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1、程桥街道
   程桥,1970年设为程桥公社,1983年设为程桥乡,1992年撤乡建镇,2000年3月与原竹程乡合并设立新的程桥街道。程桥街道地处南京市北郊,六合西邻。镇域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辖1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社区)。程桥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六合城8公里,距南京市区和南京港25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45公里。从南京长江大桥和二桥经雍六高速、江北大道可快捷到达。建设中的宁淮高速公
2、马鞍街道
  马鞍街道位于南京市六合县城西北郊,距省会南京市区不到30公里,南临滁河,西接程桥,东连八百桥,北至马集,水陆交通便利,宁连、宁淮、宁通等高等级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宁启铁路穿境而过,长江、滁河流经此地。形成了靠路、靠水、靠城、靠厂的独特优势。 马鞍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据明嘉靖县志记载:马鞍在棠邑之北,状似骏马,故得名。境内总面积131平方公里,有耕地4.6万亩,辖16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
3、龙袍街道
  龙袍街道位于六合县城南20公里,与闻名中外的南京栖霞山风景区隔江相望,北倚宁扬、宁连高速公路,东连仪征化纤,西与扬子石化和全国内河第一港毗邻,环抱长江、滁河黄金水道,列入规划的南京四桥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  龙袍镇地名源于一则美丽的传说: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乘舟下江南,被长江两岸风景陶醉,这位才子皇帝遂脱下龙袍饮酒吟诗。忽然,一阵旋风将龙袍卷入江中。从此,龙
4、冶山街道
  冶山街道地处江苏省南京市都市圈正北部,是南京都市圈经济影响力向北辐射的窗口。镇域面积107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冶山镇区位优势明显,东连宁扬、宁通一级公路,西接宁连高速公路,南临省级开发区—六合经济开发区,北与安徽省接壤,205国道横贯境内,距六朝古都南京40公里,距历史名城扬州64公里。冶山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有大理石、石灰石、铁矿石、莹石、白云石、凹凸棒土、矿泉水等十余种天然矿产
5、和凤镇
  和凤镇位处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南端,西临风光旖旎的石臼湖,北依景色优美的凤栖山,南与高淳县接壤,传说美丽的凤凰因仰羡臼湖美景,而落脚栖山,镇由此得名。和凤镇域面积97.02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全镇现有耕地4.87万亩,年产粮食3.6万吨以上。和凤镇为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形,属低山丘陵地区,境内有水面3万多亩,山坡地2万多亩,山水资源十分丰富。和凤镇依山临水而生,风栖山苍翠
6、石湫街道
  溧水区石湫街道。以原石湫镇的石湫、塘窦村、明觉、光明、蟹塘、社东6个居委会和东泉、向阳、三星、同心、桑元蒲、横山、九塘、上方8个村委会区域为石湫街道行政区域。石湫街道办事处驻石湫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新河北路158号。石湫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26.08平方公里,人口5.2万人,管理6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溧水县辖乡。1956年建石湫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禄口国际机场
7、固城街道
