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6]
201、高槐村
  高槐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孙耿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4234。
202、薛家村
  薛家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孙耿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4235。
203、杓子李村
  杓子李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孙耿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4237。
204、南辛村
  南辛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52。
205、谢家村
  谢家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50。
206、张欧村
  张欧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51。
207、大钊村
  大钊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53。
208、褚茂店村
  褚茂店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41。
209、大柳店村
  大柳店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37。
210、张纸村
  张纸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23。
211、路寨村
  路寨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62。
212、辛街村
  辛街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59。
213、东贾村
  东贾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3232。
214、王芦村
  王芦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6282。
215、东良村
  东良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6232。
216、中冯井村
  中冯井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6216。
217、董家村
  董家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6267。
218、西坡村
  西坡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6283。
219、王龙池村
  王龙池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5006248。
220、尚家庄村
  尚家庄村位于莱城南13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11公里处。东界钢城区颜庄镇,西与沙岭子村相邻,南邻石庙子村,北邻圣水庵村。耕地112亩,71户,213口人。据《尚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尚姓由大故事迁来,李姓由孙故事迁来建村,后翟、吕、王、何姓陆续迁来,以尚氏名村为尚家庄。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岔河乡•尚家庄”。解放后先后隶属南冶乡、颜庄人民公社、高庄人民公社,南冶镇、高庄街道
221、后坡村
  后坡村位于莱城东南16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4公里处,坐落在莱新交界处,美丽的莲花山脚下,著名的莱芜八景之一“宫山夕照”就在此。它是原莱芜市(县级)的最南边,东与艾山街道办事处罗汉峪村相邻,北靠中石庙子村。440口人,耕地面积461亩,山林4700亩。据《莱芜市志》载,清乾隆年间,曹、吕、范姓建村。因址在赵家山北,曾名赵家后坡,后改为后坡。建国初属莱芜县颜庄管辖;1964年5月由颜庄人民公社划
222、沙岭子村
  沙岭子村位于莱城以南I3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1公里处。地处山区,北邻圣水安村,东与尚家庄村隔河相望,西和高家岭村接壤,南至尚家庄水库,水库上游即石庙子村。耕地面积264亩,112户,357口人。沙岭子村坐落于神奇秀丽的莲花山下,山青水秀,绿意浓浓,环境非常优美。该村早年即居住着5姓人家,李、吴、高、刘、亓,前三姓为多户姓,占全村人口的90%。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岔河乡R
