥、溪口两乡并入。位于县境西部,地处永安溪中游,距县城29.2公里。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3.7万。临(海)石(柱)公路过境。辖新碧、郑岩、新罗、道士山、溪口、乌岩头、老屋基、茶坑、横溪上街、横溪下街、五都潘、三枣园、不埠头、后墩头、东山、上沈、俞店、溪头、下沈、朱塘岸、桥亭、张庄、逢仙桥、支兀、直坑、前村、达山下、镇
294、皤滩乡
  仙居县辖乡。1950年建皤滩乡,1958年改管理区,1959年设置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3.5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临(海)石(柱)公路过境。辖金坑口、枫树桥、大丘田、前陈、后地、桥头、前园、格坑、山下、长埂、皤滩下街、下洪、皤滩上街、吕前、汤坎头、万竹口、万竹王、董坑、陈山头1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有银杏、柑橘、茶叶、蚕茧。工业有花岗岩、刀具、木制
295、双庙乡
  仙居县辖乡。1951年设双庙乡,1961年建公社,1970年更名双丰公社,1984年改双庙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58.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仙(居)朱(溪)公路过境。辖下支、公平、解放、西吕、西马、石壁、上王一村、上王二村、上王三村、上王四村、大岙、长岗山、车路头、上料、寺前、方山岭、方岩下、各山、羊麻坑1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黄花菜、花生、芝麻
296、江集镇
  江集镇位于利辛县城北18公里处,北邻涡阳县,全镇总人口6.8万人,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00亩,徐阜铁路、蒙张公路和楚利凤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
297、何湾镇
  何湾镇位于南陵县西部,属低山丘陵区,是全县五个中心建制镇之一。东邻本县工山、三里、烟墩三镇,西北与铜陵市(县)交界,西南毗邻青阳。 1983年4月改公社为乡,属何湾区;1992年2月撤消区建制,设何湾乡;1997年4月撤乡建镇,行政区域不变。1999年3月确立为中心建制镇,2003年10月由原丫山、何湾、绿岭三镇合并设新何湾镇。长期以来,何湾集镇始终是周边乡镇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贸重
298、家发镇
  家发镇以抗美援朝一级英雄、特等功臣李家发革命烈士命名,地处长江之滨,距芜湖市区30公里。全镇总面积8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万亩,山地面积2.7万亩,水域面积0.87万亩,辖十一个村委会,人口3.1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水量1500mm。镇内地形西高东低,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地带,山地广阔,林木茂盛;东南部以圩区为主,耕地水面资源丰富。镇内交通发达,有216省道横贯东西,铜南宣高速直穿中
299、红杨镇
  从芜湖县城沿芜屯公路向南前行,再上湾西公路约9公里,便来到红杨镇,极目远眺,一边是连绵起伏的山岗,郁郁葱葱;一边是广袤无延的田野,生机勃勃。区划调整以来,红杨镇党委、政府优化整合资源,发挥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农业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强圩治水,筑路富民,提升城镇化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让一个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镇焕发出勃勃生机,无穷魅力。  红杨镇置芜湖县南部,青弋江自
300、花桥镇
  花桥镇地处芜湖市东大门,东与宣城水阳镇隔河相望、西与县城湾沚接壤,北界水阳江和当涂县黄池镇濒临,西北界赵家河与六郎镇相邻。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5万亩,水面1.95万亩,水田4.35万亩,辖14个村委会,252个村民组,3.93万人。   2003年12月10日,“撤乡并镇”时,撤消了花桥镇和横岗镇,设立了新花桥镇,保持原两镇的面积、人口不变,镇政府驻地朱桥集镇新区,交通、通讯
301、柏垫镇
  一、自然环境区位面积 柏垫镇位于广德县城西南部。215省道广宁路自境内凤桥村陈词组入口至前程村前程铺组出口,即S215 45.3公里-68.4公里,全长23.1公里,途径凤桥、土桥、柏垫、前程4个村56个村民组。柏垫镇东邻卢村乡,南交四合乡,西与杨滩乡相连,北与誓节镇、城关镇接壤。“柏垫镇”以镇政府所在地“柏垫”命名。柏垫镇街道居民委员会位于柏垫村。柏垫镇总面积24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5平方公
302、邱村镇
  邱村镇位于广德县北部。东邻新杭镇,南接桃州镇,西连誓节镇与郎溪县涛城镇和凌笪乡,北与江苏省溧阳市毗邻。镇政府驻地门口塘,距县城13公里。全镇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是我县重点粮油产区之一,辖十八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 1997年7月,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列入全省195个重点镇之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2006年,南阳、施村两村被列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303、誓节镇
