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35]
1361、小官庄村
  小官庄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西约3公里,烟台----汕头公路北侧,村势西高东低。西、南两面为埠岭,东、北两面为平原,块状聚落。明洪武二年(1369),川籍移民王文礼由调山埠迁此另建家园,因村傍大官庄,户数又少,故取名小官庄。小官庄村文明大街 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800亩,农民149户,404人。经济状况以发展农业为主。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57万元,经济总收入619万元,人均所得5450元。
1362、小灰埠村
  小灰埠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南1公里。威乌(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北侧,高速路口西侧,长方形聚落。乾隆十九年(1754)建村,此处原为灰埠村的墓地,看守人徐之思在此居住,后繁衍成村,因隶属灰埠村,故称小灰埠。政区人口小灰埠村位于镇驻地南部约2公里,全村耕地面积528亩,农民213户,706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80户农民从事运输、塑料收购等第三产业,从业数达到300人。2005年全
1363、闫家村
  闫家村 村庄由来明万历年间,董姓由昌邑 ①迁此建村,取名董家老庄子,后简称董家;孙姓由孔家村至此村旁定居,取名孙家;明天启年间,阎九常由回里村至孙家定居,又以阎姓取名。1955年,董家、孙家、阎家三村合并统称阎家。闫家村主街 政区人口位于新河镇驻地北5公里。东临三苗家村,西靠胶莱河,南隔淄阳河、大莱龙铁路接綦家村,北靠胶莱河。耕地面积580亩,居民120户,440人。闫家村村委办公室 经济状况该村
1364、院后刘村
  院后刘村 村庄由来明洪武年间,刘强、刘振由四川省铁狮子刘家至山东掖县八里庄居住,刘振双从八里庄迁此建村,取名刘家。后有一明朝官吏在赵家建花园后,改名院后刘家。院后刘村村企业 政区人口位于新河镇驻地东2公里。东临南崔家村,西靠603省道接郭刘村,南连花院赵家村,北隔206国道接宁家村。耕地面积407亩,居民60户,180人。经济状况该村以抓好农业打基础,发展第二产业。兴办标准件厂、模具厂等村办企业,
1365、中炉村
  中炉村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南约10公里,带状聚落。明崇祯十一年,李启由四川至此定居,躬耕为生,成村落后,取名前李家,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南有前炉、北靠后炉,村落在两村中间,改名为中炉。政区人口中炉村位于镇驻地南部,全村耕地面积459亩,农民52户,162人。经济状况以种植为主。全村有个体企业2个。 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80万元,经济总收入156万元,人均所得5279元。 中炉
1366、北孙家村
  北孙家村村庄由来明洪武年间,川籍移民孙姓至此安居,村旁有个形如盆状土坑,故名盆里孙家。明末,候姓由吴家村至此相依建村,取名候家。1957年两村合并,统称孙家。为与相邻孙家相区别,1958年改为北孙家。北孙家村养鸡场 政区人口位于新河镇驻地以南2公里。东临房家村,西靠新仲家村,南连谷家村,北接前高家村。耕地面积1430亩,居民171户,629人。经济状况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体,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
1367、北肖家村
  北肖家村 村名由来原来是两个自然村。肖家,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西南约4公里,威乌(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北侧,方形聚落。北肖家村庄一角 明洪武二年(1369),川籍移民肖百信离乡背井迁此安家,取名肖家。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以冠加方位法于1982年更名为北肖家。孙家庄,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西南约4公里,威乌(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北侧,块状聚落,明洪武年间,孙姓建村,以姓取名孙家庄。后来并于北肖
1368、埠后村
  埠后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西南约4公里,烟台----汕头公路南侧,不规则块状聚落。明洪武二年(1369),川籍移民刘芝明兄弟二人徙居此地新建家园,因村前有个土埠,故村以所处位置得称。政区人口三埠村位于镇驻地西南部,264省道以南。全村耕地面积1700亩,农民229户,741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全村有1户农村从事塑料加工,从业人数5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85万元,经济总收入526
1369、陈埠李家村
  陈埠李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东南3公里。块庄聚落,东面埠岭,三面平原。明洪武二年(1369),川籍移民李氏徙居此地,因村东有个埠子,人们俗称陈埠,故村以埠名与姓氏得称陈埠李家。政区人口全村粮食面积1935亩,农民110户,411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30万元,经济总收入447万元,人均所得5265元。
1370、城子北村
  城子北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约9公里,淄阳河南畔,块状聚落,是境内最大的、建村最早的村庄。农历一、六逢集。据官氏祖谱记载,南宋高宗时(1127年),官继生由河南上蔡县迁此居住,他姓也相继迁入,繁衍成村,因此处有汉置卢乡县城,故取名城子。1945年始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行政村,分别冠以“城子”。城子北村庄一角 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1168亩,农民192户,558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
1371、城子西村
