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41]
1601、武备六村
  武备六村村名由来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刘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村在坞山北面,故名坞北,后来演变武备。1961年为便于管理分为6个村,原武备大街西段及后庄为武备六村。政区人口位于武备镇驻地西1.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土地总面积810亩,其中耕地面积604亩,有大大居民213户口,人口780人。经济状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是村庄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是支柱
1602、福禄庄村
  福 禄 庄 村 村名由来清朝乾隆四年,于氏由今店埠镇东庄头村迁来建村。以吉祥佳言命名福禄庄。政区人口位于院上镇驻地西南4.5公里,距莱西市区24公里,西临小沽河,南临大(夼)古(岘)路,东距南城线3公里、同三高速路入口3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土地总面积980亩,其中,耕地面积850亩。有村民150户,人口506人。经济状况村庄经济属农、工兼顾型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农、工两业都有较大发展。现在有大型
1603、西朱东村
  西 朱 东 村 村名由来清咸丰年间,李氏由平度市李家崮迁来建村,大沽河由村东向南折西而流,另一小河由北而来,冲入大沽河,在相汇处形成一沙渚。村处沙渚之东,故名渚东,后来演化为朱东。因分东、西、中三村,该村居西,称西朱东村。政区人口位于院上镇驻地南2.5公里,北距同三高速公路院上镇出口1.5公里,东临南(墅)城(阳)路,南临大沽河。土地总面积1140亩,其中,耕地面积900亩。现有居民268户,82
1604、冯家朱东村
  冯家朱东村 村名由来清朝世祖年间,冯氏由莱阳城南关迁此建村,因村三面环水,又是姓冯者立村,故命名为冯渚洞,后演变为冯家朱东村。政区人口位于院上镇驻地南2.5公里,南靠大沽河,西临南(墅)城(阳)路,北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口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土地总面积820亩,居民180户,人口513人。经济状况发展高效农业是村经济发展重点,充分发挥靠近大沽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蔬菜生产、林果生产,全村蔬
1605、七岌村
  七 岌 村 村名由来明朝永乐年间,姜姓来此建村,因村北有7座小山,传说每座山上有1只金鸡,故村名为七岌村。政区人口位于院上镇驻地西6公里,小沽河中下游东岸,南靠大古路,北临东老庄,东临福禄庄,西隔小沽河与平度市古岘镇姜弋庄村相望,交通非常发达。土地总面积4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800亩。有居民480户,人口1570人。经济状况村有私营企业4家,从业人员150余人,年收入300多万元。其中规模最大
1606、永丰庄村
  永 丰 庄 村 村名由来1850年(清朝道光三十年间),王、黄、周三姓迁此建村,因立村时村处一片草荒,故称西荒。后有一-由此路过,问及村名后,遂索笔施名为永丰庄。因王姓居南为南永丰,黄姓居北为北永丰,后统称永丰庄。政区人口位于院上镇驻地西南5公里,大(夼)古(岘)路由村后自东向西通过。东离同三高速路出口4.5公里,交通方便。全村土地总面积1210亩,耕地面积1120亩。有居民170户,人口600人
1607、徐丰庄村
  徐丰庄村 村名由来据徐氏碑志及宗谱记载:清嘉庆年间,徐氏由本镇敬庄村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徐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县内重名,以吉祥嘉言更名为徐丰庄村。政区人口位于武备镇驻地东北4公里,省道804线南侧,土地总面积1891亩,其中耕地面积1576亩,有居民300户,人口1036人。经济状况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优越,属镇蔬菜发展重点村,种植的蔬菜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花菜、芫荽等,果村栽植不断扩大
1608、黄王地村
  黄 王 地 村 村名由来清朝中期,王氏由今院上村迁来建村,立村时因王氏兴旺,故命名王家庄。1938年王家庄、黄沟崖、五家地三村合并,取名黄王地。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偏南3公里,北临大(夼)古(岘)路,东临同三高速路出口2.5公里,交通方便。土地总面积720亩,有居民110户,人口360人,人均占地1.9亩。经济状况村民以种植业为主,由于科学管理,粮食产量由过去亩产500公斤左右提高到1000公斤左
1609、松旺庄村
  松旺庄村村庄由来明洪武二年(1369年),辛、王两姓由山西迁来建村,称辛王庄。清初,许姓迁入,因村西太平山松树繁茂,改名松旺庄。政区人口位于河头店西南6公里,西临洙河。地属平原,总人口1440人,耕地面积3283亩。 经济状况村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为主,年产量500吨;水果有苹果、大梨,年产量可达1000吨。村花生加工厂年加工花生6000~8000吨左右,解决了村庄闲余劳动力就
