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山东省省级文明村镇[2]
41、孟东村
  孟东村是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贾庄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126106221。
42、张坊镇
  张坊镇位于商河县城西北5公里处,面积37.6平方公里,耕地2177公顷,辖42个行政村,人口1.98万人,人口出生率8.04‰。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区位优势:张坊乡工业基础发达,产品门类品种较多,工业经济收入连续多年占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乡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
43、艾栏村
  艾栏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6202。
44、臧家村
  臧家村 臧家村位于镇驻地西北5公里处,陡崖子水库以北,藏马山以南,村域东西1公里,南北0.6公里,面积0.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75亩。臧家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据传,明洪武年间臧姓由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取名臧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为重名,更名臧家村。现在臧家村有201户,704人。除了臧姓居民外,尚有王姓、丁姓、逄姓、侯姓居民。臧家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旧社会因为生产工具落后,居民生
45、西封家村
  西封家村 西封家村位于泊里镇驻地西南四公里处,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1.2公里,其中耕地1200亩。西封家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就在该村望海岭处,省道穿越该村大岭与望海岭处,204国道途经该村村南,可以直通村庄。 村内主街道 据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封氏先祖封时新及儿子封威、封权自海州荡芦村(今江苏省东海市)迁此择地而居建立封家村,后来因为人口多将部分人口迁
46、李家沟村
  李家沟村 李家沟村位于镇驻地西南2.5千米处,是宝山镇、铁山镇、六汪镇交界处,号称宝山南大门,地处丘陵。总耕地1845亩。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从云南迁至高密“老墓前”,后又迁此立村。因地处山沟,取名李家沟。该村共有220户,687口人,以李姓为主,另外还有柴、刘、周、马、杨、朱、芦姓等少数居民。李家沟村历来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林果业近500亩,林业面
47、王戈庄第三社区
  王戈庄第三社区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珠海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211009031。
48、王戈庄第一社区
  王戈庄第一社区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珠海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211009029。
49、东新村
  东新村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珠海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211009228。
50、马厂村
  马厂村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珠海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211009234。
51、大荒村
  大荒村该村坐落于办事处以西3.5公里处,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45亩。大荒村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市区王草公路穿越该村,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口4公里,距胶南市城西精品园0.5公里,时贯通胶南西部乡镇和204国道的必经之路。据传,清初许姓从云南迁此立村,由于地处一片荒洼,野草丛生,故名大荒。因与城东的大荒重名,由胶南市地名办公室于1980年更名为大荒村。随着时间的变
52、王家台后村
  王家台后村 王家台后村位于琅琊台度假区南部,近靠琅琊台和龙湾海水浴场西岸。地形半岭半洼。该村与王家台后南山(村)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全村共有236户,总人数598人,耕地445亩。该村近几年发展以吃住为主的渔家宴项目,2004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6元,其中,旅游服务业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据传,清初王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位于琅琊台北面,故名王家台后。
