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3]
81、宛旦平村
  宛旦平村因纪念先烈红八军参谋长宛旦平而得名。它座落于越城岭余脉主峰金紫岭西麓,扶夷江冲积盆地,土地肥沃,植物丰茂,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覆盖率达到了70%,有植物153科2051种,百年以上古树1890余株,百年古泉井21口,原生态山塘9口,水体面积605亩。村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千年古溪-杨溪、千年古渡—宛家岔、百年古宗祠—宛氏宗祠、江氏宗祠等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宛旦平纪念馆”、湘军“校场坪”遗
82、勾蓝瑶村
  湖南省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因其居住地“山勾联透、溪水伏流、色蓝於靛、因名勾蓝”,有“天堂瑶寨”之美誉。古瑶寨历史文化深厚,自然风光秀丽,兰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形成了“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格局。自唐以来,村寨先后建有5座戏台和66座寺庙,分为47庙、8庵、5寺、3阁、2观、1宫,延绵五个朝代,经久不衰。勾蓝瑶村距江永县城37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518户2227人,地域面积1433公顷,
83、廉家湾村
  廉家湾村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有名的一个自然村,四面环山、俗有灶锅形之称的古村落,自古居住着为数不多的土家族人,历史变迁于世祖廉颇后裔廉文质几经辗转落户于此而得名——廉家湾。廉家湾村东临常德桃源和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南与官庄比邻,西接沅陵,北与张家界旅游区为邻。廉家湾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湘西北山区小村,这里曾经民风彪悍,民匪难分,很多村民因生活与环境所迫,时而村民时而山匪。曾几何时,这里
84、捞车河村
  捞车河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古树名贵树木等比较多,环境优美。捞车村至今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俗,有哭嫁、摆手舞、茅古斯、打溜子、咚咚奎、龙舟赛等古老的习俗。全村200余栋民居中,有明代建筑5栋、清代建筑58栋、民国建筑34栋。这些古民居建筑及装饰特色鲜明,风格明快,工艺精湛,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人文科学价值及环境与建筑艺术价值。土家族摆手舞、打溜子等民间民俗表演已跨出国门。土家织锦产业发展
85、江口村
  江口村位于灌阳县新街镇,距离灌阳县城10公里,是马山江、安乐源江与灌江的三江交汇处,故称“江口”。江口村青山环绕,绿水相合。村内有较为完整的桂北古商贸街建筑群,依山就势,宽窄有致,起伏不一,房屋错落有致,小桥、流水、古道交相辉映,组合成了一幅静祥和优美的江南画卷。江口村有森林面积134.7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47.7公顷、经济林面积85.3公顷,森林覆盖率64.5%;湿地面积11.9公顷,其中灌江
86、榕津村
  张家镇榕津村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因有被称为“华夏第一榕”的千年古榕而闻名,为优秀生态文化典型代表。村生态环境良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状态,村内古榕成群,塘泽星罗棋布,同古榕、古街等构成了这里特有的岭南水乡景致,被称为“十榕八桂九井十三塘,两河一渡三上岸”。榕津村为广西内陆地区“妈祖文化”发源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文化”主要传承地。榕津村有悠久的“崇榕
87、上溶流村
  上溶流村位于三街镇东北面,村落四周山岗环绕,村内古树参天,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村落的建筑大多顺应湘桂古道走向,尚存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古墓、古树、古碑、古桥、古石刻等,是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全村面积为3440亩,有古树12株,森林面积为31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1%,村内修建了垃圾处理点、污水处理等设施,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达到了100%,生态环境良好
88、新马村
  新马村三面环水,风景优美,是浔江沿岸的一个美丽半岛,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缊,而且历代人才辈出,是明朝爱国将领袁崇焕故里,目前正在争创国家“AAAA”级袁崇焕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新马村林业用地面积54.75公顷,有林地面积37.23公顷,森林覆盖率68%。新马村位于天平镇西南面,距县城49公里,镇政府21公里,村庄古树繁多,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涌现有何杞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更是明朝爱国将领袁崇焕
89、布央村
  八江镇布央村坐落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部海拔600米以上的半山腰,拥有得天独厚,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布央村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传统村落,侗族风情浓郁,侗族文化源远流长。现存有鼓楼、戏台、飞山庙等侗家建筑和大量的侗族吊脚楼。布央村同时也是著名的茶叶村,是三江县茶叶产业发源地,茶叶种植已有几百年历史。全村土地面积9.01平方公里,其中森林729.3公顷,占总面积80.9%,耕地面积152公顷,占16.9%
90、乔老村
  乔老村位于马山县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内,距离县城12公里,系马山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乔老村以“生态立村,文化兴村,旅游强村”为主要奋斗目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不断焕发新活力。乔老村属于岩溶地貌,河流贯穿其中,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一直以来,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拥有森林面积969.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6%,村屯林木覆盖率达到33%。乔老村历史悠久,宋代时,大、小都百一带就有人居