  高淳县辖镇。1949年建固城区,1957年改固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9年设镇。位于固城湖东畔,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界,距县府15公里。面积62.2平方公里,人口2.8万。西有固城湖、中有胥河贯穿,镇北双固公路通往南京,交通便利。辖蒋山、花山、田家、煤场、桥头、曙光、固城、塘坑、墙屋、双岗、双全、檀村、双进、五星、游山、安中、路西、天保、后埠、瑶园20个村委会和固城镇居委会。
8、漆桥街道
  漆桥镇位于高淳县北部,游山北麓, 早在明嘉靖年间, 漆桥镇己属高淳七市之一,据孔氏宗谱记载,宋德祜年间(1326年)孔氏五十四代子孙文昱公来此定居。另据康熙六年(1667年)衍圣委员建孔氏宗词。可见孔氏定居此地己有660多年,从定居至建祠300多年,人口逐渐增多,聚居而为集镇。 漆桥镇现有 面积53.7平方公里,人口2.64万人, 下设7个行政村,二个居委会。漆桥镇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建筑之乡、江苏省
9、阳江镇
   阳江镇是江苏省高淳县的西大门,因水阳江穿境而过得名。襟湖大桥横跨官溪河,紧邻淳溪镇。镇西境与安徽省宣州市、当涂县交界,区位优势独特。阳江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耕地10万余亩,水面5.46万亩,为高淳第一大镇。200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工农业总产值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8%。-历史文化  阳江镇古属丹阳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三国时期,
10、砖墙镇
  砖墙镇位于江苏省高淳县西南部水网圩区,西濒水阳江,离高淳县城10公里,南京国际机场56公里,南京城86公里,与宣州市水阳镇一江之隔,县道南部干线贯通全境,省道高宣公路直通宣城,万吨级货轮可直达、停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砖墙镇历史悠久,镇政府所在地相国圩筑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 的历史,是江苏省第二大古圩,素以铁相国、相国山闻名遐尔。周公故居、樨开五色、一里三相、一门三进士等古迹广为流
11、长芦街道
  长芦街道位于南京市北郊,东依滁河,南临长江,总面积40平方公里,总人口32000人。国家大型石化企业--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座落在境内,同时该镇紧邻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南京钢铁厂、南京热电厂、华能电厂等大企业,故有“都市里的乡村”之称。长芦有着悠久有文明历史,系南朝梁代江北著名的古刹-----“长芦崇福禅寺”所在地。据史-载,公元527年达摩祖师曾“一苇渡江,遂建长芦寺”。该寺与江南栖霞三寺遥遥
12、大彭镇
  大彭镇东临徐州市区、西与安徽省肖县接壤,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5.9万。是苏皖交界处政治、文化、交通、商业中心以及苏鲁豫皖农副产品集散地。 农业:现有果蔬面积1.3万亩,饲养家禽120万羽,生猪5万头,山绵羊6万只,肉兔2万只,年产貂皮1000张;建成“铜山县林业精品园”和“徐州市苗木繁育基地”两个高科技示范园并形成每年繁育黄冠梨成苗1000株、黄冠梨芽苗1万株、绿化九号和莱州仙桃芽苗1万株、藤牧
13、利国镇
  利国镇是全国有名的富铁矿产地,依托资源优势,现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集采选、炼轧一条龙配套的钢铁工业体系,一座新型的钢铁城正在崛起。目前,利国钢铁城年产钢铁290万吨,其中利国、兴达、龙远、牛头山、荣阳、镇北、荣辉、铜利等企业年产生铁180万吨,东南、鸿泰等企业年生产钢材110万吨。此外,利国地下富藏有铁、煤、天然焦、石灰石、铁矿石、耐火土、焦宝石、高铝矾土、陶资砂岩等,其中铁矿石储量约1亿吨。天然焦和
14、黄集镇
  黄集镇座落在三省两县交界处,距徐州市区35公里,郑沛、徐丰两条一级公路穿境而过,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8万亩,人口5.1万。 该镇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建筑业和三产协同发展的农业大镇。小城镇建设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设备,街道整洁、绿化亮化程度高,各种市场相对集中。.