223、石庙子村
  石庙子村位于莱城东南14公里,街道办事处东南15公里处,莲花山南麓,莲花河上游。东邻孙家庄村,西邻莲花峪、西坡场,南依莲花山,北接尚家庄。地处山区,耕地900亩,240户人家,730口人。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初至清末,耿、刘、谢姓先后迁此建村,因村旁有用石板砌成的土地庙,故名。后各自根据其方位,冠以“中”、“东”、“北”、“西”以示区别。《续修莱芜县志》载:”岔河乡•三石庙。”清末民初属
224、圣水庵村
  圣水庵村位于莱城东南12公里的莲花山下。东邻钢城区颜庄镇,西与响水湾连界,北依谭家楼,南邻尚家庄、沙岭子村。村里有540口人,380亩地。《莱芜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翟姓建村,相继有吕、王、亓、张、段、刘、毕、李、谭姓迁至本村。相传有一南方名人云游至此,见此地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盆地,东山半腰有一甘冽清泉,乃一风水宝地,若将祖墓迁北可出“真龙天子”。等其带着祖辈骨灰来时,此地已修起了一座庙宇
225、五色崖村
  五色崖村位于莱城北21公里,镇驻地西12公里处。北邻茶叶口镇黑山头村,西接口镇野槐峪、李家楼村,东靠西杓山村。地处山区,耕地1707亩,1634口人,为苗山镇人口最多的村。据村碑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村,因村西蟠龙山有五色石块,故得名五色崖。后因土地耕种需要,村内部分人口分别于1962年、1979年、1981年迁出,成为现今的宅科、叫子岭、北岭,与原村为一行政村。据《莱芜市志》记载,
226、苗山二村
  苗山二村隶属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位于莱城区东北部20公里处。东与一村一路(205国道)之隔,南与干桥子村隔河相望,西与四村、北与三村村民相互交错居住。苗山二村现有186户,624口人。有王、刘、焦、朱、张、李、国、孟、狄九姓,土地面积1100亩。据历史记载,明洪武年间王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之前,早有人居住,始建村无考。后来村东有一山,称苗山(现名小山子),以山名村。后为避重名,改称南苗山。1955
227、北辛庄村
  北辛庄村位于莱芜东北20公里,镇驻地西1公里处。西临博莱高速公路、东邻苗山镇中学和长勺职业中专学校,北靠博莱高速公路苗山立交桥,南依方下河。村中一条公路东连205国道,西接莱博高速公路。现全村共有132户人家,445口人。赵姓人口居多。耕地面积320余亩,大多数分布在村的西南,方下河以北。明洪武年间,赵姓由临朐县小辛庄迁此建村,为勿忘故里而仍沿用原村名。为与南边隔河相望的同名村庄相区别,后称为北辛
228、桃花峪村
  桃花峪村坐落于莱城北偏东13公里处的丘陵之中,在苗山镇政府驻地西6公里处。桃花峪村北接南柳子,南临下郭家沟,东连东孟家峪,西靠石龙口村。全村465口人,康姓人口占全村人口的八成以上,刘、张两姓人数很少,此外无他姓。桃花峪村交通不甚便利,农民世代以土地为生,靠天吃饭。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农民种植生姜,栽种果树,发展养猪。其次,输出劳动力,大多聚集于淄博地区的建筑业。桃花峪车站是山东省铁
229、石龙口村
  石龙口村位于莱城北13公里,镇驻地西南8公里处。地处山区,东邻桃花峪火车站、下郭家沟村,辛大铁路线从村中穿过,村前是一条由张家洼通往苗山的公路,连接博莱公路,交通非常便利。耕地629亩,145户,433口人。据村碑记载,明朝中叶,陈姓由陈家峪迁此建村。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王善保•石龙口”。石龙口村1958年隶属苗山公社;1984年隶属苗山办事处见马乡;同年10月隶属见马乡;200
230、北方山村
  北方山村位于莱城北15公里、苗山镇驻地西10公里处。南至下方山村,东至中方山村,西临大冶水库。地处山区。全村共有耕地264亩,77户人家,245口人。全村有周、吕两姓。原与下方山村为一村。1958年修建大冶水库时,原址被水库占用,迁此建村。因址在下方山村北,故名北方山村。北方山村虽历经沿革,除1985年归见马乡外,其余年份皆隶属苗山镇。1958年迁居后,该村仍属下方山村管辖,直到1962年,该村成
231、铜山村
  铜山村位于莱城北1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南7.5公里处。辛泰铁路从村东经过,地处山区。东临石龙口村,北至上方山村,西靠常家庄村,南与张家洼镇大陡沟村接壤。现有耕地1021亩,374户,998口人。据村碑记载:“明朝初年有朱姓迁此,早有人居住,始建村无考”。当时朱家人居多,以姓名村,叫朱家店。因此处为古冶铜遗址,清中叶改为铜冶店。有王、吕、郭、刘、朱、尚、魏、耿、罗、田等十几个姓氏。1954年,王宜圣
232、下方山村