1610、岚子村
  岚子村 村庄由来明初,朱姓由山前迁此建村。因地处山岚之侧,故名朱家岚子,民国初年改称岚子。政区人口位于莱西市北15公里,河头店镇西8公里处。有耕地面积2100亩,人口880人。西距龙水路3公里,东邻水展路,农历五、十赶集,交通方便。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前,以种植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主,有少量果园,村人均收入600元。改革开放后,水利灌溉面积达70%,有果园面积300多亩,都是优良品种。发展蔬菜大棚30多
1611、卞家村
  卞家村村庄由来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卞氏迁入建村,故名卞家村。后张、王、解等姓相继迁来,1945年卞姓从村内消失,张、解等姓是村庄的主要姓氏。政区人口村庄距河头店镇驻地5公里,东邻莱阳市北官村,南临松旺庄村,西靠洙河。蓬水公路从村东通过,高格庄水库位于村北,交通方便,水资源丰富。2004年村人口912人,耕地面积2116亩,全是平原。 经济状况村庄地处洙河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物产丰
1612、西野渚泊村
  西野渚泊村 村庄由来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氏由莱阳大明村迁来建村,因村南是一片水泊洼地,取名为野渚泊。1962年,分成东、西村,因该村在西,故称西野渚泊村。政区人口西野渚泊村位于河头店东南2公里处,地属平原,居民1056人,有耕地2229亩。 经济状况村西建成畜牧养殖小区,有奶牛养殖户9户,存栏90头,年纯收入30万元;养鸡户6户,年出栏8万只,纯收入16万元;养猪户8户,年出栏400头,纯
1613、高格庄村
  高格庄村 政区人口位于洙河东岸,东临水蓬路,西与山前村隔洙河相望,南临卞家村,北面是高格庄水库,离河头店镇驻地2.5公里。村西是龙泉山,村东是水蓬路。全村1560人,土地面积2980亩,果园面积500亩。经济状况村庄与青岛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蔬菜种值合同,建起蔬菜种植基地800亩,单此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利用多层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闲散劳力过多问题。通过土地延包,加速果品生产,
1614、泥湾头村
  泥湾头村 村庄由来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刘姓从莱阳城北门里迁到此处,因定居于泥湾的东头而得名。政区人口位于莱西市河头店镇驻地南1公里处,东临307省道,西濒高格庄水库,南、北、东分别与高格庄、河头店、西野潴泊接壤。村庄距同三高速公路入口约1500米,公交车从村庄经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46户,458人,占地1050亩,其中耕地703亩、果园80亩、四荒滩涂地50亩。水资源丰富,村
1615、尚家庄村
  尚家庄村 村庄由来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莱阳县尚姓人迁此建村,故名尚家庄。政区人口位于莱西市北8公里处,南与后车兰泊村相邻,东邻东赵庄村,西与大疃村为邻,北与宝泉庄村接壤。县级公路由村东通过,交通便利。全村有83户,245人,可耕地面积559亩,果园22亩。经济状况改革开放前,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人均收入不足200元。20世纪70年代,开展整地改土运动,提高
1616、枣行村
  枣行村 村庄由来据《王氏家谱》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年),王氏由莱阳县古柳村迁来建村,因村枣树成行,故名枣行。政区人口位于河头店西南6.5公里处,地属平原,人口438人,耕地770亩。全村有居民130户,人口392人。村庄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可耕地面积837亩,其中大梨园25亩、枣园40亩。经济状况1964年高格庄水库引水工程设备全部结束,耕地灌溉面积可达80%以上。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农产品
1617、矫格庄村
  矫格庄村 村庄由来矫姓由山西迁此建村,故名矫格庄村。政区人口位于河头店镇西北部,龙水公路东,公路畅通。全村710人,有耕地面积1230亩。经济状况全村有果园150亩,有冬暖式大棚西瓜400多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40多万元,“五一节”前后,大棚西瓜上市,前来收购西瓜的车辆聚集在文明街西端,农民足不出户,就能顺利卖出。村两委围绕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招商引资,租给韩国大林农产有限公司土地700亩,建
1618、东大寨村
