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3]
81、大元社区
  大元村制定了“建园区、创特色品牌,强基础,求和谐”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绿蛋乌鸡产业。该村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和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称号、全国卫生村、省十佳卫生村、宜宾市命名为“高寒山上的一面旗帜”、“五十百千工程”环境优美示范、县“十佳优美村庄”等称号。
82、舍烹村
  舍烹村位于普古乡东部,距普古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东靠普古乡厂上村、噶木村,南连普古乡卧落村、天桥村,西接普古乡新寨村。全村地貌上高谷深,西高东低,全年最高气温达38.3度,最低气温零下2.1度,无霜期长。辖区总面积9255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401亩,森林覆盖率28.98%,最低海拔1255米,最高海拔2080米,平均海拔1660米。全村林业占23%,耕地占57%,水田占15%,其他占14%。
83、八舟社区
  八舟社区位于镇区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亮江河上游八舟河畔,属于平畈地区,海拔430米,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东接后坡村,南抵德凤镇,西靠敖市镇,北邻高屯社区。全社区668户,2837人,党员56名,其中女党员10名,汉、侗、苗等民族杂居,以吴、杨两姓氏为主。全村总面积45545.7亩,田土面积2572亩(其中耕地40亩,稻田2532亩),多为坡榜田。因社区居委会驻八舟,而故名为八舟社区
84、海雀村
  海雀村位于赫章县河镇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海拔2300米,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之一。全村辖5个村民组209户812人,其中苗族199户762人,彝族10户50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6名,入党积极分子15名。农民人均纯收入3560元,人均占有粮食307公斤,森林覆盖率达67.3%。1985年5月,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在《国内动态清样》127期中这样描写海雀村:“在海雀村察看了3个村民组11户农户
85、穿岩社区
  穿岩村位于大方县城南郊,距县城11公里,海拔高度1472——1658米,全年日照天数240天左右,居住汉、苗、彝、白、仡佬等六个民族,辖27个村民组1420户5063人,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这里交通便利、生态良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毕路贯穿全村,80%的村民组已能通中小型汽车,森林覆盖率达68.7%,且山林中的动植物品种多样化,被喻为天然氧吧。全村的农产品量大质优,天麻、党参之乡就是这里,
86、龙泉村
  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是纳西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古道、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观随处可见,有“世外桃源”之称。纳西文化显著。建筑以纳西民居“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主,结构为土木结构,风格上崇尚自然、依托山水、追求人与山水的亲和、靠山筑屋、依山势走向,房屋错落有至、层次丰富,形成以古潭、古寺、古树、古桥、古道、古街、古商、古壁画等极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特色旅游小城镇。茶马
87、罗斯村
  坐落在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覆盖率85%。住有布依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两种文化共存。“三月三”,布依语为“更三粉”,是布依族最隆重的祭祀山神、水神、寨神的节日,也是情歌对唱、寻亲择偶及“布依闹水”的泼水狂欢;“赶花节”时,苗族人身穿本族节日礼服到神山神树前期盼来年的好生活。民居“吊脚楼”保护完整。建有集体文化活动场所、民族文化陈列室,制定有村规民约,建成沙糖桔示范基地、本地麻竹生产加工示范基
88、拉丙村
  拉丙村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盈江畔,是国家级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勘称奇观的虎跳石落水洞、铜壁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凯邦亚湖旅游景区,林木覆盖率70.2%。每一株百年古榕树都是生态美的典范;元霄节里的景颇族目脑纵歌节,景颇族同胞穿着银袍,点燃火把,载歌载舞,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吉祥;而四月的泼水节,傣族同胞以水会友、互致祝福的狂欢;有滇西抗日战争芒允保卫战遗址、芒允西南丝道遗址,是马嘉里事件起
89、里土村