91、堑对村
  南队北队村。原名古黎峒斩队峒得名。解放后更名堑对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期间,堑对村析出成立南队生产队、北队生产队。南队村、北队村故名。1934年前斩对峒是乐会县(今琼海市)与万宁县分界的地方。乐会商人从五指山喃崂峒沿着招咱河、乘坡河(万泉河上游)水运木材至加积市,往返必经斩队,万宁座商在斩对设铺收购山货与出售食盐、农具铁器等。斩队是两县商贾往返的集散地。元明清至民国初期,属乐会县合水图南峒的下峒
92、石头岭村
  石头岭村坐落于红色娘子军故乡,位于琼海市南面,隶属琼海市龙江镇深造村委会,距市中心约三十公里。石头岭村曾以石头众多而得名,她前瞻远山,背依石群,后傍大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村庄传统建筑保存量多,传统建筑占全村总建筑的百分之八十,该建筑有着典型的琼北民居建筑特点: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装饰空间有着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村里现有两口古井,为曾氏先祖定居时所挖。村尾的池塘为人工池塘,
93、和平村
  和平村位于通往世界化遗产宝顶石刻风景区的黄金旅游线上。耕地2728亩,林地2300亩。“棠香人家”项目为重庆市大足区2018年区级重点项目,位于大足区棠香街道办事处下辖的和平村、惜字阁村。为扎实改善全村生态环境,近三年来,我村实施了森林彩化工程,已栽植栾树、日本红枫、黄桷树、银杏、李子等树共计17万株,面积达2300余亩。使全村森林覆盖率达59.1%。2017年被重庆市绿化委员会和重庆市林业局评为
94、五合村
  五和村位于万盛经开区万东镇,地处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距离江南机场约5公里,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森林面积383.75公顷,各种林果面积466.67公顷,是全区森林覆盖率最好的村之一。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在各地梨花基地众多的大环境下,五和村拓展思维,独辟蹊径,将自然的梨园与文化的“梨园”相结合,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戏传情,成功
95、玉屏社区
  玉屏社区人口5325人,森林覆盖率80%,是涪陵区政府重点打造人文、生态、教育、住宅为一体高端产业基地。玉屏社区位于涪陵区的经济中心位置,全社区幅员面积45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辖区内以楠竹、斑竹的有150公顷,占51%,黄桷树地120公顷,占40.5%。马鞍街道玉屏社区,是涪陵区重点打造集休闲、娱乐、养生、旅游为一体高端产业基地,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玉屏社区实现了户户安装有线电视,100%
96、松岗村
  松岗村位于松岗镇西面,距镇政府所在地0.3公里,离马尔康市区15公里处。松岗,嘉绒藏语意为“峡口上的官寨”,因原松岗土司官寨设于境内峡口而得名,目前境内存有的松岗官寨遗址、松岗碉群与自马尔康市打造以清朝时期的柯盘天街建筑群为核心,全方位还原嘉绒藏族民俗风情的松岗柯盘天街集成了松岗村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松岗村所在乡镇因本地生态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而被评为四川省级生态乡镇,自觉参与天然林保护的境界,让松
97、好花红村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名称“三块金牌”。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50户,总人口2988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64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6%。现有耕地面积2128.8亩(其中田1277.28亩、土851.52亩),宜林荒山面积1万亩。
98、佛顶山村
  佛顶山村位于美丽的佛顶山脚下,与施秉县马溪乡、石阡县甘溪乡,接壤,全村288户,总人口1300人,耕地面积2246亩,辖11个村民组,现有党员31人。村内有著名的天生桥瀑布,包溪峡谷和飞水崖瀑布以及神奇的尧上民族文化村,这些美丽的景点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尧上民族文化村在2007年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旅游飞燕奖”的殊荣。佛顶山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县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坪山乡党委、政府的倾
99、大坝村
  大坝村位于西秀区双堡镇西侧,东抵毛粟哨村、南接许官村、西连鸡场乡、北邻九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G321国道,距镇政府7.5公里,安顺市区26公里,辖6个自然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66户,总人口1603人。其中,党员36名,女党员4人。全村有汉、苗、彝、布依等多个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多民族杂居村落,少数民族325人,占总人口20.78%。全村总幅员面积10273亩,耕地面积
100、龙广村
  龙广村位于开阳县南部,南江乡西部,横跨南江大峡谷景区。南接苗寨村,西连禾丰乡,北抵毛家院村,村委会距县城15公里,距省城贵阳49公里,国土面积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15亩,其中田2243亩,土2722亩。全村海拔在850~1100米之间,全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243~265天,年平降水量900~1400毫米左右,森林覆盖率43%,村境内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村内旅游资源丰
101、民族村
