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
41、长阡沟村
  长阡沟村 长阡沟村位于藏南镇政府驻地西北4.5公里处,地处丘陵,现有耕地530亩,山林800亩。长阡沟村环境优美,西北面就是风景秀美的藏马山。据传,清朝乾隆年间臧姓从琅琊台迁此立村,因此处地处狭长山沟,故名长阡沟。该村现有村民100户,220人。该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改革开放后,该村先后发展果园600多亩,使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多元化,也增强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200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
42、后石沟村
  后石沟村后石沟村位于铁山镇西北,铁山水库西侧。现有居民93户,235口人,耕地面积486亩,山林800亩。后石沟村原是一个大村,以刘姓为主,另有杨、毕、李等少许杂姓。1959年,修建铁山水库,后石沟村成了库区移民村,去大连一部分,又去东新村一部分,剩下的在水库东、西两岸定居下来。东岸成为现在的东方红村,西岸沿袭了老的村名后石沟村,仍以刘姓为主,杨、毕姓次之。1966年,铁山水库建成。水库蓄满水后,
43、丁石洼村
  丁石洼村 丁石洼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南4.5公里,张(家楼)桃(园)公路两侧,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3亩。 据《丁氏家乘》载,明嘉靖年间,丁宿由丁家大村(今大村镇大村)迁此立村,相传,明中期石姓亦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地势低洼,分别取名丁家洼、石家洼。民国间两村连成一片,统称丁石洼。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改称丁石洼,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丁家洼、石家
44、东麦窑社区
  东麦窑社区村庄由来清乾隆年间,李氏先民李东玺从现在沙子口街道的南崂社区迁到这里。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仅残存着前人所遗留的几座烧炭用的黑窑,遂称“墨窑”,后取其谐音为“麦窑”。六十余年后,小河东社区的王姓先民又在社区北的半山坡上平土造房、垦荒种地,这里被称为“独角坡”。东麦窑村貌 政区人口位于崂山南麓的山脚下,东邻流清河社区,西靠西麦窑社区,距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约7公里。该社区南望大海,北依翠峰,白
45、唐家庄社区
  唐家庄社区 村庄由来社区唐氏祖“德全”系安徽省凤阳府寿州县东南乡鹊儿窝社区人。明朝永乐元年从军北征,后任直隶保定府栾阳中军守,又调至山东莱州府岙山卫任世袭指挥。传至九世,其分支于康熙二十年徙高家村,至十三世祖其一支从高家村迁凝真观之后立村,1935年改以姓氏命名。该村所属刘沟自然村,刘氏祖“吉良”,于清朝同治年间由即墨县院上村迁此定居。建村时因村旁、沟内多柳树,故名“沟柳”,后以姓氏命名为“刘沟”
46、上山色峪社区
  山色峪八社区居委会政区人口山色峪地处崂山水库上游,街道驻地东北7公里处,是街道最偏远的山村。1984年10月,山色峪划分为8个行政村,建立山色峪党总支。2004年,山色峪8个村改居委会,土地总面积为1466.7公顷,其中山林面积为1133.3公顷,耕地面积66.7公顷。共有居民1185户,3573人。山色峪党总支办公楼 南坡南坡社区位于崂山水库北岸,山色峪河下游,东临下山色峪,由六个自然村组成。2
47、青峰社区
  青峰社区居委会村名由来据《孙氏族谱》记载,其先人于清朝中期由王家曹村迁来立村,因住地靠近群山中的风口子,故命名凤口子。后借以村旁长满郁郁葱葱古松的佛手山,于1934年改称青峰村。政区人口位于惜福镇街道之东南隅,离办事处驻地4公里的王乔崮脚下。村居凹处,三面环山,南是小峰口山,北依佛手山,东靠龙口石峰,西面同夏庄街道平川地相接。全村现有山峦地2000亩,可耕地200亩。2004年9月,青峰村委会改为
48、中姜戈庄村
  中姜戈庄村 村庄由来据传:姜戈庄系明永乐时(1403-1424),姜姓所建,后发展为3个村。明中期,孙姓在姜戈庄之东约0.2公里处定居,筑围子自卫,别称围子里,后称中姜戈庄。同治《即墨县志》附图标作姜戈庄。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800亩。2006年,全村共有287户,总人口为93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9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457吨,经济总收入为1622万元,人均纯收入
49、前白塔村
  前白塔村村庄由来据传:明正统时(1436-1449),姜姓迁至白塔村前0.4公里处立村,称前白塔。《即墨县乡土志》标有前白塔。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695亩。2006年,全村共有266户,总人口为85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69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579吨,经济总收入为11966万元,人均纯收入为8322元。