15、刘集镇
  刘集镇位于徐州市西北10公里的徐丰公路西侧,南依霍连高速公路,西邻安徽肖县,徐张公路贯穿东西,陇海、津浦铁路在此交汇、面积83.3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 该镇煤炭资源丰富,有年产90万吨的国有煤矿一座。工业:现有工业企业51家,形成了以主导产品钼铁、氧化钼为龙头,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年产钼铁4000余吨、氧化钼500吨的江苏顺天集团产品远销美日韩德加等十个国家和地
16、柳泉镇
  柳泉镇位于微山湖东岸,距徐州市区20公里,东邻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西与沛县隔湖相望,面积105平方公里,5.8万人口。 交通:104国道及津浦铁路纵穿境内,有火车站1个,汽车站15个,水运码头7个。资源:该镇属山东丘陵的余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高度50米左右,有大小山头163座。煤炭、碱石、石灰石、水泥原料等资源丰富。农业:万亩干鲜杂果和万亩地膜花生,可年产干鲜杂果3000吨,花生80
17、柳新镇
  柳新镇南与徐州市区接壤,北靠微山湖,东临京杭大运河,西依徐丰公路,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7万。 农业:充分利用塌陷地多、滩面多、草多等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现有各类种养大户3000余个,畜禽饲养量突破300万羽(只)。 工业:现有省级企业集团6家,市级企业集团4家,形成了机械、铝制品、钢材、纺织、化工等-产品系列。以玻璃制品、机械、新型建材、卫生用品等企业形成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备。装机容量达
18、何桥镇
  何桥镇位于铜山县西北边缘的苏皖两省四县交界处,距徐州市区30公里,徐丰公路、沛肖公路、汉河公路纵横交错,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7.8万亩,人口5.1万。 农业:该镇是典型的粮食高产地区,经济作物发展已形成“南果北菜”格局,盛产苹果、山药、芦笋、牛蒡、大蒜等。芦笋是其主要出口特色菜品种,现有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5000万公斤。工业:现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3家,主要产品为乳制品、饲料和农产品
19、单集镇
  单集镇位于徐州市东部45公里处,东靠邳州市、南望观音机场、北临陇海铁路,双塔公路横贯南北,霍连高速公路在镇内留有出入口,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5万亩,人口3.3万。 境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徐洪河、禅河、柳叶河、二八河、另有占地四千亩的将墓山水库。多种经营发展迅速。常年蔬菜1.5万亩,大棚1000栋,年产量4.5万吨,有叫响大江南北的“实在人”瓜菜生产基地。并已经形成1000亩花椒,1000亩冬
20、房村镇
  房村镇位于徐州市东南部,东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及睢宁县,南与安徽省灵璧县接壤,面积85.5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4.2万人口。 该镇为黄河冲击平原,镇域范围由故黄河堰分为堰上、堰下两个区域,高程相差2.5米左右,土地承载力8-12吨。该镇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现已形成1万亩浅水藕、5000亩豌豆、5000亩四季苔韭菜、5000亩“黄冠”梨、3000亩花椒、400万羽家禽、4万只羊(其中波尔
21、茅村镇
  茅村镇位于徐州市北邻8公里处,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6.5万。 该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全国罕见的汉画像石、北洞山汉墓、蔡王文物遗址、司马桓魁墓等。其中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无锡太湖、南京古城墙被列为江苏“四宝”之一。全镇以不老河为界分成南、北两大块,北部为丘陵,地势偏高,宜林宜果;南部为平原,路渠林网配套,是大面积稻麦两熟产区。主要河流有京杭大运河、不老河、龙须河和梁山河、境内河流总长32.
22、鹿楼镇
  沛县辖镇。1957年建鹿楼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50.4平方公里,人口3.2万。丰沛公路从镇中穿过,大沙河纵贯南北。辖鹿楼、房庄、施楼、谭寨、陈新庄、卢楼、黄楼、赵庄、杜桥、朱瓦屋、宋庵、魏花园、柳园子、邱庄1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所产“红富士”苹果及花生销往全国各地,养牛、养羊、养猪历史悠久。.
