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18]
681、东皂户村
  东皂户村 东皂户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南2.6公里处。村域面积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0.5亩。 据传,明末王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设灶熬盐,耕种灶地,故名王家灶户。民国时因相邻有三个灶户,该村在东,改称东灶户。解放后“灶”演变为“皂”。东皂户村现有居民102亩,人口280人,以王姓居民为主。东皂户村地处丘陵,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地瓜等。2004年,
682、周家河村
  周家河村 周家河村位于青岛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驻地偏东北一公里处,是个依山傍海,绿树环绕,气候宜人的美丽村庄。周家河村原名周家庄, 1993年青岛市地名改革后更名周家河。该村曾隶属琅琊镇,2001年2月15日经乡镇合并后划分到青岛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周家河村东西1500米,南北1300米,村东、西、北三面依山,南临大海,村内外空气清爽,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村西有一条小河南北贯通,向南直通入海
683、岳宅村
  岳宅村 岳宅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北3.7公里,黄道山东北麓。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8.84亩。 据传,该村历史悠久,原为岳姓所立,名岳宅。明中期王姓从江苏海州迁此定居,村名未变,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城》称岳宅。该村现有居民209户,人口657人。该村现有居民209户,人口657人,以王姓居民较多,董姓、陈姓、毕姓居民较少。岳宅村北处山岭,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
684、黄道山村
  黄道山村黄道山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北3.2公里,黄道山北麓。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0亩,山林面积560亩。 据《丁氏家乘》载,明初丁推后人由丁家大村(今大村镇大村)迁此立村。相传,初因耕种官田,取名丁家官庄。明末,路姓从江苏海州迁入,后杂姓增多,因地处黄道山北麓,改称黄道山后。解放后称黄道山。现黄道山村有居民91户,265人,以王姓居多,还有路姓、陈姓、季姓等居民。黄
685、尹家山村
  尹家山村 尹家山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南2.9公里,张(张家楼)桃(桃园)路西侧,陈家贡湾东北岸。村域面积0.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8亩,滩涂20亩。 据传,明末尹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村后有山,故名尹家山村,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尹家山。尹家山现有居民82户,人口280人,除王姓居民外,还有古姓小数居民。尹家山地处洼地,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
686、北皂户村
  北皂户村 皂户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南1.5公里处,西邻镇驻地东部新区,村域面积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亩。 据传,明末王姓从附近大灶户(今琅琊镇大皂户村)迁此立村。因设灶熬盐,并耕种灶地,且位于陈家灶户北,村庄小,故北小灶灶户。民国时称北灶户,解放后演变成北皂户。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小北灶户。北皂户村现有居民66户,人口205人。除王姓居民外,还有孟姓、毕姓、季姓等
687、夏家村
  夏家村 夏家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南2.9公里,东临龙湾。村域面积2.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20亩。据传,明洪武年间,夏好学从江苏海州荡芦村迁此立村。取名夏家村。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夏家村。夏家村现有居民308户,人口930人。除夏姓居民外,尚有王姓、熊姓、安姓、董姓、卢姓、杨姓等少数居民。夏家村半岭半洼,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2004年,
688、大皂户村