  城子西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约9公里,淄阳河南畔,块状聚落,是境内最大的、建村最早的村庄。农历一、六逢集。据官氏祖谱记载,南宋高宗时(1127年),官继生由河南上蔡县迁此居住,他姓也相继迁入,繁衍成村,因此处有汉置卢乡县城,故取名城子。1945年始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行政村,分别冠以“城子”。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1182亩,农民173户,560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30户农
1372、东侯家村
  东侯家村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东约6公里,界山东脚下,聚落为块状。西、北两面是丘陵,东、南两面是平原。明洪武二年(1369),侯姓择其地安家,成村落后,以姓取名侯家。村内侯姓虽已断后,村名沿旧。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东侯家。村西“桃花山”上出土的“汉王舍人碑”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九冢”为汉代9个大坟墓,前已经进行过挖掘,有石羊门等文物现存平度博物馆。政区人口全村耕地
1373、东潘家村
  东潘家村是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新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283116261。
1374、东邵家村
  东邵家 地理位置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南约9.5公里,淄阳河南岸,块状聚落。村名由来据张氏祖谱记载,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始祖张锡福由四川迁来拓荒建村,以姓取名张家庄,后邵永千从南城戈庄迁入,成为主姓,故改称邵家疃。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东邵家。政区人口东邵家村位于镇驻地东南约14公里,全村耕地面积8508亩,农民98户,302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个体企
1375、东王哥庄村
  东王哥庄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南约4.5公里。地半丘陵平原,块状聚落。明洪武二年(1369),王姓哥俩从四川狮子王家迁此建家立村,故名王哥庄。1959年分为两个自然村。冠加方位始得今称。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660亩,农民90户,279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10户农民从事运输业,从业数达到40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10万元,经济总收入254万元,人均所得5300元。 东王哥庄桃
1376、庚家村
  庚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南4公里,块状聚落,北依埠岭,南临淄阳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川籍移民庚文超等徙此安居,繁衍生息,成村落后,以姓取名庚家。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640亩,农民77户,280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40户农民从事运输业,从业数达到70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10万元,经济总收入224万元,人均所得5150元。 庚家村花生种植基地 社会事业 1
1377、顾家村
  顾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南约6公里,灰平路西侧,淄阳河北岸。农历四、九集市,长方形聚落485户,1570人,耕地面积2650亩。明永乐二年(1404年),川籍移民顾成从成都峨嵋县杏花村至此居住,以姓取名顾家。清初即有翻砂业传统工艺。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3150亩,农民502户,1605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300万元,经济总收入4016万元,人均所得53
1378、后炉村
  后炉村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南约9.5公里,北依公路南临套河,长方形聚落。明天启六年(1626年)王国士兄弟三人由掖县五官村至此居住,以生炉打铁为业,故名炉里屯。清光绪三年(1887年),改为后炉。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1780亩,农民143户,398人。经济状况以发展农业为主。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10万元,经济总收入400万元,人均所得5224元。 后炉村经济林带 社会事业固定电话6
1379、蒋家村
  蒋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南约8公里,淄阳河北畔,平原地,长方形聚落。据蒋氏祖谱载,明洪武五年(1372年),始祖蒋文、蒋武、蒋祯、蒋佑四兄弟由宗家埠迁此立村,故得名蒋家。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960亩,农民181户,501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60万元,经济总收入819万元,人均所得5269元。 蒋家村林瓜间作生产 社会事业固定电话180部,有线电视110
1380、界山潘家村
  界山潘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东约4公里,界山西脚下。地处半丘陵半平原,块状聚落。 据潘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始祖潘健由潘家洼村迁出至此另辟村落,因村立在贾家村后,故以姓和方位取名后潘家。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以靠界山为据于1982年更名界山潘家。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806亩,农民238户,708人。经济状况以发展农业为主。有村集体企业1处,年产值2万元,利税1万元,