  民族村地处赤水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域,区域内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植被率高达90%,大同河穿境而过,是赤水市重点确立建设的生态旅游观光和生态移民示范小镇之一。民族村地处半高山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林业为主,区域内无工业污染型企业,周边15公里以内无任何污染源。区域内还建成了农业生态示范观光园、石斛生态观光园、大石盘生态观光园、苗族博物馆,建成后的民族村将成为集经济、生态、旅游于一体综合式发
102、芙蓉村
  芙蓉村辖8个自然村,地处高寒冷凉山区。全村有人口405户1405人,土地面积1313公顷,山林面积为-.8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4695亩、省级公益林1352亩,有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龙女花(学名圆叶玉兰),和收入古树名木目录的滇藏木兰(当地人称芙蓉树),境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山峰林立,连绵不断。芙蓉村动植物品种繁多,主要树种有滇藏木兰、龙女花、野生红豆杉、三尖杉、华山松、云南松、栎树、椿树等
103、茂密村
  茂密村全村面积192727亩,耕地面积10110亩。村在景谷县委政府的部署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健全了村组织机构辖区内有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型黑山羊养殖基地一个。全村农户改造率达80%以上,农网改造率90%,农网改造已基本完成。全村农户设有完小一所,义务教育普及率100%,硬化镇村主干道15公里。茂密村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大手笔抓规划,大投入抓环境保护设施,大动作抓环境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村民
104、曼掌村
  “曼掌”意为大象寨,是几百年前版纳土司训练大象的基地,也是景洪市首批命名为民俗文化古村的村寨之一。曼掌村是一个充盈着勃勃生机的和谐傣家古寨,是“雨林景洪、柔情傣乡”的典型缩影,村寨紧邻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持着浓郁的傣家特色和旖旎的热带风情。依托曼掌村优质的生态环境、古朴独特秀美的傣寨风情和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按照村寨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密切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发展乡村生态
105、白阁中村
  白阁中村村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蒙古族在高原的发展是一段与自然抗争、磨合与适应的历史,从牧民到渔民,再从渔民到农民,蒙古族人民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品质在近800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发扬。而白阁中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经济持续发展这个目标,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和民间艺人的优势,有力地推进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谋求发展,改变困苦的生活状况,依托民族进步,积极
106、错高村
  错高村位于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AAAAA”级景区内,海拔约3500米,下辖3个自然村。为林芝地区唯一一个完整的古村落,该村30户农牧民群众的房屋平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居民建筑风格完全具有错高本地特色的房屋。本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优美的旅游环境,是旅游爱好者最好的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后,农牧民群众的旅游收入大幅提高。错高村不仅有着悠久深厚的人文历史,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而这些都离不开这片山
107、岗巴村
  岗巴村全村83户,323人。全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旅游业、运输业、天麻种植、灵芝种植、蔬菜温室大棚种植及林下资源采集,该村是全县灵芝、天麻的主产区,在全县乃至全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植物资源共有400余种,其中树木
108、白纳村
  白纳村从生态保护到经济发展,利用文化自信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一是改善农村道路。自2010年起,由政府投入4090万元修建德庆镇到白纳村村间、组间道路,共计37公里,最远到达白纳村11、12组牧业组沟里,大大改善白纳村的交通状况,使道路更加通畅,使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更加安全,并能推动周边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商机,让全村老百姓生活更加舒适、更加优越。实现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自来水。自2002年以来白纳村为改
109、波玛村
  波玛村位于藏南谷地,涵盖山、水、林、田、甸、迹六大景观要素,素有“拉萨城郊明珠”和“拉萨后花园”的美誉。近年来,波玛村始终坚持把保障整个村及拉萨生态安全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依托古象雄苯教遗址和地处风景宜人郊区优势,积极实施“一条环线”和“一带画廊”的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发展空间布局,遵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政府+合作社+专业企业三位一体”的
110、色果拉村
  色果拉村藏语意为“金色家园”,平均海拔2900米,气候湿润。该村四面环山,北面苯日山脉、南面是雅尼国家级湿地公园,东面是桃屋山、西面为姆多花田,色果拉村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素有西藏江南的美称,发育有大面积的高山灌丛。如高山雪松、红豆杉等珍贵植物、松茸、青岗菌、草菇、野生灵芝等20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色果拉村拥有224.5亩苹果种植基地和400亩核桃种植基地。林地面积为208.26亩、草地面积为3