  大皂户 大皂户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南2.1公里、张(张家楼)桃(桃园)公路东侧。村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48亩。 据传,明末陈姓从江苏海州荡芦村迁此立村。因设灶熬盐,耕地灶地,故名陈家灶户。民国时因相邻有三个灶户(村),该村最大,改称大灶户。解放后演变为大皂户。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陈家灶户。现大皂户村有居民152户,人口467人。除陈姓外,王姓居民地多。大皂户
689、季家岭村
  季家岭村 季家岭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南2.8公里,张(张家楼)桃(桃园)路东侧,陈家贡海湾东北岸。村域面积0.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5亩。 据传,明初季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坐落岭上,故名季家岭。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季家岭,季家岭现有居民94户,人口300人,以季姓为主。季家岭半岭半洼,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200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267
690、台东头村
  台东头村   台东头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南7.6公里,琅琊台东麓。辖吴家屯自然村。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8.31亩。   据传,明初肖姓从江苏海州沧郎村迁此立村。因位于琅琊台东,故名台东头村。明初吴姓从附近夏河城迁至台东头北0.5公里处立村,因耕种屯地,故名吴家屯。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台东头、吴家屯。该村现有居民159户,人口600人,以肖姓、吴姓居民较多,
691、东桥子村
  东桥子村 东桥子村位于琅琊台度假区驻地西南1公里,琅琊镇驻地以东4公里,是琅琊台度假区内的重要村庄。据考,明永乐年间,王姓从江苏海州迁来立村,因附近有东、西两座小桥,该村靠近东桥,故名东桥子。现有居民202户,708口人,以王姓居多。还有初姓,卜姓,肖姓,陈姓等少数居民。村域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20亩,山林1200亩,海滩500亩,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南有闻名遐迩的龙王溜横卧村前。该村地
692、斋堂岛村
  斋堂岛村 斋堂岛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南9.5公里,与琅琊台隔海相望,岛屿面积0.4平方公里。 据传,清末石、肖两姓分别从陆地石家村和台东头村迁此立村,取名斋堂岛。分斋堂岛中岛、斋堂岛南岛(亦称前岛)、斋堂岛北岛(亦称北岛)三个自然村。现统称斋堂岛,该岛现有居民378户,人口1048人,主要有石姓、肖姓居民。斋堂岛村四面环海,隔岸0.9公里,以渔业为主。村民主要从事海洋捕捞、海产品养殖和
693、小东岭村
  小东岭村小东岭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北1.3公里处,与镇驻地东部新区相连。村域总面积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2亩。 据传,明末王姓从附近东桥子(今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东桥子村)迁此立村。因地处山岭,村小,且位于夏河城东,故名小东岭。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小东岭。小东岭村现有居民72户,240人,王姓较多,刘姓较少。小东岭村地处丘岭,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
694、北山村
  北山村 北山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北1.9公里,库山南麓。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3亩。 据传,清朝初期,杨、李等姓分别从夏河城、刘家村迁此立村。因有山沟形似象鼻,故名象鼻沟。1958年,又因位于镇驻地以北且靠山,改称北山。现北山村共65户,人口192人,多为杨姓、李姓、刘姓、张姓居民。北山村地处山岭,以农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花生、玉米、大豆、地瓜等。近年来,该村通过对
695、刘家屯村
  刘家屯村刘家屯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北3.4公里,库山西北麓。村域面积0.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5亩。 据《灵山卫志》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诏书卫所屯田,此处属夏河城所(今琅琊镇夏河城自然村)管辖七屯之一,由刘姓居民从附近刘家村(今琅琊镇刘前、刘北、安子三村)迁此屯垦,故名。现刘家屯有居民58户,152人。除刘姓居民外,还有杨姓、李姓等少数居民。刘家屯村地处丘陵,以农业为