23、八路镇
  邳州市辖镇。1953年属十一区,1957年建八路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14公里。面积67.5平方公里,人口4.4万。邳睢、土八、议新公路从境内纵横穿过,房亭河、房南河、利民河、混泥沟纵横交汇。徐洪河斜贯西北、东南。辖八路、南赵、李巷、山北、唐山、侯营、刘集、招贤、祠堂、拨补营、临河、十里店、院墙、杨庄、仲滩、高滩、钟庄、张圩、张湾、曹园、香埠
24、岔河镇
  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位于苏北鲁南两省交界,地属苏北.大平原,全境南北长9.8公里,东西宽7.3公里,总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b万亩,镇下辖12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人口 4.2万人,是邳州西北部中心重镇。历史悠久,人文汇萃。岔河镇是大墩子文化的发祥地,其文明史在6000年以上。历史文化遗迹众多,著名的有汉代张良桥、唐代兴化院等。现存遗迹8处,著名的良壁古槐,树龄在一千多年以上,相传唐代尉迟
25、铁富镇
  邳州市辖镇。1949年属三区,1957年建铁佛寺乡,1958年改公社,1965年更名铁富公社,1983年建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6.3万。310国道和204省道、邳苍公路在境内交会通过。辖铁富、石庄、朱红埠、汤庄、北冯场、周楼、朱滩、瓦房、麻墩、小麻墩、四合、北姚庄、响水溜、南冯场、小营、张道口、汤楼、沟上,油坊、黄庙、前于、后于、冯圩、宋庄、胡滩
26、邹庄镇
  邳州市辖镇。1953年属六区,1957年建邹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34公里。面积72.2平方公里,人口5万。邳苍公路过境,自东向西有沙沟、武河、小涑河、燕子河、邳苍分洪道、三沟河、柴沟河等11条跨省河道。辖邹庄、石东、石西、孟楼、红圈、秦滩、至马滩、古宅、薛埠、尚宅、邹埠、卞湖、西卞、葛家、西沙埠、北沙埠、丁滩、汉庄、孙滩、呦山、孟桥、孟庄、
27、赵墩镇
  邳州市辖乡。1957年建赵墩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建乡。位于市境中部,京杭运河西岸,距市区9.5公里。面积65.3平方公里,人口4万。陇海铁路、徐连公路过境。辖赵墩、沈场、郭口、阎家、前刘、中刘、古庄、天庙、城河、过河、毛湖、唐湖、兴店、更厅、徐集、彭湖、衡楼17个村委会。乡办工业有缫丝厂、砂轮厂、矿泉水厂等。农业以种养业为主,为邳州市粮食、桑蚕先进乡。.
28、占城镇
  邳州市辖镇。1953年为占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1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邳、睢、铜3市县交界处,距市区25公里。面积51.2平方公里,人口3.5万。青年路过境,占新、占薛、泗八公路通往境外。辖大陵、许集、聂老庄、高集、胡井、进德、李园、冯邵、魏楼、王楼、小山、后园、糖坊、占东、占城、陈庄、罗城、石厘18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所产贡菜苔干远销国内外。乡镇企业有化工、机
29、燕子埠镇
  邳州市辖乡。江苏省粮食生产基地。1953年为十六区,1957年建燕子埠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40公里。面积77.2平方公里,人口3.1万。棠台公路过境,310国道从乡南境通过,车台公路从乡东境通过,北部伊家河通京杭运河。辖燕子埠、韩寺、徐洼、东佛头、西佛头、东棠棣埠、西棠棣埠、茅寺、扒山、徐庄、尤村、大吴、小吴、黑山、刘官庄、石韩、陈黄楼、范庄、花山、郭庄、岗
30、戴庄镇
  邳州市辖乡。1953年属五区,1956年属岔河区,1957年建戴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30公里。面积70.6平方公里,人口4.8万。310国道过境,西濒中运河,中有老西河纵贯南北,东临邳苍分洪道。辖倚东、倚西、沙庄、滕湖、东黄石、周营、林庄、杨桥、皂树、戴庄、山窝、营子、山头、李圩、良城、火石埠、后浦、北杨庄18个村委会。戴庄码头年吞吐量达200万吨。火石
31、宿羊山镇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大蒜为宿羊山的主产业,常年种植大蒜8万亩,以宿羊山为中心的大蒜连片种植辐射面积已达70万亩,面积居中国第一。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中国大蒜第一镇,宿羊山镇是全国十五家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东临开放城市连云港,西依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西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北距临沂机场100公里,东距连云港白
32、四户镇
  邳州市辖镇。1953年属岔河区,1957年建四户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7年建四户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35公里。面积79.5平方公里,人口4.7万。林四、邹四、四马公路过境,西河、汶河、紫沟河流经境内。辖四户、高板桥、杜庄、顾桥、找埠、夏墩、三王庄、赵家、栗家、道口、北竹园、白马寺、凤凰庄、沟涯、苏岗、北桃园、石羊、董塘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生产石膏、脱水菜、优质汶河系列
33、新河镇
  邳州市辖镇。1953年属土山区,1957年建胡圩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新河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4公里。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3.2万。新八、新新公路和双杨河过境。辖胡圩、林场、吴洼、李洼、大炉店、陈集、阎老庄、薛湖、袁场、新庄、煎庙、栗沟、栗营、新河、陈滩、杲楼、梨园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水稻,养殖业以水产、畜禽为主。.