111、梁家河村
  梁家河村现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33户1187人(常住人口202户442人);共有党员58名,其中女党员4名;总土地面积15699亩,其中耕地2297亩,林地5621亩。梁家河是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以苹果为特色的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成熟,村容村貌整洁,农民生活宽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以绿色环保、留住乡愁、弘扬精神为主线,优化村庄功能空间、配套设施和
112、天坪村
  四季镇天坪村属于中低山地区,平均海拔700米,植被茂密,近年来,通过国家林业工程,特别是在中高山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措施,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将山上大部分农户迁移到岚城路边居住,为发展农村产业,引进优质核桃种苗,全村共栽植核桃1100余亩,种植烤烟100余亩,发展林下魔芋350亩,试种油牡丹150亩,种植神仙树500亩,其他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村民以主导产业(魔芋、李子、核桃)、旅游三产
113、柳村村
  柳村始建于元朝,因村北原有一片柳树园而得名,明朝时期又建柳村寨和南塬上寨,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村庄绿化工作中,在村庄周围广植树木,形成绿色生态防护带,对通村道路广栽柳树,共计9个品种1100余株,打造以柳树为主题的“三纵一横”柳林大环线,村庄巷道花草乔灌相结合,形成了“村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生态效应。2017年以来,先后荣获国家传统村落保护村、陕西省卫生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西庄镇全域旅游
114、淌泥河村
  淌泥河村全村安全用水率、通电率、通组路硬化率均达100%,网络覆盖率75%,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民风淳朴。结合河湖长制暨美丽河道创建工作,加大了河道两侧的绿化力度,栽植云杉、垂柳、杏树、大樱桃、迎春花、金叶女贞、红叶石楠、月季等共计1500余株,铺设草坪735平方米,栽植睡莲、荷花、芦苇等1535平方米,投资约113万元。为了切实提高群众对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达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目的,淌泥河村
115、康坪村
  康坪村围绕山体、水岸、道路、庭院栽植了15万余株乡土树种、灌木花草,让村民时刻与绿色相伴、真正记得住乡愁。自然生态资源富集,退耕还林成果明显,康坪村积极将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相结合,依托团旧址、知青旧居等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引进延安德耀旅游公司,以窑洞入股分红的方式,整体打造特色民宿项目,乡党委政府按照美丽宜居示范村标准改善室外人居环境,旅游公司按照“陕北
116、金家河社区
  金家河社区是金家河镇政府所在地,是由原来的金家河村与社区合并而成,辖7个居民小组现955户2030人,其中农业人口302户957人,金家河、345国道相伴横穿全域,水资源与交通条件良好。同时,村域内大部分农户居住于四周山岭与沟谷,有良好的的农业、林业发展条件,适宜于杜仲、天麻、核桃等经济林种植,与乌鸡、蜜蜂、猪、羊等养殖业发展。为打造生态宜居社区,沿金家河两岸修建了河堤,清理了河道,定期对金家河河
117、将军沟村
  将军沟村总耕地1313亩,林地7286亩,草原1万多亩。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将军历史文化,修建了旅游景区,搞起了乡村生态旅游。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带动下,林下中藏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将军沟”牌土鸡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扩大。将军沟村森林资源覆盖率超过70%(包括村域内国有林面积)。积极争取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120台、电灶72台。近年来,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扶持10户
118、德吉村
  “德吉”在藏语中是“幸福”的意思。2016年,为切实解决浅脑山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思路,投入6730万元,修建住房251套,总建筑面积19076平方米,将生存条件恶劣的2镇5乡的浅脑山区农牧户251户9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866人)进行集中安置,2017年11月正式搬迁入住。德吉村曾经是黄河岸边一块贫瘠的土地,这里的人曾经是在偏远的山
119、上山庄村
  上山庄村海拔高度2700米,有5个村民小组,152户,全村人口583人。近几年来,上山庄村抓环境规划、设施建设,抓环境管理,环保宣传,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环境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9%,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无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主要道路和荒山荒坡,田埂绿化普及率95%,农业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制度健全。花海建设就是在保护环境。保护
120、尼麻隆村
  泥麻隆村全村总面积2360亩,耕地面积1560亩,全部为旱地,人均耕地2.96亩。。泥麻隆村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领导部署下,在拦隆口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健全了村组织机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中藏药材种植,现已成为湟中县中药材产业化示范村。全村中藏药材及油牡丹、山杏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000亩。其中,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220亩,占全村种植业总面积的88.73%,