696、五龙沟村
  五龙沟村五龙沟村位于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北4.7公里,牛蹄山西麓,五龙沟水库北侧。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8.28亩。 据传,明洪武年间,刘、王二姓从登州府迁来立村。因此地有五条山沟、状如龙,故名五龙沟,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城》称五龙沟,该村现有居民154户,人口449人,除刘姓、王姓居民外,还有杜姓、于姓、石姓、肖姓等少数居民。 五龙沟村地处山岭,农、林、牧、渔并重,以
697、河东村
  河东村 河东村位于泊里镇驻地。村北靠2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南临黄海,离贡口及海滨大道仅6公里。 村庄新貌 据传,清道光抄本《程氏谱书》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程氏六公由安徽徽州迁此立村。相传因地势低洼,有水泊,故名程家泊。《海曲许氏支谱》载:清乾隆年间,许氏十世二支四公许有良,由日照许家园迁来,娶程氏为妻,程氏将村宅送许氏一半,故又称许半街,后杂姓增多改称泊子街,亦称泊里或泊儿,清中期
698、河西村
  河西村 河西村位于泊里镇西南2.5公里处。往北3公里是同三高速公路,向南10公里是远近闻名的董家口,东紧靠204国道,西北3公里处是同三高速路出口。村现有耕地341亩、果园90亩。 村庄新貌 据传,明洪武年初,安氏祖先安宁洲从江苏海州迁至此处立村,原从塔山东边往南有一条小河,直流入南海,该河经过本村东边,故村名为小河西村,1996年改为河西村。现该村有68户,248人,除安姓外,尚有封姓、
699、河南村
  河南村 河南村位于泊里镇驻地,地处平原,是胶南市的前身——藏马县县城所在地。泊里河南村交通便利,紧靠204国道,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口3千米。该村自古有泊里南大门之称,向南10千米通往董家口码头,是目前在建的鲁能集团和董家口港的主要通道。该村村域东西2.2千米、南北1.5千米,面积3.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0亩。现有居民280户,人口834人。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程氏六公由安徽徽州迁此
700、河北村
  河北村 河北村位于泊里镇驻地,地处平原。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1.8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0亩。有居民532户、人口1534人。河北村距同三高速公路泊里出口1公里,交通便利,是胶南市第二中学所在地。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程氏六公由安徽徽州迁此立村。因地势低洼有水泊,故名程家泊。清乾隆年间,许氏十世二支四公许有良由日照许家园迁此,娶程氏为妻,程氏将村宅送许一半,帮又称“
701、草桥村
  草桥村 草桥村位于泊里镇驻地西北2.5千米。村后为同三高速公路,村前204国道,西南为同三高速公路泊里出口。村域东西3.5千米、南北2千米,面积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9亩,其中粮田面积635亩、林地面积250亩。据传,明洪武年间,滕、于两家自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此地是诸城通往海口的要道,河上有桥,河滩荒草茂盛,故名草桥。据《中国历史图集》标注,金大定29年(公元1189年)诸城设草桥镇,又据清乾
702、邱家庄村
  邱家庄村 邱家庄村位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公里处,向东与磊石村、后松元村、前松元村、程家庄村农田接壤,向南与崔家庄农田接壤,向北与蒋家庄、乜家庄农田接壤,向西100米为二0四国道。村域东西3公里,南北2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73亩,果园花卉441亩。 据传,明初邱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取名邱家庄,清光道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邱家庄。现邱家庄有350户,1148口人,有
703、程家庄村
  程家庄村 程家庄位于泊里镇驻地东1公里。村域东西0.38公里、南北0.33公里,面积0.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0亩。张泊路穿街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村庄大道 据传,明永乐二年,程姓兄弟迁此建程家庄,后程姓兄弟外迁,成为现在多姓聚居村。村内丁姓居多,村内还有山姓、连姓、刘姓和崔姓等居民。据说,清朝乾隆年间,丁家丁民祖曾在京城做过官,后任山东道台。村内有一下马石。程家庄现有居民162户、人口
704、尹家村