50、西扭河头村
  西扭河头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由于、张、杨等姓由云南省迁来建村,村中有一条小河,发源于钱谷山,南入黄海湾,经过村中的河头长着一株扭树,枝繁叶茂,为此取名扭河头村。1948年4月由于人口的增加,分为东扭河头村和西扭河头村。1958年9月合并建立扭河生产大队,1961年3月又分为东扭河头村和西扭河头村。  村庄人口 村庄位于温泉镇驻地以东10公里处,北处钱谷山南0.5公里处,村南1公里处是黄海湾
51、张家烟霞村
  张家烟霞村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潮海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215002227。
52、山相家村
  山相家村庄由来相传明末清初相姓从云南迁来,祖辈为宋家放牛,约在二百年前,放牛因雨阻隔于河北,遂在此定居,繁衍成村;因村近旗山脚下,取名山相家。政区人口位于洋河镇东南端,北倚艾山山脉中的旗山角下,西南靠钟家辛庄,南面是小王家村,东面和北面是山地丘陵。2005年底,全村共有15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80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5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3吨
53、小高于家村
  小高于家村村庄由来相传建村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因大沽河水随海潮回流只能到回流村,此处地势较高,仅次于大高,故称小高。后随人口的增多,分为四村,小高于家为其中之一。政区人口小高于家村位于胶州市东北部,胶莱镇驻地东五公里处。东与小高李家村比邻,南与小高张家村相接,北面是张家大高村,西面则与沙沟村、赵家闸子村隔河相望。全村面积2100亩,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2005年底,全村共有360户
54、东小屯村
  东小屯村庄由来相传建村于明代,由张姓立村,名包烟屯。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为丰益屯,名称含义不清。张姓绝后改称小屯。时间不详。为与西小屯区分,改为东小屯。政区人口东小屯村位于马店镇南部,北依楼子埠,南接陆家村,西靠鲍家屯,东邻宋家泊子,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农业用地4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01户,总人口644人。经济状况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9万元
55、和睦屯村
  和睦屯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有说为明初。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为西石屯(含义不明)。因地势低洼,夏秋涝溢-较多,遂叫做-屯,1973年改雅称和睦屯。政区人口和睦屯村隶属胶州市胶北镇,北邻胶北镇刁家屯村,南临胶北镇肖家屯村,东邻胶北镇店子村、后七城村,西邻高密市姚哥庄镇单家荒村,东西横距1.7公里,南北纵距1.4公里,总面积2.38平房公里,2005年全村有222户,人口806人。经济状况中华人民共和
56、杨家顶子村
  杨家顶子村 村庄由来据传李氏始祖先迁来建村,以姓取名李家顶子,后李氏衰落。据杨氏祖谱记载,始祖杨真于明万历6年(1579年)由同和镇洪沟迁来,以姓取名杨家顶子。政区人口位于平度市南10公里,离青银高速路口1公里。全村共有居民185户598人,总耕地面积1440亩。经济状况该村农业生产以草莓种植大棚、蘑菇种植大棚、无公害大葱(基地)生产,小麦、花生制种为主,近年来引进企业,以工养农为主线。2005
57、下洄村
  下洄村 村庄由来明洪武二年,川籍移民王姓建村,因处双山河拐弯处,取名拐沟王家,一三0八年被洪水淹没,村址迁至双山河的水流回旋处,以水的流向取名下洄。该村主街道 政区人口位于镇政府东部的7.5公里处,夹板山南麓,西靠三城路,东临大泽山脉,南临平柞路,北靠天柱山,耕地面积827亩,居民200户,人口630人。经济状况该村以发展林果、大姜为主导产业。本村建有窑厂一座,产值约2000余万元,餐饮服务、维修
58、大西头东村
  大西头东村村名由来据石碑刻记,明洪武元年(1368年),始祖张石头由云南迁此居住,后陈、尹两姓相继至此落户,因张石头年龄大,人们称其大石头,村名由此而得,后将“石”演化为“西”始得今称。1984年划分为大西头东村。 政区人口位于镇政府驻地南村西1公里处,三山岛——城阳公路西侧,助水河东岸,长方块状聚落。331户,1039人,耕地面积1783亩。经济状况自1994年以来,新上内资企业名称胜通源建筑
59、张家曲堤村
  张家曲堤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张姓由云南跋涉此地安家立村,因村东是大沽河堤坝,此坝又多弯曲,故取张家曲堤之名。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部。东邻大沽河,西靠姜家管村,南连张家曲堤,北与石家曲堤。2005年,耕地面积418亩,居民106户,387人。经济状况该村以发展蔬菜种植为村庄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个体、工商户户,从业 余人。种植大姜、大蒜、芋头分别200亩、200亩、10