  誓节镇位于宣、郎、广三县市交界处,离县城广德20公里,距沪、宁、杭、苏、锡、常各大中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内,紧依“长三角”地区。经行政区划调整,由原五个乡镇组成的誓节大镇,面积达342平方公里,人口7.5万,辖18个党总支,83个党支部,党员2821人。誓节群峰环列,屏障天成,独具山、丘、畈兼有的地理特点,气候温和,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竹木、农产品、花岗石、莹石、黄砂尤为突出,其中莹石储量、质量、
304、四合乡
  广德县辖乡。1956年设四合乡,1961年成立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1.4万。柏(垫)焦(村)公路纵贯境内。桐水穿境而过。辖徐村、水塘、洪冲、遐嵩、耿村、平安、红庙、泰山、焦村9个村委会。以林、桑为主,农产水稻、杂粮。工业以丝绸为主,有缫丝、丝绸纺织、水泥预制件、农机等厂和小水电站。.
305、杨滩镇
  广德县辖乡。1949年设桐乡,1961年成立杨滩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2.1万。广(德)宁(国)公路过境。桐水过境。辖桐花、茅山、杨山、长丰、塘辛、高白、包村、联丰、九房、琳塘、塔山、梧溪、白马、五合14个村委会。以林业为主,主要种植毛竹和茶叶。农产水稻、玉米、薯类。有制茶、机制草纸、农机修理等厂。.
306、黄村镇
  黄村镇位于泾县西南,总面积为153.9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6733户,总人口为24359人,其中集镇非农户1736人。耕地面积为31095亩,人均1.4亩,其中水田面积27245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6○C,年降雨量1500mm左右。黄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主要生产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蚕桑等,年产优质水稻13989吨,棉花109吨,油料1182吨
307、榔桥镇
  榔桥镇位于泾县东南部,北距县城28公里,南与旌德县相邻,205国道穿境而过,是黄山、九华山风景区中心点。全镇总面积331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集镇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人,集镇辐射人口达10万人,是安徽省中心镇之一。境内交通、水电、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工商、税务、公安、供电、金融、土地、城建等各种服务配套体系健全。其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在全县
308、桃花潭镇
  桃花潭镇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的文化古镇(省级保护),全镇总面积86.03km2,南邻旅游胜地黄山,西接著名佛地九华山,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13122人。该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耕地面积为10800亩,主产水稻、油菜、豆类、花生、芝麻、茶叶,名特产为山药、兰花茶,水产品主产鲤、鲑、翘白、雪花君等名贵鱼,矿产资源为煤、石灰石、石英石等。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发展桃花潭镇经济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桃
309、蔡家桥镇
  蔡家桥镇位于205国道、217省道和蔡云线交汇处,地处全县的腹地,南与黄山市相距104公里,西离黄山 风景区67公里,北与芜湖市相距140公里,是上海、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陆路通往黄山的必经之地,也是全 县的交通枢纽和窗口、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徽水河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161个村民组,4384户,人口为16364人,是一个典型的皖南 山区镇。农业方面:全镇拥有大小
310、云乐镇
  云乐镇地处旌德县的东北部,与宁国、泾县接壤,距县城25公里,皖南川藏线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80.7平方公里,境内山峦叠翠,绿水环绕,动植物资源丰富,孕育了仙草灵芝、野生梅花鹿和被誉为“植物界活化石”的银缕梅等稀有物种。灵芝产业是该镇的主导产业。云乐镇森林覆盖率达83.9%,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省级森林城镇,享有“天然氧吧,清肺超市”的美称,是皖南山水户外的天然驿站。201
311、飞鲤镇
  飞鲤镇位于南漪湖东岸,总面积58平方公里,总人口19718人,盛产茶叶、湖蟹、青虾、银鱼、粉丝等,年产干茶近20万担,白水塘牌粉丝享誉苏浙沪市场。特别是纵身入湖的新沟嘴半岛,已列入宣城市“一主两翼”发展战略,新更名的福寿岛达5平方公里,是旅游、休闲、度假、观光的圣地。可控制性详规已被县政府批准实施。该乡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
312、梅渚镇