53、上丁家洼村
  上丁家洼村 上丁家洼村位于镇驻地西北1公里处,陡崖子水库南岸。村东西0.45公里,南北0.55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地处丘岭,现有耕地面积333亩。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村前为同三高速公路,东到胶南市30公里,西去日照市50公里。清道光版《诸城县志·疆域》称丁家洼。据《丁氏家乘》记载,明嘉靖年间,丁氏分支,第三十三支丁琦后人,从丁家大村(今大村镇大村)迁至该村原村址立村,因地势低洼
54、灵珠山街道
  灵珠山街道办事处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六个街道办事处之一,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西部,辖22个社区,1.2万人口,总面积40平方公里。灵珠山街道办事处是以驻地灵珠山村命名,灵珠山村原名流化泊,是境内居民最多、建置年代最早的村。这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辖区内珠山风景区群峰迭翠,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辖区东面是连绵起伏的青珠山、蜂子山、石老山和辛安街道相邻;
55、灵山卫街道
  灵山卫街道办事处位于胶南市东部,2005年撤镇设街道办事处,现辖29个行政村,面积3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725人。2009年全处财政收入1.81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68元。 灵山卫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为抵御倭寇,设防筑城,连府设卫,明、清两代均为鲁东南沿海军事重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名城古镇。办事处东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省道泰薛公路、青岛滨海公路
56、羊山夼村
  羊山夼村  村庄由来 清道光四年(1824),朱姓由诸城迁来此地立村。因地处山沟,杨树遍布,故命名为杨树沟,后演变为羊山夼。随后,郑姓由李家西城迁来岭前山沟中立村,称前羊山夼。  政区人口 位于即墨城区东南,距街道驻地8公里。李村至仰口公路从村前通过。2005年,有居民112户,人口412人。所辖面积56公顷。  经济状况 招商引资是该村经济发展的重点。近几年,该村引进华强、宝利达等4家内资企业。
57、南北行村
  南北行村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刘氏祖兄弟由云南迁来建村,取名南北行村。村庄人口 村庄位于温泉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村庄总面积1850亩,其中耕地面积1460亩,现有村民410户,1300人。  经济状况 近年来,村庄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内资企业2家;发展养殖户4户,肉食鸡年出栏量1万余只,生猪年出栏100余头;发展个体运输户20户。2005年实现村庄经济总收入11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5
58、阁里村
  阁里村村庄由来阁里毗连于大同之东。因其主要街道为西阁所在而得名,亦称西阁里。西阁跨于今即墨剧院以北的东西大街上,为一台式楼阁,阁上建佛殿,拱券阁洞通行车马行人。至明万历时(1573~1619年),阁以东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居民区,阁以西尚无居民。传说清湖广总督郭琇的府第即在阁里街路南。烟台、青岛相继兴起后,以阁里为中心的西关在商业上成为全县的中心。新中国建立后西阁被拆除。政区人口 2006年,全村共有
59、王家院村
  王家院村村庄由来在大同街西南2.8公里处。据传:明宣德时(1426-1435)王姓在此地定居,经营菜园,称王家园。后演变为王家院。政区人口 2006年,全村共有416户,总人口为171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639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4吨,经济总收入为71656万元,人均纯收入为10060元。
60、胶西街道
   胶州市胶西镇位于胶州市西郊“金三角”地带,地处“胶高”、“胶王”和“朱诸”路交汇点,并有“同三”高速公路出口和“兰新”铁路火车站编组站;距离青岛港45公里,距黄岛前湾港35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35公里。全镇共辖73个行政村,6.2万人口,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880万元,财政收入3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7元。该镇围绕经济、财税、农村和稳定四条工作