  尹家村 尹家村位于泊里镇驻地东3公里,地处平原。村域东西1.2公里、南北2.1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85亩,其中粮田面积989亩。张泊公路由村后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据传,明洪武二年,尹氏十世先祖尹在富由日照市夹仓村迁此立村。该村现有居民283户、人口956人,除尹姓居民外,尚有丁姓、王姓、董姓、牛姓、谭姓、季姓等居民在此居住。尹家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解放后该村农业经济逐年发展,
705、马家庄村
  马家庄村马家庄村位于泊里镇驻地东南3.2公里,泊(里)贡(口)公路西侧。村域东西1.4公里、南北1.8公里,面积2.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95亩、果园桑园300亩。 据传,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马姓由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取名马家庄。该村现有居民480户、人口1521人。除马姓居民外,尚有臧姓、安姓、杜姓、尹姓、郑姓、王姓、仉姓等20多个姓氏居民在此居住。历史上中国0人的鲜血曾浸染了这片热
706、尹家圈村
  尹家圈村 尹家圈村位于泊里镇驻地南7公里,泊(里)贡(口)线西侧,地处丘陵。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2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 据传,明初尹氏先祖由江苏海州荡芦村迁此立村。该村后倚子良山,前抱大海、西为丘陵,周围环绕,故人好称“椅子圈”,后更名为尹家圈。尹家圈村现有居民550户、人口1913人。除安、王、董、徐四大姓氏外、还有李、陈、丁、尹等14姓氏居民。村中有古树银杏一棵。尹家
707、贡口村
  贡口村 贡口村位于泊里镇驻地南6千米。贡口紧靠陈家贡海湾,屋沿海村庄。村域东西0.5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0.7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065亩。贡口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村西为泊(里)贡(口)线,村东由贡口拦海坝直通琅琊,村前为造船产业基地。据传,明初陈晴、陈节二兄弟由今胶南市琅琊镇大皂户村迁此立村。因耕种官田,取名陈家官庄。陈氏诸先祖在龙口庄择地而居,子孙繁衍而立贡口村。贡口村现有
708、常河店村
  常河店村 常河店村位于泊里镇驻地南4公里处,东临泊尧路,滨海大道经村后而过。村东西1.4公里,南北2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50亩。据《海曲许氏支谱》记载,清嘉庆年间,许氏十三世迁到此地立村,因村西有河常年流水,村中有许多店房,故名“常河店”,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亦称常河店。常河店村现有居民328户,人口1041人,以耿姓为主,尚有李姓、许姓、高姓、毛姓、陈姓、徐
709、蟠龙庵村
  蟠龙庵村 蟠龙庵村位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4.8公里处,村域面积0.15平方公里。蟠龙庵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也很便利,村北1.5公里处是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与郝李路接壤,村往南2公里与204国道相接。相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叔侄2人,由江苏海州荡芦村三槐堂迁此立村,因此地山岭盘旋曲折,形如蟠龙,又因有庵,故名。该村东边有条小河,长年流水,河西边绿竹茂盛,在竹林西侧,有一棵古银杏,约计有600
710、西封家村
  西封家村 西封家村位于泊里镇驻地西南四公里处,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1.2公里,其中耕地1200亩。西封家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就在该村望海岭处,省道穿越该村大岭与望海岭处,204国道途经该村村南,可以直通村庄。 村内主街道 据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封氏先祖封时新及儿子封威、封权自海州荡芦村(今江苏省东海市)迁此择地而居建立封家村,后来因为人口多将部分人口迁
711、菜园村
  菜园村 菜园村位于泊里镇驻地西南12公里的平原地区,西靠白马河,东靠旺山。村域东西3.5公里、南北1.2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27亩。村西是市级海塔路,可连接2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据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郭汉伦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并以种菜为主,故取名郭家菜园;后有徐姓、刘姓、雷姓、周姓等许多姓居民相继迁来,分别构成了九个自然村。1962年因发洪水,随并为西岭、下庄、东
712、营里村