60、西宋格庄村
  西宋格庄村 村名由来因宋姓先来立村,故名宋格庄,因位于云山宋格庄西边,所以定名为西宋格庄。西宋戈庄村经济林 政区人口位于云山镇西部;东邻山旺村;西靠园艺厂;南与河北村接壤;北与公家村接界。全村耕地1824亩;荒山与滩宜林地2000亩。全村213户,总人口684人。经济状况资源优势:石料资源400亩,荒山2500亩,林果400亩,产量80万斤,粮食800亩,产量64万斤,油料624亩,产量37万斤。
61、姜家许村
  姜 家 许 村 村名由来明永乐二年(二四O四年),王新春由山西迁来,因官府允许在此建村,遂以姓取名王家许村。至清乾隆年间,姜氏由莱州府迁入,复更称姜家许村。政区人口位于院上镇驻地东偏北5公里,北临(院)上水(集)路,距莱西市区16公里,地属平原。耕地面积1600亩,有居民402户,人口1382人。经济状况发挥靠大沽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发展高产高效农业作为经济发展重点。自1990年以来,积极调整产
62、马家小里村
  马家小里村,地处店埠镇西北2.5公里,耕地298亩,138户,388人。日平均气温11.3度,年降雨量732.5毫米。年平均积温4292.8度,无霜期180天。 全村以种植蔬菜为主,年人均纯收入11960元。
63、院上村
  院上村。位于张店区西北部,总面积270400平方米,村民457户,总人口1423人,党员58名,耕地面积2230亩,林地面积330亩,农民人均年收入9630元,目前村内有11家企业。村里道路硬化,为村里引用黄河水,为村里安装路灯,清理村里卫生。现在农业的发展向规模化、原生态发展,并有大型支柱企业两家。
64、东孙村
  东孙村。位于张店新区西郊,总面积128万平方米,346户村民,人口1140人,党员42名,1416.5亩耕地,126亩林地,农民人均收入11526元,村内有8家企业。投资2万余元更新电缆,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入保“退龄安康工程”;按时发放现役、-补助费,定时走访困难户,并给予适当帮助。投资1万余元更换村内路灯56盏,解决了村内照明;《东孙庄园》带动了东孙村的果树种植;3家家禽加工业户,带动了该村养
65、下端士村
  下端士村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2117283。
66、土古堆村
  土古堆村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2113234。
67、小王家庄村
  小王家庄村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302104206。
68、磁村村
  磁村村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2102217。
69、北崮山村
  北崮山村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4111223。
70、五老峪村
  五老峪村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4113225。
71、南沙村
  南沙村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4108212。
72、西池村
  西池村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304112208。
73、山头村
  山头村是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6101201。
74、北河东村
  北河东村是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6102237。
75、白兔丘南村
  白兔丘南村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305103202。
76、罗家村
  村庄概况:罗家村位于朱台镇政府东北方向5公里处,东与广饶、博兴毗邻。环镇路从村西通过。2002年重庆三峡移民4户,16人,迁居该村。2009年该村现有居民203户,792人,均系汉族,现有耕地面积1376亩,村里有党员20名,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人均纯收入8650元。 组织机构:书记、主任:罗福光村委委员:罗福军 高中晨 妇代会主任:李美芹 民兵连长:罗永真 团委书记:李美芹
77、南卧石村
  南卧石村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5102240。
78、辛泉村
  辛泉村是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321101221。
79、乌东村
  乌东村是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321101222。
80、起南村
  起南村是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321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