61、刘家村社区
  刘 家 村 政区人口刘家村位于胶州市新城区南部一公里处,204国道以东、共青团水库以西、怡云岭前。西与胶州市九龙镇赵家庄接壤,南与营海镇徐家村为邻。全村总面积2340亩,其中耕地1740亩。全村450户,1760人。村庄由来据刘氏家谱传:刘氏先由四川成都于宋朝迁入德州,又于明初迁入胶南灵山卫,于明中迁于怡云岭南,景要河北居住。村之命名,自此始也。之后又有高氏等陆续迁来。现共有刘、高、张、王、法、付
62、李哥庄镇
   李哥庄镇位于胶州市东北部,是全国重点镇,是全国百强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出口创汇十强镇、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中心镇建设示范镇,青岛市品牌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8.26万人口,辖41个村(3个居委会),城镇建成区面积7.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3万,城市化率达到52%。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9亿元,财政收入63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64元。
63、东侯家庄村
  东侯家庄村村庄由来康熙年间,本村侯姓先祖侯云古由大吴庄迁来定居,辟荒谋生,以姓取名东侯家庄。村庄简介位于白埠镇驻地东南约3公里处,地处北纬36°44,东经119°47,占地面积0.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5亩,全村167户,农业人口524人。东侯家庄村大街 经济状况该村以发展服务业、养殖业及高效种植业为重点。农业方面:有稳产高产田800余亩,亩均粮食单产1000余公斤;经济田745亩,亩均产值
64、崔家烟村
  崔家烟村 村庄由来清康熙18年,始祖崔明佐、崔明佑由新河三崔家迁来建村,因附近村庄名称后均加烟村,故亦称崔家烟村。政区人口位于2005年耕地面积347亩,居民43户,151人。经济状况2005年经济总收入99万元,人均收入5090元。优势产业林果业、大姜崔家烟村果园 社会事业住房情况:每户4间。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50%,有线电视30户,固定电话35部。联系电话86-0532-85308726
65、郭家埠后村
  郭家埠后村村庄由来明洪武年间,滇籍移民郭坎、郭大学先至高密满子官庄居住,后又迁此立村,因村前有两个土埠子,故取郭家埠后为村称。政区人口郭家埠后位于乡政府驻地郭庄西南5.5公里,东新河南畔。南临兰底镇东磨山村,北靠郭庄镇庙西村,东临南村镇荆家埠后,西临兰底镇柴家洼村。现有耕地1800亩。村民140户,440人。经济状况蔬菜种植是该村主要经济支柱。2005年经济总收入2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
66、西万家村
  西万家村村庄由来据传唐王李世民征东时,在后尹家建接王楼一座,附近村庄均以楼取村名。明万历年间万姓由兰底迁此在楼西建村,故名西万家楼子庄,一九四五年改名为大万家。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一九八二年更名西万家。政区人口西万家位于乡政府驻地郭庄西南约4公里,小清河畔。现有耕地面积1597亩,居民164户,人口570人。经济状况该村以发展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粮食和蔬菜。其中蔬菜种植打1150多亩。
67、一里村
  一 里 村村庄由来明洪武元年,古岘村位于龙泉村西,管先人由莒洲至此立村,这里宜植胡黍(高粱),取村名胡楷宅科。因此处地势涝洼遭水患,后移居南山,当时荆、林、石、管、辛五姓为占山户,分称南辛庄、管家街、林家沟、石家等。后他姓迁入,改为六铺、十三屯建成十字口形大聚落,以“十口”为“古”,和“三山不现”之说,取名古岘。后古岘人口十分集中,经贸繁荣,又是历来的政要重地,为便于管理,把古岘划为八个里,按序排
68、西宋戈庄村
  西宋戈庄村 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相传胶州建城后贸易兴隆,穷苦人无钱进城,遂在城外定居做买卖,以宋姓为早,故名宋戈庄。解放后分为三村,此村在西,简称西宋。政区人口 西宋戈庄村位于胶州市兰州西路城乡结合部、中云街道办事处驻地西1.5公里处,东依胶州市区,与东宋戈庄村相接,西接黄埠岭村与东辛置村,南靠南北两个卧龙,北邻中宋戈庄村,隶属胶州市中云街道办事处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72.6公顷,其中二、三产业
69、许家村
  许家村村庄由来明宣德五年前姓建材,取名荆许庄;后许姓迁入,因人丁日盛改名许家。许家村主街道 政区人口许家位于政府驻地三城路东侧,现有面粉加工厂,汽车修配厂等耕地面积1397亩,全村385户,共1314人。经济状况1986年以来,企业面粉厂和汽车修配厂,固定资产15万元,餐饮服务8户、从业人员20名。2005‘年,经济收入58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930元。其中租赁楼房费10万元,窑厂23万元,餐饮服
70、城子北村