  下方山村位于莱城东北14公里、苗山镇驻地东北12公里处,南邻水泉峪村,东邻南方山村,西邻南龙角村,村北与北方山村隔水相望。全村有村民310户,人口980人。据《周氏谱》记载,明朝初年周姓建村,因址四面环山,曾名方山,后因重名,改名为下方山。1958年修大冶水库,村庄搬迁,下方山村分为南、北、下三个村。另据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南乡•方山保”。民国初,下方山村属莱芜县第六区;1941
233、南方山村
  南方山村位于莱城北14公里,在镇驻地西12公里处。在大冶水库上游南岸,地处山区。村东为中方山村,西靠下方山村,南临群山,北与北方山村隔水相望。全村现有83户,256人,吕、周、刘、孟、张五姓,吕姓人口居多。耕地264亩。据吕氏祖谱和村碑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吕姓由河北枣强县迁到现大冶水库上游建村,因村南有一方形山,在村东又有上方山、中方山,该村故名下方山。1958年修大冶水库时,原址被水库占用,分迁
234、水泉峪村
  水泉峪村位于莱城北13公里,在镇驻地西南10公里处。村南与张家洼镇的青杨行村交界,西与口镇接壤,北靠大冶水库,东邻是王家胡同村。地处山区,耕地383亩,106户,318人。据《孙氏谱》记载,清朝初年孙姓建村,因地址山峪中,村旁有泉,常年有流水,故名水泉峪。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方山保•水泉峪”。水泉峪村,1953年成立了初级社。1957年加入高级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隶属苗山
235、陡峪村
  陡峪村位于莱城东北19公里,镇驻地西5公里处。北临和庄乡麻峪村。西距长勺之战主战场3公里。东接崔家庄燕子山。全村现有465户,1210口人,土地面积1280亩。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姓迁入此地建村,村中有石桥,曾名青石桥,后因址在峪中,山高坡陡,改称陡峪。据历史考证记载,原来共有十三个陡峪,后因自然灾害和兵荒马乱,外出逃荒要饭等原因,13个陡峪逐渐兼并减少,最后成为现在的大陡峪、
236、南文字村
  南文字村在莱城东北23公里,苗山镇政府东约6公里处.坐落在群山环绕中的丘陵小平原中央。东邻常庄,西靠西沟崖,南接响水湾,北连北文字。原先西沟崖村属于南文字,最近几年才从南文字分出,成为独立行政村。现南文字共有329户,971口人,耕地1261亩。据村碑记载:后魏、北齐、隋为赢县治所。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载:后魏赢县古城在县东北八十里今文字现,唐大和元年(1827年),至金代为莱芜县治所。又
237、北柳子村
  北柳子村位于莱城东北17公里,镇驻地6公里处。位居方下河北岸,地处丘陵。耕地657亩,160户,514口人。北与陡峪村接壤,南隔方下河与南柳子村相望,西与杨家嘴村为邻,东与西见马村相通。据《李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李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河边多白柳丛生,曾名“柳子河”,该村居北,改为北柳子。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属“勺山保•柳子河”。在民国初属石马区;1941年属苗山区;195
238、栾家庄村
  栾家庄村位于莱城东北23公里,苗山镇政府驻地东7公里处。羊羔子顶西南麓,北界和庄乡,南接北古德范村,西与崔家庄一山之隔,东临张家台。地处山区。村中现有120户,312口人,有李、张、尚、栾、王五姓,耕地面积448亩。据《栾氏谱》记载,清嘉庆年间栾姓由普通村迁此建村,原名栾家屋子,后改称栾家庄。据说,清朝嘉庆年间有栾、吕、尚三艺人合闯天下,其中姓尚的腿跛,但善使“扫荡腿”;姓栾的善使棍;姓吕的耍枪。
239、北龙角村
  北龙角村位于莱城北15公里,在镇政府驻地西南10公里处。地处丘陵,北依双山,南临大冶水库,东北与灰堆相邻,西与毛家庄、崔家庄相接,南与南龙角隔水相望,现有人口1120人,耕地604亩。据村碑记;元代段、刘两姓建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吕、孙二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定居。相传村旁泉边石头上的竖沟为龙磨角而成,由此得名龙磨角,后简化为龙角。因原址被大冶水库淹没,1958年分为两村,该村在大冶水库以北
240、苏上坡村
  苏上坡村位于莱城东北22.5公里,镇政府东2.5公里处。村内四条东西走向大沟将村分成南北五部分。东靠游龙山,南邻祝上坡村,西邻苗山,北接石湾村。耕地145亩,256户,855口人。据《苏氏族谱》记载:“吾族也,世居莱芜城西北寨里镇沂山,溯其源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北直隶冀州枣强迁至。”后由苏麒于明万历年间迁至现址。由于东靠游龙山而建庄,故曰东山庄,后来又叫苏家楼子、“苍山保•苏家上坡”。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