1381、老洼姜家村
  老洼姜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南约4公里,小辽河河由村南西流。明万历十八年(1385),姜伟龙、姜华龙从龙头姜家搬此另建家园,此处荒无人烟,地势涝洼,故名老洼姜家。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农民181户,546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全村有10户农村从事养殖业,从业人数20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20万元,经济总收入441万元,人均所得5242元。优势产业大拱棚韭菜奔富路该村农
1382、吕家集村
  吕家集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西南约9公里,双山河北岸,新昌路经过该村,聚落呈长方形。农历三、八集市。明洪武二年(1369)川籍移民吕天宫迁此定居,取名大吕屯,设集日后改名为吕家集,相继黄、李、孙、郭、马、房、王、白、刘、胡等姓在村周围建立了三家屯、刘家后、郭家庄三村,后统称吕家集。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3853亩,农民515户,1739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20户农民从事养殖业,从
1383、曲家村
  曲家村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南约8公里,泽河西岸,新昌路北侧,平原洼地,带状聚落,东北西南走向。据曲氏族谱载,明崇祯六年(1633年),曲九福、曲九伟、曲九香、曲九庆兄弟为逃避兵乱由莱州郑村至此居住,取名曲家。因村中有个湾,居湾东的称湾东或东曲家,居湾西的称湾西或西曲家。后填湾扩建两村相连统称曲家。政区人口曲家村位于镇驻地西南部,全村耕地面积1066亩,农民140户,470人。经济状况以发
1384、三埠村
  三埠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西南约4公里,烟台----汕头公路南侧,块状聚落。农历五、十市集。明洪武二年(1369),孙禄由四川省紫阳县大槐树铁对臼孙家迁徙此地,因村周有三个土埠,故以三埠得村称。政区人口三埠村位于镇驻地西部,264省道以南。全村耕地面积580亩,农民122户,356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全村有2户农村从事养殖业,从业人数约10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10万元,经济总
1385、三埠李家村
  三埠李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西南5公里,烟台----汕头公路南侧。一面埠岭,三面平原,块状聚落。明洪武二年(1369),李刚、李臻、李强兄弟三人由四川成都府化阳县毫洛李家迁往山东、分别立村,李臻在此定居,因村东有三个小土埠。故取三埠李家村称。村旁有大汶口文化遗址。政区人口村耕地面积3500亩,农民548户,1608人。经济状况以发展农业为主。有5户农民从事养殖业,从业人数25人。2005年
1386、三堤东村
  三堤东村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东南约9公里,泽河东岸。农历五、十集市,新昌(新河—昌里—三堤)公路过村。长方形块状聚落。据王氏族谱载。明成化元年(1465年),王廷和由四川徙此建村,因胶莱河水涨外溢,庄园深受其害。居民筑堤防患,内外修筑三道大堤。终得安居乐业。故以三堤为村名,以志驯水之苦大堤之功。1946年分为东、西两个行政村。曾为三堤(乡、公社)镇驻地。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1160亩,农民
1387、沙疃村
  沙疃村 村庄由来清乾隆年间,马姓至此建村,取名新庄,后演变为辛庄。清光绪十四,为与同辖区内的辛庄有区别,故以村东南的沙岭改名为沙疃。沙疃村村企业 政区人口位于新河镇驻地东南5公里。东临张舍镇任家洼村,西靠庄子村,南连张舍李家铺村,北隔双山河接李家埠村。耕地面积1067亩,居民136户,420人。经济状况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体,不断发展畜禽养殖业。自1996年以来,积极发展草制品加工,引进青岛京平矿业
1388、双兴村
  双兴村 村庄由来明永乐年间,川籍移民张姓迁居此地,定名张家。洪武年间,孙姓至此建村,取名孙家。1958年两村合并,以双兴为村名。取比翼双飞,兴旺发达之意。双兴村企业 政区人口位于新河镇驻地东1公里。东临603省道,西靠南镇村,南连朱家村,北隔小河接孔家村。耕地面积836亩,居民165户,486人。经济状况该村以粮食种植为主,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畜禽养殖。自1996年以来,积极发展锻造、运输、
1389、孙林村
  孙林村 村名由来原为两个自然村。孙家: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南约8公里,淄阳河南畔,块状聚落。据孙氏祖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祖孙殿由四川窑村至此定居,故名孙家。1943年与林家合并,以两村名首字组称。林家:据林姓祖谱载,明洪武六年(1373年),林万钱由四川迁来在孙家村西建家园,以姓取名林家。1943年,孙家林家两村合并,并以两村名首字组名曰孙林。通往村中的林荫路 政区人口全村耕
1390、谭家村
  谭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南约8公里,淄阳河北岸,灰埠—店子公路东侧,长方形聚落。建村于明初,原名桑园韩家。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谭恕由谭家夼迁入,因人丁日盛,遂改名谭家。1940年前分韩家、谭家两个行政村,1946年两村归一通称谭家,现有造纸厂、纸箱厂、机电修配厂、塑料厂等企业。1986年被青岛市命名为文明标兵村庄,1989年—1990年连续荣获山东省文明村庄称号。谭家村居
1391、西马家庄村