  东大寨村 村庄由来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高姓从山西迁此建村,因在塔尔寨以东,取名东大寨。政区人口位于河头店镇驻地东北1.5公里处。2005年,东大寨村共有476户,1529人。村经济总收入1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耕地面积172公顷,果园面积43.33公顷,林地60.87公顷。土地为丘岭地,有萝卜山、小斗山、石儿山、杨儿山、丈儿山等5个山头和4座中小水库。经济状况农业
1619、捉马台村
  捉马台村 村庄由来始建于唐初,因唐太宗李世民征东,于此捉过战马而得名。政区人口捉马台村地处大沽河东4公里处,北临小莱路,东邻陈家,南与东曹家村相接,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环境宜人,是一个理想的生息之地。全村178户,480人,耕地1085亩。经济状况村庄经济以西瓜、蔬菜、养殖为龙头。村东、村南数百亩大棚,一年四季盛产优质西瓜、甜瓜数百吨。养殖业位于村北,年存栏奶牛300多头,生猪250
1620、塔尔寨村
  塔尔寨村 村庄由来明朝洪武年间,王姓在此建村。清代,莱阳富户徐中鲁在村西修建祭塔,取名“姑姑塔”(1966年拆除),塔尔寨由此得名。政区人口位于河头店镇驻地北部1.5公里处,北邻王家泊子,西邻杨家寨,东邻何家屯。全村202户,606人,有耕地1100亩。经济状况村庄水利资源丰富,村前村后建有配套的电力灌溉设施,耕地全部都是水浇地。建国初期,以生产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有果园200多亩,产量和品质都
1621、桑行村
  桑行村村庄由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冯姓由莱阳县迁此建村,因村周围多桑树,取名桑行村。政区人口位于河头店镇驻地西北1.5公里处,南临小莱路,东临同三高速公路出口,交通发达。2005年,桑行村共有150户,472人,耕地面积65.6公顷,果园10公顷。村经济总收入6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先后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莱西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旗村、小康村、文明村庄、安全村庄、敬老模范村
1622、全家屯二村
  全家屯:明洪武年间,全氏由威海迁至鳌山卫,又从鳌山卫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分南、北两个全家屯,又称全家屯一、二村。全家屯二村共有254户,807口人,1271亩耕地。
1623、西虎村
  虎埠岭:村北2里处有一虎埠石,高2尺半,长约六尺,宽约三尺,其形如虎,面南而卧。观期首,嘴鼻皆存,额上有一“王”字形石纹,古人依此定名为虎埠岭。当时老祖王可令有二子:纳言和纳善,后把王纳言分出去,居住在东,以石虎为界即成为东西虎埠岭。西虎埠岭村共有194户,599口人,1493亩耕地。
1624、吕家寄马埠村
  寄马埠:据传唐王征战时,在此寄放战马而得名。后以姓氏而分为郝家寄马埠、吕家寄马埠、丛家寄马埠。吕家寄马埠村共有283户,863口人,2032亩耕地。
1625、丛家寄马埠村
  寄马埠:据传唐王征战时,在此寄放战马而得名。后以姓氏而分为郝家寄马埠、吕家寄马埠、丛家寄马埠。丛家寄马埠村共有345户,1146口人,1813亩耕地。
1626、葛三村
  葛岭:崔王氏为占山户。明永乐二年孙氏由云南迁至此,因村北岭上长有许多葛子,而取名葛岭,分葛岭一、二、三村。葛岭三村共有159户,537口人,909亩耕地。
1627、雷山村
  雷山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61。
1628、大邵庄村
  大邵庄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15。
1629、大市庄村
  大市庄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21。
1630、后峄庄村
  后峄庄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24。
1631、邓庄村
  邓庄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10。
1632、大坞南村
  大坞南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08。
1633、刘庄南村
  刘庄南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04。
1634、刘庄东村
  刘庄东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05。
1635、前岗子村
  前岗子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01。
1636、袁北村
  袁北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48。
1637、两水泉西村
  两水泉西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42。
1638、两水泉南村
  两水泉南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43。
1639、任山村
  任山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54。
1640、任前村
  任前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