  营里村 营里村位于泊里镇驻地以西10公里处。村域东西3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60亩,果园130亩,树林450亩。该村人口960人,是典型的农业村。 据说,明洪武二年,徐姓祖先由江苏海州荡芦村迁来,后李、陈、周、刘等姓陆续迁来,形成村庄。此地是古代旧兵营址,又因徐姓迁来较早,且徐姓人较多,故立村名“徐家营”,后称营里。营里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近年来,该村在对农业产业
713、信阳一村
  信阳一村 信阳一村位于泊里镇驻地西南10公里处。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2.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9亩,滩涂400亩。信阳一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靠204国道及同三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信阳是一个距今有1031年的历史古镇,古代称信阳为信阳场,近代也曾称小场。1962年前属一个村,1962年1月划分为小场一村、小场二村、小场三村、小场四村四个自然村,1972年因小场二村经济落后,与一
714、信阳三村
  信阳三村信阳三村位于泊里镇驻地西南10公里处。村域东西1公里、南北2公里,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40亩,滩涂21亩。信阳三村地理位置优越, 204国道从村中穿过,紧靠同三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信阳是一个距今有1031年的历史旧镇,古代称信阳为信阳场,近代也曾称小场。1962年前属一个村,1962年1月分为小场一村、小场二村、小场三村、小场四村。1972年后因撤乡镇改为信阳三村。现信阳三村
715、信阳二村
  信阳二村 信阳二村位于泊里镇西南10公里处,是原信阳镇驻地行政村庄之一。村域东西0.4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2亩,板栗30亩,林地300亩。信阳二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204国道沿村北而过,南1公里为黄海海域。是胶东半岛与鲁南、苏北一带陆地交通的必经之地。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及《诸城县志》记载,此地为宋金信阳镇,历代设盐课大使专管盐场。元、明、清、民国均称
716、雹泉庙村
  雹泉庙村雹泉庙村位于大场镇驻地东北2.1公里处,吉利河西畔,村域东西0.6公里,南北0.5公里,全村共有居民121户,人口398人,耕地面积587亩。村西有黄大公路通过,交通便利。据传,明末,泊里红石村的陈辉和塔山店子村的刘玉迁此立村,因村里有一雹泉庙,故名雹泉庙村。在庙门口处有两棵四人合围的“植物活化石”——银杏树,传说,当年乾隆私访到此,曾亲笔题匾“歇马亭”。村里除陈、刘两姓居民外,还有张、李
717、西老窝村
  西老窝村西老窝村位于大场镇驻地西3.5公里处,村域东西1.1公里,南北1.8公里,面积1.98平方公里。村前有一省道通过,交通十分便利。据传,清朝康熙年间,徐昌从今大场村迁此,因当地全是竹园、树林,树上的乌鸦很多,故名老鸦窝村,后因在前老窝西侧,改名为西老窝村。该村现有居民60户,人口200人,90%以上为徐姓,还有少数安、陈、丁、刘、王、李姓居民。现有耕地480亩,多为丘陵。该村素有北方“绿茶之
718、凤凰庄村
  凤凰庄村凤凰庄村位于镇政府西北3.5公里处,地处丘岭,有耕地1120亩,东0.5公里为苏家庄,西0.5公里为西丁家庄,设有镇环路通过三个村庄,被当地人们称为北“三庄”。据《徐氏支谱》记载,明朝中期,徐泰后人由今大场村迁此立村,相传曾有凤凰落地,遂取名为凤凰庄,后因地势低洼,四周环岭,两条深沟将村子与东南西三面阻断,从四周观看村落处于最低处,就改名窝洛子。1980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凤凰庄。该村现
719、凤墩村
  凤墩村凤墩村位于大场镇驻地南0.5公里处,共有居民496户,人口17360人,耕地1713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5130元。凤墩村东西均靠河流,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在60—90年代,是胶南市的产粮大村,被胶南市评为“优秀文明村庄”。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的种植业、养殖业都相继兴起。2002年,青岛孵化海藻有限公司在凤墩村落户,先后又有青岛浩昌制帽厂、韩苑制帽厂等企业落户该村,
720、魏家湾村
  魏家湾村魏家湾村位于大场镇东南3.1公里,东西2.2公里,南北1.2公里,面积2.6公里,耕地1327亩。该村位于郝(疃)李(家坡)公路西侧。丰产河东岸,北靠同三高速公路,西500米为同三高速公路出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魏氏由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处于洼地多湾处,故名魏家湾。魏家湾村现有居民348户,人口1100人,除魏姓居民外,还有部分徐、李姓居民和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