  西马家庄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南约7公里,泽河东岸,长方形聚落。据马氏族谱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马昌福、马昌明由四川徙此居住,渐成村落后,以姓取马家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村名冠加“西”字,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为今名。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850亩,农民68户,219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2.9万元,经济总收入230万元,人均所得5250元。优势产业
1392、下刘家村
  下刘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西南约6公里,威乌(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北侧,泽河北岸,村势北高南低,块状聚落。明洪武二年(1369),川籍移民刘瑾、刘爱兄弟至此安居,因村址位于埠的下面,故名下刘家。下刘家村大街 政区人口村耕地面积2960亩,农民403户,1400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210户农民从事养殖业和加工、运输、煤炭经营等第三产业,从业人数260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
1393、新坡子村
  新坡子村 村庄由来明洪武年间,川籍移民至此落户生息,取名小庄。后因灾荒连年,迁至土地广阔的荒草野坡处重建家园,故名坡子,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新坡子。新坡子村村委 政区人口位于新河镇驻地东北5公里。东隔泽河接灰埠镇下王家村,西靠东崔家村,南连郭家埠村,北接灰埠镇陈家村。耕地面积1030亩,居民125户,412人。经济状况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体,不断发展畜禽养殖。自1996年以
1394、于家屯村
  于家屯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东约3公里,威乌(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南侧,灰平(灰埠——平度)公路东侧,河溪由村东北流,北与莱州市邱家接壤。正方形聚落。据于氏族谱记载,明成化十六年(1480),始祖于德盛由大庄子村迁此建新居,以姓得名于家屯。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360亩,农民90户,260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7户农民从事运输业,从业人数15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15万元,经
1395、郑戈庄村
  郑戈庄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南约7公里,灰幸路东侧,淄阳河南岸,方形聚落,300户,976人,耕地面积2700亩。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始祖郑无有由昌邑县郑家坡迁此建村,以姓取名郑古庄,后书写为郑戈庄。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3300亩,农民364户,988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2户农民从事加工业,从业人数达到5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70万元,经济总收入1241万
1396、岭前郑家村
  岭前郑家 村名由来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南约4公里,块状聚落户。清康熙十九年(1680),郑海,郑雨由前潘家析出至此定居,成村落后取名郑家。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岭前郑家。政区人口全村耕地面积409亩,农民64户,166人。经济状况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5户农民从事运输业,从业数达到10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10万元,经济总收入130万元,人均所得5245元。 岭前郑家村
1397、北蒋家村
  北 蒋 家 村地理位置位于大泽山西麓御驾山阳中淄阳河北支流上游,距镇驻地6.5公里。东与三山东头相邻,西与洼子高家毗连,南与东五甲、西五甲接壤,北与谭家夼、南昌村隔山为界,总面积2平方公里。村名由来明朝嘉靖年间,蒋姓在此建村,以山名和姓氏定村名为三山顶前蒋家,张姓从平度城南窝铺迁至另立新村,名为三山顶前张家。清乾隆年间两自然村协商合并,定村名蒋家村,1982年地名普查时,定名北蒋家村。隶属沿革明清
1398、北朝阳庄村
  北 朝 阳 庄 村地理位置位于大泽山西麓福山之阳,距镇驻地5公里。东与北随村相望,西与高望山接壤,南与仉家寨毗邻,北与南昌村隔山接界,总面积1.5平方公里。 村庄由来明嘉靖年间,马姓一家由河南省移民至此建村,定村名马家庄;后徐毛林由四川迁至,姜姓由平度城南迁至。清乾隆年间,赵姓由莱州迁来,经协商改村名为朝阳庄,随之,金姓、王姓等陆续迁来定居。1982年地名普查,改村名为北朝阳庄。隶属沿革明清时期,
1399、东岳石村
  东 岳 石 村地理位置位于大泽山西麓红山头西侧北淄阳河北岸(淄阳水库北侧)。距镇驻地2公里。东与北昌村接壤,西与西岳石、岳石庄子毗邻,南与北丁家、小店隔岭相邻,北与莱州市夏邱镇相连,总面积3.7平方公里。东岳石村街道两旁的石榴树 村庄由来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部落在此定居,由此各时期皆有人居住,其村名不详。明朝初年,傅姓迁至在药石河北岸建村,定村名为药石村;后周姓迁至,在药石村东南侧建村,定村名周
1400、冯家村
  冯家村村庄由来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冯氏始祖冯景美由青州迁来居住建村,以姓氏取村名冯家。政区人口位距于长乐镇驻地西南4公里处的“长----灰”公路南侧。南临北淄阳河,西与唐家相连。全村总户数131户,总人口416人,耕地总面积53.87公顷。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19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8元。产业优势该村机井14眼,农灌线路2500米,全村耕地均为水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