  里土村林木覆盖率53%,“噶玛噶赤画派”唐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唐卡大师噶玛德勒出自该村。民间文化艺术和文化工艺发达,历史悠久,素有“匠才之乡”的美称。早在十二世纪初,就从事绘画艺术。十六世纪中叶,扎西三氏在原“美宁”“美莎”画派基础上,吸收内地风景画的技法,创立独特的“噶学噶志”画派。产业有放牧、农业、艺术等构成,农业生产以青稞为主,油菜、元根等为辅,艺术品主要以唐卡绘画及佛像
90、上盐井村
  上盐井村森林覆盖率60.7%,主要栽植石榴、花椒、核桃、杨树、柳树、榆树等。盐井盐田景观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完整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藏传佛教“跳神节”到来,神父、天主教民和佛教信徒共同欣赏“神舞”。上盐井葡萄酒味道纯正、口感舒适、保健功效明显,被誉为西藏的“波尔多”。农业、林果单一型产业向多层次、多链条产业发展,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新
91、吉甫村
  吉甫村林木覆盖率98%,百年古树345棵。吉甫大峡谷位于村入口处,吉甫藏语意为“离开洞”、“分手洞。2006年修建吉甫吊桥,吊桥悬空于256米高的吉甫大峡谷上方,系藏式钢木结构吊桥,可俯视吉甫峡谷一角。历史文化悠久。尼泊尔公主嫁到吐蕃,在此修建一座庄园,一主二室三间房屋保存至今,在吉隆极有可能是最早的建筑;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两座佛塔和三根高大的经幡;草地乐歌的音域宽广、热情奔放,音韵连贯、节奏自
92、小恩达村
  小恩达村属于国家第三批文物遗址保护单位,林木覆盖率45%。历史文化悠久。有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三者并存、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3千-4千年,并清理出近4千年的古墓葬;有传统藏东民间锅庄舞蹈。从文化面貌来看,遗址与西藏林芝、墨脱、拉萨北郊曲贡村几处遗址原始文化,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原始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农民文化广场;组建休闲健身乐园、农民锣鼓队等,并连续开展
93、黄柏塬村
  黄柏塬村林木覆盖率96%,有种子植物1550余种,陆生动物170余种,含大熊猫、金丝猴、和白肩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9种、省级保护动物7种。创于商末周初,兴于盛唐的傥骆古道经过该地,是古代中国南北举足轻重的交通要道;唐代李白和杜甫,从傥骆道至长安,写下“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著名诗篇;三国姜维领兵伐魏、杨贵妃回川省亲、马嵬坡之变暗度东瀛两次经过此处。这里还是红军长征
94、龙头村
  龙头村路边栽樟8公里,河边植柳6公里,移栽古树100棵,坡地栽竹700亩,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全村绿化覆盖率75%。建成综合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的业余特长和爱好,大力挖掘农村民间文化老艺人,大力倡导新农村建设的卓越成果,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社会的赞同。实施产业兴县、循环发展战略及建设陕南经济强县和西北最美丽乡村的总体部署,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高效密植精品茶
95、福佑村
  福佑村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巷道绿化到位,林木覆盖率70%。人文历史悠久。该村始建于元朝,村名寓意为祈福保佑祖祖辈辈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前就是远近有名的文化村;目前建成文化娱乐广场、安置娱乐健身器材,成立秧歌队、锣鼓队、舞蹈队、自乐班等文娱组织,节日期间开展自娱自乐的表演,尤其是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更是农闲时间群众休闲锻炼时髦运动。健全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做到红白喜事一切简办,杜绝陋习,
96、朱家湾村
  朱家湾村是商洛市命名的首批秦岭美丽乡村,也是4A级旅游景区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区。朱家湾村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实施硬举措强力打造国家美丽乡村。着眼于丰富美丽乡村内涵,做到与山水融合、与文化融合、与产业融合、与景区融合,推广农家乐和生态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每到周六周天,特别是节假日,朱家湾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总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农家菜、赏百亩花卉、观山色、呼吸新鲜空气…
97、寿昌村