34、八义集镇
  邳州市辖镇。民国初年为八义集市,1953年为八义集区,1957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2.5公里。面积62.4万平方公里,人口4.6万。陇海铁路过境,南傍徐洪河,东有八义集航道入京杭运河,还有3条公路从境内交会通过。辖堰西、新民、车站、石横、大耿庄、枣园、荃子、单庄、张公、潭洼、苗楼、荣庄、山前、山后、河涯、赵庄、街东、窑西18个村委会。乡镇
35、邢楼镇
  邳州市邢楼镇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距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连云港80公里,西至五省通衢交通枢纽徐州市60公里,并与京杭大运河、东陇海铁路相毗邻。全镇18个行政村,人口4.7万,耕地10万亩,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家园。   该镇面积96.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河清水秀,现已发展50个大中型养牛场,目前全镇养肉牛8000头,奶牛500头。2004年计划发展到100
36、邳城镇
  邳州市辖镇。民国初年为邳县城厢市,1938年建邳城镇,1957年改邳城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析建邳城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8公里。面积48.3平方公里,人口4.5万。有公路连结310国道、204省道,东部城河为五级航道。辖邳城、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山、石顶、艾山、太平、汤家、山岭、西新庄、下河涯、棋村、坡里、双庙、草寺、刘渡口、河滩、吕滩
37、王鲍镇
  王鲍镇位于启东市西部,由原聚南乡和王鲍乡合并而成,因纪念革命烈士王澄、鲍志椿而命名。总面积55平方公里,总人口46700人,镇政府驻地聚星镇,下辖14个行政村。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镇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下,一直被称作老区的王鲍镇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走到了启东改革发展的前列。在农业方面,我镇一直是一熟棉花一熟麦的单一农业经济。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镇实
38、合作镇
  启东市辖乡。1957年建合作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12.9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2.6万。圩(角)志(良)公路穿越境内与少直公路相交,通启河、红阳河纵横交错于中部。辖得胜、南胜、德元、斜港、兴隆、协隆、达育、陆元、曹西、周云、保田、悦西、曹家镇、居仁、杨同、富南、洋桥、林元18个村委会和曹家镇居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产玉米、棉花、豆类等。.
39、海复镇
  海复镇位于启东市中部,北与吕四港镇相接,南距汇龙镇23公里。面积37.4平方公里,耕地29522亩,人口29465人。苏211线纵贯全境,境内有蒿枝港河、头兴港河等河流,交通便捷。1999年,海复镇被江苏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心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3.45亿元,财政总收入14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120元。海复,“本归吕四场,三百年前坍成洋,后来又复渐渐涨”(王康寿20世纪20年代著《垦
40、三厂工业园区(三厂街道)
  海门市三厂工业园区(三厂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地处美丽富饶的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交汇点的核心区域,南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三厂因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在此创办“大生三厂”而得名,是近代民族轻工业的发源地。园区总面积34.78平方公里,人口53520人,下辖3个社区、9个行政村。2012年底,根据海门市新一轮行政区划的调整,三厂成为海门市的东城区,设立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