  城子北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约9公里,淄阳河南畔,块状聚落,是境内最大的、建村最早的村庄。农历一、六逢集。据官氏祖谱记载,南宋高宗时(1127年),官继生由河南上蔡县迁此居住,他姓也相继迁入,繁衍成村,因此处有汉置卢乡县城,故取名城子。1945年始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行政村,分别冠以“城子”。城子北村庄一角 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1168亩,农民192户,558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
71、南镇村
  南镇村 村庄由来明洪武年初,汉昭烈帝子梁王理之后裔刘迢暨周姓,由四川成都府资阳县迁此倚沟建村,刘姓安家沟南,周姓定居沟北,故得名南崖、北崖。后因沟窄水涨常泛滥为害,居民将沟开挖成河,得名新河。村名亦改新河南崖、新河北崖,统称新河。清同治十三年由村改镇,1933年设镇公所,故得名新河南镇之名。南镇村主街 政区人口位于新河镇驻地南侧。东临双兴村,西靠胶莱河,南连前高家村,北隔小河接北镇村。耕地面积11
72、北郭家村
  北郭家村 村庄由来明洪武二年(1369年),郭亲、郭行兄弟二人,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以姓取名郭家,后因兄弟分家各居一村,冠加方位区别,故名北郭家村。政区人口位于镇政府驻地明村西南约7.5公里,龙王河北岸,卢家引水渠东,东邻周家村。本村耕地面积1294亩,村民138户,440人。经济状况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发展高效农业、西瓜大棚18个,高温大棚7个,规划一个养殖小区,一次有栏只数2万多只,2005
73、北陈家村
  北陈家村村庄由来清末年间,陈氏由蓼兰镇前陈家村迁来定居,取村名破车子陈家,1995年改称北陈家村。北陈家村村口 政区人口位于万家镇驻地东北部7公里处,东临谭家村,“泽万路”贯穿两村中间,西与后孙家村、仁李家村接壤,南至北环镇路,北与店上村相邻。耕地面积1563亩,居民141户,476人。经济状况该村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等。养殖业、饲草加工发展迅速,林果业以柿子、黄金梨为主。村集
74、前洼村
  前洼村 村庄由来据石碑刻记,明洪武二年(1369),钱财茂迁此建新家园,因地势洼,取名钱家洼,后改称前洼。前洼村民宅 村庄简介位于白埠镇驻地西南约12公里处,北邻宅科王家庄梁家村,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23亩,全村368户,人口1306人。经济状况该村以发展农业、养殖业和服务业为经济重点。农业方面:有稳产高产田2000余亩,亩均粮食单产1000余公斤;经济田1400余亩,亩均产值13
75、西寨村
  西寨村 村庄由来明洪武年间,有一支兵马从此地经过,在此扎寨,取名北寨,后因村庄在张戈庄以西,又称西寨,延用至今。政区人口位于平度西部,镇政府北。东邻张戈庄,西靠矫戈庄,南连玉石头,北隔柳坡。耕地面积1580亩,居民356户,1028人。 经济状况该村以发展为工业园重点。三年以来,内资企业落户 等16家企业先后建立,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发展个体餐饮、服务业户26户,从业100余人。2005年,
76、东岳石村
  东 岳 石 村地理位置位于大泽山西麓红山头西侧北淄阳河北岸(淄阳水库北侧)。距镇驻地2公里。东与北昌村接壤,西与西岳石、岳石庄子毗邻,南与北丁家、小店隔岭相邻,北与莱州市夏邱镇相连,总面积3.7平方公里。东岳石村街道两旁的石榴树 村庄由来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部落在此定居,由此各时期皆有人居住,其村名不详。明朝初年,傅姓迁至在药石河北岸建村,定村名为药石村;后周姓迁至,在药石村东南侧建村,定村名周
77、水集二村
  水集三村 村名由来原称水沟头村,始建于明代中叶(1573~1620年)。因当时村址选在一条大水沟(原西北楼沟)的南端,故名水沟头。1949年改称水集,并划分为水集一村、水集二村、水集三村。政区人口水集二村位于莱西市中心,东临烟台路,南靠蓬莱路,西接岚上村,北至团岛路,长岛路沿村穿过。村内有瑞尔公寓、瑞尔新居,书店南公寓等住宅小区。总面积73公顷,650多户,2400多人。经济状况水集二村东方实业总
78、马连庄村
  马连庄 村庄由来明洪武元年(1368年),王姓由山西省迁来,路过此地小憩后继续东行,驭马忽然脱缰跑回原憩地,王姓遂于憩地建村,名马恋庄,后演变为马连庄。政区人口位于镇政府驻地,距莱西市区22公里,村东靠龙(龙口)水(水集)公路,村中有榆(榆科顶)院(东院上)路通过。土地总面积6207.7亩,耕地面积2204亩。2004年末有居民545户,人口1492人。经济状况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二,三产
79、柴岚村
  柴岚:据传明永乐扫北时,曾于此处放置柴草。后梁、于两姓迁于此地,经柴禾岚子而取名。柴岚村共有378户,1126口人, 917亩耕地。
80、葛家埠村
  葛家埠村村名由来明朝天启年间,王氏立村。村西为桥头村,王姓占。村后面有个土埠,葛姓占。道光17年两村合并,命名“葛家埠”村。政区人口位于院上镇驻地西南7.5公里,小沽河东岸,东临同三高速公路,西隔小沽河与平度相望。南临北辛庄,北临大(夼)古(岘)路。土地总面积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50亩。有居民185户,人口640人。经济状况充分发挥靠近小沽河、临近店埠镇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的优势,大力发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