  茫茫戈壁中的一片绿洲,林木覆盖率30%,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是敦煌郡所领六县之一龙勒县治所,北魏改立为寿昌郡,北周并入敦煌县。风吹沙动便有古砖、陶片、钱币和箭镞等暴露,多为汉代、宋代的遗物。举办各类节会庆典,以葡萄为载体,打造寿昌生态文化名片,宣传生态文化村建设的意义。建成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多媒体教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推广种植无核白,形成“一村一品”葡萄生产专业村;葡萄产业逐步走向科学
98、温泉村
  温泉村位于清水温泉风景名胜区。林木覆盖率45.8%。栽植垂柳、国槐、冬青、香花槐、丁香等绿化树木5786棵,培植草坪7749㎡。兴于宋、盛于明清,有神泉亭、观景台、西山亭、汤浴温泉石碑、石雕像、钟灵寺、李虎墓等数十处文化文物古建筑。清朝文人在诗中将清水温泉与陕西华清池相媲美,“温泉胜华清,咏泉爱新浴”。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生态立县、文
99、康家村
  康家村栽植大杆柿子树、开心桃树280株,花卉12500多株,刺槐1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57.3%。以村内文化寺院为中心,打造孝亲民俗文化长廊;制作张贴各类文化宣传版面260幅,营造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开展“和谐五星”、“好媳妇”、“好公婆”等文化活动为载体,共评选“和谐五星户”125户;通过开展创评活动,呈现出比、学、争、赶、超的可喜变化,形成了邻里和谐、尊老爱幼、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按照“抓主
100、曙光村
  曙光村有林带65条,果园120亩,树木2320株,森林覆盖率29.3%,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12座,蔬菜大棚73座,发展沼气用户98座。建成集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休闲垂钓、敬老赡养,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活动场所;举办民间庙会、市、省级垂钓比赛,组建舞队、文艺队等,节假日进行自编自导表演。树立“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增强生态意识,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构建主题突出、内
101、龙泉村
  天然形成9个汩汩流淌的泉眼,故称九龙泉。灌溉水为贺兰山自然流出的优质山泉水,农作物产量高、品质上乘,干物质含量高,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大武口区民俗文化博物馆坐落其中;别致建筑风格的刘家大院,是游客们休息和电视影视拍摄的理想场所;村西缸沿沟的藏宝之谜,是淘宝者竞相踏足之地。有农家绿色小吃、远近闻名的山村特产红枣、天然绿色食品(贺兰山野生紫蘑菇、无公害蔬菜等)、舒适的田园风光、宜居的
102、哈门村
  哈门村共栽植旱柳、新疆杨、垂榆等乔木1万多株,榆叶梅、丁香等灌木3千多墩(丛)。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文艺汇演、农业科普知识宣传,“文明村镇”、“道德评选”和“信用农户”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修建全县唯一的休闲、文化、娱乐和美化环境为一体的农民公园。修建旅游景点“金灵禅寺”一座,彩门两座。以农业、林业收入为主,辅以生态旅游产业。建成两处文化休闲广场,开发餐饮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发展肉牛养殖项目,每
103、东旭村
  东旭村位于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林木覆盖率76.4%,百年古树4千棵,藏族占81.5%。建有非遗中心、登山木栈道、白塔藏柱、扎西德勒壁画、休憩亭台、观景亭等,购置观光车。农牧结合、以农为主。有被誉“三绝”的“华热藏族服饰”、“华热民歌”、“华热婚礼十三说”三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似南北两峰并颈饮水的卧驼,在滔滔浩门河中静卧憩息,且只有一山洞与外界相连,此处被称为“世外桃源,藏家秘境”。有
104、大庄村
  农牧结合、以农为主,林木覆盖率64%。住有汉、藏、蒙、土4个民族,主要种植青稞、油菜、青饲草、马铃薯等作物;坐落有百年古刹,也有新建成的小集镇,属于全县重点旅游景点。具有藏域特色;举办锅庄篝火晚会、焰火晚会、文艺演出、农牧民传统体育比赛;建有文化站、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宣传《大庄村民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生态村建设的意义;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农牧业,如推广苗木种植,实行连片规模种植和开发花卉、苗木、经
105、哈纳斯村
  新疆的塞外江南,集冰川、高山、森林、草原等景观于一体;具有世界遗产意义的文化景观。该村图瓦人使用现存稀有语种图瓦语。在服装、饮食、建筑、节庆、丧葬上凸现浓郁的民族特色,如公历6月第二星期敖包节,该族汇聚在敖包边娱乐学习、交流技术;农历10月25日为祖拉节(也叫点灯节)、春季为民俗节、还有哈萨克等族的肉孜节、古尔邦节;在冬季举办冰雪摄影节、民俗文化节、草板野雪邀请赛3个赛事。位于喀纳斯湖出水口,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