  梅渚,安徽省东南边境,位于沪、宁、杭、芜的中心,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2.9万。全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由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商贸繁荣,沿海唯一货物集散地。如今,由新开发的商业街,占地7800平方米的集贸商场400余个店面组成的购销网络,更是商贾云集,活跃非凡。  梅渚镇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距南京禄口机场80公里、距宣杭铁路、318国道30公里、直通104省道的梅溧路20
313、十字镇
  十字地区(含十字镇和宣郎广茶业总公司),位于宣郎广三县(市)交界处,是郎溪县的南大门,面积为137平方公里,总人3.2万,其中城镇人口1.5万,是知名度较高的商埠重镇和交通集镇。十字镇由十字镇政府和宣郎广茶业总公司统一规划,分区管理,其中十字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近几年来,十字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318国道、宣
314、涛城镇
  涛城镇位于郎溪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10公里,总人口27026人,区域面积为79平方公里,东南与广德县接壤,北与本县建平镇、凌笪乡毗邻、西与南丰镇隔老郎川河相望,上海市白茅岭位于本镇境内。  镇内气候适宜,山冈起伏,河湖密布,风景秀丽,耕地、水面、山场、茶园等资源丰富,盛产黄砂、萤石、瓷土矿,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水陆交通便利,自郎川河而下,入南漪湖经水阳江直通长江。祥花线纵贯全镇,南接318国道,
315、新发镇
  郎溪县新发镇地处江南与南京地区一埂交隔,一路相连,全镇总面积有5030公顷,总人口15575人。这里山川靓丽、物产丰饶、交通便利、资讯发达、环境清新、民风淳朴、宜家居、宜旅游、宜经商、宜办厂。  开放中的郎溪县新发镇——这片充满魅力和期望的热土,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
316、水东镇
  水东镇地处宣城市东南,距市区29公里。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104省道直贯境内长达10公里,距318国道高速公路、宣杭铁路各20公里,皖赣铁路静卧镇西,水阳江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早在明代水东镇因盛产蜜枣和发达的商贸而享有盛名,现已建成名符其实的中国蜜枣之乡、江南工贸旅游名镇。 镇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炭储量1900万吨,石灰石4亿吨,陶土1000万吨,珍珠岩483万吨,石英石2
317、水阳镇
  水阳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北部,地处皖苏两省四市(南京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交界处。属圩畈地貌,典型的江南水乡,境内沟渠纵横,河道交错。全镇总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耕地面积10.1万亩,水面5万亩。辖4个社区居委会,24个村,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5万人。2005年财政收入623.1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26: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21元。  
318、仁里镇
  仁里镇位于石台县中部,县城所在地。东接七都,南与横渡、大演、仙寓毗邻,西临丁香,北与矶滩、贵池区接壤。昔为徽池、徽省通衢上的重镇,“车马交通日以千计”。 通常称为仁里,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当地人杰地灵,民风纯朴。“仁里”语出《论语.里仁》“里仁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后称风俗淳美的乡里为仁里。仁里物阜民丰,人民热情好客。清末年间,民间贸易活跃,商贾云集,故称为仁里集。安徽
319、仙寓镇
  仙寓镇地处皖南山区腹地,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城南部,牯牛降北侧。恭浚河中上游。境内群山叠翠,山峦绵延,河沟纵横。不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轱牛降的峭然挺立,还有以世界名茶“雾里青”和“大山富硒村”而驰名的仙寓山,更有无数大小山系相并相连,加之秋浦河源头支流恭浚河贯穿全境,形成了“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独特镇情。  仙寓镇总面积239平方公里,辖十二个行政村,一百一十个村民组,总人口150
320、菖蒲镇
  菖蒲镇位于岳西县南边陲,距县城35公里,南与潜山毗邻,西河太湖接壤,东、北两面与本县响肠、中关、岩河、田头四乡镇交界,面积102平方公里,12个村,199个村民组,6492户,2005年总人口24284人。   主要资源   菖蒲镇属于大别山南坡中山区,最高海拔白云寨村786米,最低海拔袁家渡仅74米(全县最低)平均海拔小于500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7-15.1之间,比全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